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方App更名為“真快樂”之后的第一個完整的年度,國美過得“真不快樂”。
12月的第一天,國美電器傳出了破產清算的傳聞,當晚,國美電器回應稱,國美電器及國美控股集團其它下屬公司未收悉任何司法機關作出的有關公司被申請破產的法律文書或問詢談話。
隔天,12月2日,法律咨詢機構中城院要案中心再度通過微博公開表態稱,11月24日,中心及協同律所受四家供應商委托,通過EMS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破產法庭郵寄了國美電器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申請全套材料;11月29日承辦律師又到立案窗口現場核實,確認法院已收到材料,并在審查之中。供應商的申請合法合規,法院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形式審查,通知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資料圖】
黃光裕出獄之后,沒有想象中18個月力挽狂瀾的場景,有的只是大眾對英雄遲暮的嘆息,以及員工對黃光裕極度的不信任。
繼傳出緩發工資、裁員之后,國美只能將未來寄托于國美電器總部、各大區域上千家門店和加盟店陸續啟動直播,而涵蓋的產品無外乎家電、日用百貨、零食、美妝等“老幾樣”。
一個擺在國美面前的問題是,“真快樂”直播板塊一直沒有起色,鼓動更多店鋪自發直播,就能解決問題嗎?
早在“國美電器已被申請破產清算”被外界盛傳前,今年國美就登上過許多次熱搜,但都不是什么好事。
今年9月,不少國美員工向媒體證實,從7月底到8月初開始,國美將固定工資與績效工資比例由7∶3調整至6∶4,這種調整實際上等于變相降薪。饒是員工妥協,國美也未能按時發放8月份工資,而一些被裁的員工,基本只拿到了當月的工資,剩下的賠償均沒有拿到。
11月4日,據《南方都市報》從國美員工處援引的一份承諾函顯示,自2022年10月起,公司在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可能延時發放員工工資。希望員工承諾調整積極心態,“相信公司,忠于使命,勤勉盡責,一切以提升經營業績作為出發點?!?/p>
欠薪的問題還沒得到妥善解決,國美電器董事長、黃光裕的妹妹黃秀虹在10月底又宣布了另一則令無數員工心寒的消息,“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會給員工上社保,不會再發工資了?!?/p>
有員工認為,這是“道德綁架”,有逼迫員工主動離職的意圖。以至于有網友為國美的老員工們打抱不平,“明目張膽地欠工資???這么多員工多少個家庭,不用生活嗎?”
罵聲的背后,實際上是國美經營的慘淡。
有媒體報道稱,2021年財報會上,國美零售高級副總裁方巍表示,真快樂月活用戶數達到4200萬。2021年國美的廣告費,也因此達到了9.62億元。
真快樂、打扮家、折上折,這些被外界視為國美希望對標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頭部電商平臺的三款App,如今已經是“泯然眾人”。
或許黃光裕的想法,還停留在上個時代,薄利多銷,做大流量,從而與商家談條件,獲取利潤。但獲取流量的成本已經今非昔比,當行業頭部格局已經穩固,一個傳統零售企業突然轉型進入,很難再激起新的浪花。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打一聲招呼。業績可以說明一切,國美電器關聯公司國美零售2022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為121.1億元,同比下滑53.5%,較去年同期腰斬;凈利潤虧損29.66億元,同比擴大50.3%。
10月28日,國美零售再發公告指出,由于該公告所披露的不利經營狀況,本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應占經營虧損將比去年同期擴大35%至65%之間。
然而,黃光裕的一個舉動,再次讓呼吁“相信公司”的口號,變成了個笑話。據東方財富網顯示,僅11月國美零售大股東黃光裕及其配偶杜鵑已減持6次,持股比例從41.99%降至33.88%。據統計,2022年初以來,黃光裕及其配偶杜鵑年內減持已超80億股。
黃光裕夫婦多次低位減持套現。圖源:東方財富網截圖
外界不少人把持續減持的信號解讀成“舍棄公司,保全自己”。股價應聲大跌,從去年2月最高點2.55港元/股,跌到了2022年12月5日收盤時的0.171港元/股。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如果國美真的走向破產清算,對黃光裕個人財產保全而言是上策,可以為黃個人資產保全劃一條護城河。因為目前看,黃光裕死守國美不放沒有太大意義,只會把黃光裕個人資產慢慢耗光,這肯定不是黃光裕想看到的結果。
所有人都不看好國美的未來,如今它能做的最后一搏,就是全面向直播轉型。
11月25日有媒體報道稱,國美零售旗下國美電器將在全國各地門店陸續啟動直播,并深化“全員推手”戰略,積極發展直播帶貨的新模式。受此消息影響,11月25日當天國美零售股價上漲40.34%,收于0.167港元/股,成交額9.5億港元。
然而,劉步塵對此并不持樂觀態度:目前國美應對危機的策略是轉型直播,但是直播對國美而言只能說“看起來很美”。
劉步塵表示,有兩個門檻是國美難以逾越的:一是流量的門檻,國美直播是基于真快樂這個平臺,而這個平臺幾乎沒有流量,直播的意義并不大。二是供貨的門檻,尤其是幾百萬的貨款國美都支付不起,以至于傳出被“破產清算”的今天,是否還有人愿意為真快樂供貨也是個問題。另外,從時間維度看,國美進軍直播已經有點晚了,剛摸著枕頭天就亮了。
首先,關于獲取流量的問題,通過在直播行業成功轉型的企業的案例不難發現,它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與國美截然相反的策略——利用抖音、天貓等大流量平臺傍身,而不是與其形成競對關系。
絕大多數企業直播帶貨普遍有兩種策略,與李佳琦、羅永浩等頭部主播合作,或培養自己的主播,開展店鋪自播。前者自帶巨大流量,推動品牌銷量,容易制造爆款;后者可以對內容有很強的掌控力,持續播出,且成本相對可控,有助于與用戶建立長期關系,實現穩定、長效的運營。
而目前,在各大電商平臺的助力、超頭部主播逐漸退出幕前等因素下,品牌自播正在成為主流趨勢。比如董明珠利用“接班人”熱度,炒火了孟羽童的個人IP,后又親自現身直播間為格力站臺帶貨;新東方董宇輝猛打真誠牌,用邊帶貨邊教英語的新興直播,帶領東方甄選轉型成功。
董宇輝視頻截圖。
品牌既然能夠自己帶貨,完全沒有道理舍近求遠,掛在另一個品牌的頭銜下,而且還是一個口碑下滑的品牌,這也就直接導致品牌給國美供貨力度不足。
除此之外,電商平臺也在利用自身上游渠道開始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效應。比如基于京東已有的供應鏈能力,打造了京東自有品牌“京東京造”,提供從家用電器、廚房用具、家居家裝到個護美妝、食品生鮮等全品類優質商品的生產、銷售、配送及售后等一站式購物體驗。
這對于沒有自己產品,只能充當各品牌的混合“大賣場”,又沒有物流優勢的國美而言,無疑是多重降維打擊。
劉步塵表示,無論是資金短缺,還是企業發展策略的問題,國美都沒有給出應對之策。換言之,目前國美所有的努力都不足以解決這兩大問題。這意味著國美未來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