11月11日,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宣布破產,FTX的破產范圍包括FTX Global,旗下的FTX US,Alameda Research,以及130家關聯公司。在此之前,FTX的創始人Sam Bankman- Fried(簡稱SBF),之前還被認為是加密行業中的精英,聰明人,甚至是頻繁出入華盛頓,是美國監管政策的游說者。他和他建立的第二大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轟然倒塌,僅僅只用了一周的時間。
圖|FTX大樓 圖源:USNews
這是今年加密圈雷曼時刻的第三起爆雷事故,之前有UST-Luna歸零,三箭和Celsius爆雷。從現在媒體曝光的文件看,FTX公司構造的復雜程度遠超當年的雷曼兄弟。在這波瀾起伏的一周之后,SBF已經觸發監管,還有可能面臨來自監管部門的指控。
(相關資料圖)
《硅谷101》音頻節目的錄制是11月9日晚間, 幣安放棄收購之后,FTX宣布破產之前,也是整個事件最關鍵的轉折點的時期。我們邀請了dForce創始人楊民道與BODL Ventures 合伙人、前鏈聞總編輯劉鋒來,來聊聊FTX是如何從一家最被看好的交易所迅速爆雷破產,震動整個行業的?
加密圈的上一輪的繁榮,離不開大資本抱團做局,以項目工廠方式做項目,通過交易所傾銷這些垃圾資產,用紙面資產再融資推杠桿,希望FTX的爆雷讓這個模式徹底終結。
?11月2日,Coindesk發出一篇文章,曝光了Alameda的截止到今年6月份的資產負債表,指出Alemeda持有的大部分資產是自己的幣,缺乏流動性,很可能陷入破產危機,資不抵債。之后Alameda回應,資產負債表不完整,有超過100億美元的總資產沒有反應在該表中。
?11月6日,幣安創始人趙長鵬開始在Twitter上稱,作為幣安去年到期的FTX股權的一部分,幣安收到了大概21億美元的BUSD和FTT,由于最近曝光的消息,決定清算賬面上的所有剩余FTT,將嘗試以最小市場化影響的方式這樣做。之后引發市場恐慌,FTT價格迅速從24美元,跌到21美元。
?11月6日,Alemeda Research稱,可以以22美元的價格來收購FTT。之后,FTX擠兌開始,CZ拒絕Alameda場外交易。
?11月8日早上,幣安宣布全資收購FTX,但是是一個非常寬松的意向書,他們還會做進一步的盡職調查,一天之內,FTT從20美元跌到了3美元,徹底崩盤。
?11月9日,錄音當天,幣安宣布放棄收購FTX
?11月9日,紅杉資本將2.14億美元的FTX股份減計為0。
?11月11日,Alameda員工開會集體辭職,FTX、FTX US 和 Alameda 將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FTX創始人SBF 辭職
《硅谷101》:從整個的時間線里面,我們擬出來了兩條線,一條是 Alameda 它的資產負債表是不是真的有問題?還有一條是趙長鵬的拋售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顆稻草。大家怎么看 FTX 爆雷的核心原因呢?
圖|幣安創辦人趙長鵬圖源:genesisblock
民道:CZ(趙長鵬)去賣FTT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業務層面,最重要的是FTX與Luna的關聯交易,問題可能在Luna爆發,包括后面三箭爆雷,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他把這個問題藏在Alameda的資產負債表里面,并沒有體現在FTX上,所以FTX與Alameda的關聯交易是很重要的原因。
Alameda作為一個交易平臺,一方面在做二級市場的交易和各種各樣的套利,例如在Defi Summer做Defi的挖礦。另一方面,Alameda自身還有個Alameda venture專門做一級加密市場的投資,后來分出來之后變成了FTX venture。從傳統金融的視角來看,Alameda 本質上是一個對沖基金+VC。所以我覺得他整個交易活動中肯定是有很多高風險東西的。
本質的問題在于,Alameda在前端,通過FTX交易所,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如果我們把FTX比做銀行,Alameda再把抵押物打包后跟FTX做一些關聯交易,最后把用戶的儲物資金拿出去做一些高風險的交易。
所以 CZ(幣安創始人趙長鵬)出售FTT,更多是一個導火索的影響,主要是引起了市場的恐慌心理并帶來了信心的崩塌,從而導致大量用戶擠兌。這幾天基本上提現額大概 60 億美金,如果交易所都是 100% 準備金,其實不擔心這種擠兌。
但如果你拿著部分錢做短融長投,例如投資一些Layer 1,短期內根本拿不回錢,這個跟中國搞P2P的人是一摸一樣的模式,早期拿了錢,去投房地產投礦這些項目。至于說窟窿有多大,市場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硅谷101》:交易所它是不應該去動用戶手里的這一部分錢的,而是應該 100% 準備金的。
民道:我從13年進加密圈到現在,離岸交易所很難做到不動用戶的錢。當時2014年門頭溝(Mt.Gox)爆雷的時候也查出來,他們有內部賬號做內部交易以及一些在其他交易所間的套利。這種事情,對于離岸交易所來講,我覺得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問題。
我解釋一下離岸交易所,是指沒有在合規的國家或地區是拿到金融業務牌照,不受監管運營的業務。比如說沒有總部,或者總部在BVI(英屬維爾京群島)、巴哈馬。
FTX global 也就是現在出問題的 FTX.com是離岸交易所,但是 FTX us 是在岸的,合規的,跟CoinBase 一樣完全受美國的很嚴格的監管。這些監管包括資產的隔離還有儲備金的證明。審計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包括Kraken也是是合規的在案交易所。但是只有FTX打著明牌旗幟鮮明地利用Alameda進行關聯交易。
《硅谷101》:Alameda 在 11 月 6 號的數據,也是根據一家鏈上的數據分析來顯示,FTX兩個錢包地址加起來就只有 3 億美元的穩定幣,可能真的接不住大概價值 6 億美元FTT 的拋壓。我們看到 FTT 在跌的時候也對Solana產生了很大的拋壓。因為不管是貸款還是拋壓也好,它必須用這部分幣去償還一部分, 所以他們的資產也在大量的跌。
劉鋒:如果coindesk以及這個資產負債表是真實的,它其實反映的是 Alameda research 這個公司具體的資產負債狀況。我覺得這些分析其實是指向了一個事實,就是作為一個交易的公司以及大型的做事商,他們最核心的資產竟然是FTT,也就是是它關聯公司 FTX 的平臺 Token。這個Token流通盤非常的低,也就是說在市值非常高的同時流動性并不是很好。
圖|幣安代幣FTT圖源:Coingape
雖然這個資產負債表表面上看資產較高,但核心問題是大部分資產都是紙面的財富。而這個紙面財富又被拿去做了很多的抵押,換取一些其他的資產。這種情況導致大家擔心 FTX 相關公司的資產健康程度。
Alameda 和 FTX 兩個都是黑盒子,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具體情況。但是這份關于Alameda的資產負債表又讓大家開始警覺它另外一個關聯公司 FTX 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同時這樣不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其實暗藏著很大的危險。如果 FTT 這個資產的價格大幅下跌,這個資產負債表會急劇縮水,然后造成明顯的債務風險。這其實是大家對 FTX產生警覺的核心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幣安的趙長鵬就公開提出:我手里有一些挺大數額的 FTT 的資產,我覺得它有風險,可能我們要拋售它。這個時候市場會產生很大的震驚,因為如果這種拋售出現的話,可能 FTT 的價格會急劇下跌, FTX 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也可能會急劇惡化。這個時候其實會引發大家開始提幣,然后產生剛才咱們討論的那一系列的后續影響。
這種形式特別典型,有點像紙牌屋一樣。大家都覺得好像不對勁,但也很難說明白究竟是哪里不對勁。結果因為市場的恐慌引,讓最擔心的情況發生了。原來他們真的沒有那么多資金來兌付應該 100% 償付用戶的資金。于是這個故事就真的變成了一場噩夢的開始。我覺得這才是這個故事最讓人唏噓的地方。
民道:FTT的事情體現出 SBF的一貫作風。在這個事情沒有爆發之前, Solana 內高市值的幣基本都來自于 FTX 。它們的整個設計都是一模一樣的,包含極少的流通盤,有的流通盤甚至都不到1%,然后把市值做的巨高。
他們的區別只是 Defi的幣是通過交易所運作,現在變成了就是Alameda 資產負債表上的幣,也通過這種方式把它的市值做得特別大,然后以此作為抵押物。無論是FTX還是外面做的借貸,都是一樣的手法。
劉鋒:因為我寫金融報道有差不多 20 年的時間。民道你在金融行業里面有很多年了,就是這種手法其實在傳統金融行業內也非常的常見。
當年中國股票市場的德隆系,就是采用了完全類似的手法。他們控制大量的證券公司,類銀行的一些金融機構,以及信托公司,控制上市公司放出一些比較利好的消息,以此拉高上市公司的股價,并拿股票去做抵押,來抵出來銀行的資金,再去通過大規模的擴張去炒高股價,不斷的去利用信用、利用這種杠桿去控制大量的資產,這個一點都不新鮮。
民道:其實就是中國明天系的搞法,都這么搞。
劉鋒:明天系、德隆系都是這種玩法。在加密圈很多資產的流動性非常的有意思。很小的流通盤,但是它可以把價格拉得很高,因為 crypto 市場里面的反身性很厲害。幣價越高,大家覺得市場越激動,越愿意去跟進,從而推動幣價的上漲。
這種總幣發行量非常大的項目,因為有很小的流通量,所以總市值極其高,這種幣然后會被作為抵押。過去兩年,看上去欣欣向榮的 加密貨幣的牛市, 很大程度是這種模式推動出來的。
民道:香港資本市場也是一堆這種類型的股票對吧,特別小的流通盤,Sam 在香港可能也耳濡目染了這樣一些東西。
劉鋒:這種情況在金融行業里面非常不新鮮。
民道:區別在哪呢?在傳統金融里,裝模作樣也需要牌照。比如銀行,保險公司和信托都需要牌照。幣圈離岸之后所有的業務都不需要牌照。比如說開借貸,FTX 內部就有一個借貸市場,而那里就是專門給trader和Alameda借貸的地方。更可怕的是做杠桿市場和衍生品市場都不需要牌照。這個東西更可怕,把傳統金融的七龍珠的所有的牌照都自己就搞出來了。受監管的CeFi,我覺得真的比西部還要更西部。
劉鋒:在 Crypto 這個行業,像 FTX 或者 Sam 他們的興起,只需要短短兩到三年的時間,而它們的崩潰也就是在這幾天。但是在傳統金融市場,這個過程可很長很長,它的崛起可能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達到頂峰。真正徹底的崩盤,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醞釀這個過程。
但是,在 Crypto行業中所有過程都會加速,所有杠桿的效用會更加的明顯,產生的后果也更加令人發指。
《硅谷101》:我們可不可以先跟大家簡單地回顧一下FTX的成長史?
劉鋒:FTX應該誕生在 2019 年的早些時候。那時候加密貨幣市場是在上一個寒冬,市場交易非常的冷淡,包括比特幣在內所有的幣價都非常低。那時候出現了一些新興的交易所,因為交易所當時是極少數能掙錢的市場參與者。
2019 年最早的一輪 FTX 的融資是中國幾個機構參與的,包括了共識實驗室,FBG, 還有一個叫 Proof of Capital ,后來改名叫做Ares Capital的美國機構。他們當時支持了 FTX 的第一輪融資。我印象中估值在 800 萬美元左右,在當時是一個還不錯的項目,現在看這個估值就好小好小了。
FTX 當時講的故事是他們本身是交易員,所以希望他們的交易所也能被交易員喜歡。他們當時的定位是衍生品,他們在產品上的一個特色是,他們的產品創新做得非常的快,市場什么熱,他們就推什么樣的產品,一切皆可Token化。這其中就包括預測市場,例如美國總統的選舉,預測市場通過代幣的方式讓大家去做交易,挺迎合市場的熱點。
作為普通用戶,它的界面跟很多當時的交易所的界面有很大的差異,專業的用戶會更喜歡,普通用戶并不是很習慣,這是我們當時聽到很多大家的反饋。
另外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是,FTX作為當時一個新興的交易所非常的努力,Sam在他辦公室一直睡睡袋。當時 FTX 電報上的群非常活躍,里面有很多人在問問題。Sam也一直活躍在那個群,并且你有問題@他都會給你答復。我那時候向記者做采訪一樣問過他很多問題。不論是產品還是商業上的問題,他都秒回,一點也不忌諱。這個電報的大群人數特別多,而他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努力。這也是那時加密圈創業者的普遍形象,他們因此發展得非常快。
圖|努力的交易員圖源:StockFeel
民道:第一點,Sam在成立 FTX 之前,你可以理解他是一個交易員的KOL。因為他把直播的交易員的人全給導流過去了,所以FTX 的量能起來。第二點, Sam 在做 FTX 和Alameda之前,最早是做搬磚的。搬磚是指我們是把美元人民幣比特幣做這個離岸和在岸的套利。
Sam 是從這種所謂的法幣的搬磚套利開始做起來,然后延展做各種衍生品和crypto交易,他真的是一個純交易員。我覺得FTX 的產品跟 Sam 本身有很大關系。對比趙長鵬,他是做交易系統開發,而不是做交易的,他對產品的理解跟交易員就不一樣。
Sam 是純粹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是玩交易的。所以他前期的粉絲和這些初始的種子用戶,全部是那幫跟他一起做交易去 trade ,所以 FTX 從初始到現在這個階段,有大量的專業的交易員和做市商在里面玩。
Alameda用FTX便宜的錢去做更高回報的交易,而這跟套利的思路一模一樣。Sam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風險遲早要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硅谷101》:我作為一個外行人都能通過一些資料查到FTX的前 50 大客戶擁有FTT的市場份額是多少, 那大家是不是能很簡單地判別出Token的持有量是否中心化?
民道:這個你都不用猜的,所有2019或2020年之后沒有進行ICO的項目,籌碼的集中程度都是相對比較高的。當然,這可能不包括那些所謂公平的流動性挖礦DeFi項目。其實大部分項目都是在前幾輪將10%到15%的Token出售給到投資人,然后團隊持有10%到15%的Token。大部分的幣都是這種結構。
在Solana 上的項目可能更加極端。例如,它給投資人或者流通盤的可能只有1到5個點,然后以巨高的估值去融資,而這個估值可能只有一家投資人主導,Solana既做市又上token,而這樣的設計有很多操作空間。
《硅谷101》:剛剛民道提到,2019-2020年之后的項目,幣都比較集中,如果市場上任何一家機構想要去做一個大額的賣盤,可能絕大部分的項目都很難承受住這個拋壓。如果我們把FTX換成其他的項目,可能也會爆雷?
民道:對,但一般來說項目方來講,都有一個控制標準,比如任何投資人的分配比例不能夠超過 1%。事實上很少有大戶的投資人持 10% 的token。所以這一次曝光出Sam有 10% 的 Solana ,我感到很驚訝。
這對一個鏈來說,我覺得很驚訝。一般投資就是一兩個點,最多不超過三個點。沒有說你有10個籌碼在手上,因為這樣的風險是非常大的。當然我也不覺得投資人會賣,去破壞這個項目本身,這樣做沒有什么經濟上的收益。但是你把這些token給到市場參與者本身,這就是機制設置的問題。
劉鋒:事實上對于一個項目來說,如果有一個10%左右的代筆持有者,對這個項目挺可怕的,它有可能左右這個項目的方向,這會成為一個挺大的風險點。
《硅谷101》:趙長鵬在他的 Twitter 上說這件事的教訓有2點:第一,不要用你自己創建的代幣作為抵押品。第二,不要借貸,不要太過于高效的去使用資本,而要有大量的資本儲備。你們在這件事情中還有什么感受或可以總結的經驗嗎?
民道:對,我覺得趙長鵬這個觀點更加于針對CeFi。如果你是DeFi,鏈上純透明的,有擁有足夠的流動性去清算,控制這個量,這就不是問題。
趙長鵬的這個觀點,類似于巴菲特的觀點——極度保守。這做交易所是特別好的特質。巴菲特不是不用杠桿,而是從來不用隨時你可以把我的錢call back的杠桿。同時他有大量的資本儲備,長期趴著 400 億美金。當市場恐慌時出現極端性情況,他能抄底,也能應付保險公司的這些賠付。
所以對交易所來說,趙長鵬的這個觀點特別對。交易所就相當于開銀行,做金融機構,保守是最關鍵的,因此你不要自己下場做交易和玩杠桿。場內交易員跟你競爭,你擁有所有交易員的賬號信息以及所有的倉配信息,沒有人可以玩得過你。
同樣的,我覺得習慣于去使用高效資本的人,在加密圈是很難扛過一兩個周期的。因為加密圈的波動太大了。如果你有任何超過一倍的杠桿,你沒有做任何對沖,大概率就會出問題。
趙長鵬跟 Sam 最大的一個區別是,他經歷的周期更長,也知道加密圈的險惡,這個建議是很中肯的一個建議。
《硅谷101》:但是為什么這個建議,大家一直都知道,也知道高杠桿很危險,還是就是有人不停地去使用高杠桿,不停地用資金去貸出更多的資金,用自己的泡沫資產去置換更多的好資產。
民道:對,如果是交易員出來的,大家這種賭狗的心態就特別明顯。如果克制不了這種沖動的話,是挺大問題的。做交易員出來的人都會有這個問題。
都是被周期教訓過來的,經過幾個周期之后,你就知道你玩期貨,玩倉位,玩杠桿,你就知道你的風險在哪里。
劉鋒: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就是無論是人生的,做事的哲理就這么多,但是大家往往在很多時候就會忘掉這些東西。如果不是今天因為發生了這么多事情,我們重新再看趙長鵬寫的這幾句話,其實都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我們覺得好像很受用。
如果在一年多前,在一個瘋狂的狀況,你把這幾句話拿出來,肯定很多人會說多傻,為什么不更高效地利用資本、為什么不加杠桿,為什么不利用這個能夠利用的各種手段不斷的擴張?這就是歷史為什么會不斷的重現的根本原因,包括很多的教訓,最后都沒有變成經驗。
當年Mt.Gox也有很類似的問題,它動用了客戶的資金,大家這么多年都在提倡不要在中心化交易所里面放資金,而是交易完就走人,有多少人是這么去做的?為什么那么多人現在在那哭天喊地錢提不出來。
真正的在 crypto 這個行業里面生存的最核心的原則,盡量去擁有你自己的資產。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并不這樣。
民道:我在這個圈子的時間也挺長了。在市場上各種挑頭,各種高調,各種搞事的人,基本上都活不過兩個周期。這個現象特別明顯,而這也是 crypto 市場我覺得比較有吸引力的地方。冥冥之中總有一個神秘的力量懲罰這些人,我也不知道這個力量是從哪里來的。
每一個從業者都應該對這個市場保持敬畏。留下來的人還是應該保持自律。如果我們自己不自律,那就只有等強權的監管,通過他律的方式糾正。很明顯,現在大家自律不夠,所以必須要外部介入做強監管。但是如果我們一直都把西部這種精神發揮到極致,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實行絕對的自由主義,那么在和監管的碰撞中,大家都很難有很好的一個落地。
劉鋒:我們應該重新記住一句話,就是要重回常識。因為在這個周期,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曾經懷疑過的很多充滿了神奇力量的賺錢途徑,最后都被證明是有問題的。
另外,應該重回初心,加密這個世界真的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最初一群對加密世界探索的人,他們其實是希望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護每個人基本自由的權益。這是一個對自由的追求的引發,從而推動出來發展出來的一個全新的市場。應該重回初心,去思考加密市場究竟是為了什么。
另外一點,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懷有信心,所有這些東西的爆雷,它只是證明了做不正當的行為,最終還是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所以我們更應該相信,這背后其實是有很多自由市場在左右的力量,我們要相信自由市場它本身的這種真實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