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你還看好消費行業嗎?關于穿越周期,你有沒有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過去兩年消費一直處于高光時期,但在如今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再去談論消費投資,難免有些尷尬。
(資料圖片)
大家都開玩笑說:“前年投消費,今年投簡歷。”那棧道資本為什么還一直堅定的在投資消費品行業呢?
短期波動很正常,有其不確定性,但我們看重的是趨勢:
① 人口仍在增長,人口基數還在,并未出現斷崖式減少;
② 經濟雖然在震蕩,但至少還在前行;
③ 民族自信心逐步提升。
十年前消費者可能都是首選蘋果手機,但十年后的今天不一定。十年前消費者首選寶馬、奔馳等國外汽車品牌,如今新能源汽車走進了大眾的視線,并且幾乎都是國產品牌。
這一方面得益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國內企業越做越好。
我們有一個龐大的內循環市場,這毫無疑問是國內企業的根據地。即便不走出國門,企業在國內也可以有非常好的發展。
同時,我們又有海外的增量市場。國內的很多消費品,放到海外都極具競爭力。像掃地機器人科沃斯,在國內已經占據了非常好的根據地市場,無論營收規模,還是現金流都相當良好,一旦走向海外市場,必然會形成高速增長。
但這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品牌首先要在國內做得非常好,有一個穩定的基本盤,才能有機會參與到國際競爭。只要在國內坐穩基本盤,到了國外基本全是增量市場。這也符合國家所倡導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格局。
如果一開始就直接做海外市場,認為國內太卷了,直接就去做跨境電商,做海外市場,風險是有些偏大的。
① 消費升級
這里所說的消費升級,不是指提供一個更好的產品,設定一個更高的價格。
消費升級的本質是人類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消費者想要生活得更好,基于這一點,消費品行業仍有機會。
② 人口代際變化
一方面90后、 95后年輕人的出現造就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銀發經濟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投資賽道,在未來將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很多產業都要重新做一遍。
③ 市場集中度提升
即便在一個內卷的市場中,也許市場容量并沒有增長,但是市場集中度在提升,一線品牌對二三線品牌絞殺,雜牌傾注市場,這其中都蘊含著巨大的機會。但是很多行業都還處在“有品類無品牌”的階段,還沒走到存量絞殺這一步。
在中國,消費、出口、投資是最重要的三駕馬車。在以上這三個因素的驅動下,任何一個細分市場、區域市場都足以誕生出一個百億級別的企業、多個十億級別的企業,支撐起千億級別的市場品牌。這是我們持續看好消費的最本質原因。
今天很多人唱衰消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前兩年一些機構投資了很多企業,這些企業的增長本身就不太符合品牌增長的邏輯,經歷了幾年高光時刻,到了今年開始斷崖式下滑,這是預料之中的。再疊加疫情的影響,導致很多人離開了消費行業。
這種情況下,企業想知道如何穿越經濟周期,就必須回歸到一個本質問題:如何做品牌?
① 明確品牌和品類
很多企業家認為做品牌很簡單,渴望找到一個像“王老吉”那樣的一句話口號,但口號只是一個表象。消費者為什么選擇你,而不選擇你的競爭對手?這兩個半句要結合起來思考,把這個問題回答清楚了,才有機會勝出。
如果只是一味地空談自己的產品非常好,這并不是競爭力所在。今天很多公司的產品都做得非常好,但是消費者感知不到。
一個完整的品牌定位方案首先需要搞清楚:
第一,你究竟是誰?你的品牌名字究竟是什么?
第二,你究竟屬于哪個品類?很多消費者的基本消費邏輯是先選擇一個品類,再去選擇這個品類中的品牌。
② 做實運營配稱
確定了表象性的品牌定位之后,大量的運營配稱要跟上,把定位做扎實。這一點更加重要,但往往很多企業連上一步都還沒有做到。
③ 品牌精準定位
首先,想清楚消費者為什么要選擇你。是因為你的產品技術含量最高?品質最好?最經典或是歷史最悠久?
其次,要考慮消費者為什么要相信你說的。產品質量最好,有沒有信任狀?產品時間最悠久,有沒有信任狀?市場占有率第一,有沒有第三方機構開具的證明?
舉幾個例子:青花郎做得很優秀,定位也非常精準: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盡管青花郎并不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但是醬香的青花郎,是它最具代表性的品相。
云南白藥的整個品類定位是以藥為核心,魯花高端食用油、高端花生油、老板電器、OPPO等等,其實都是在做一些非常精準的品牌定位廣告。
④ 聚焦原點人群
開始做品牌定位時,要聚焦到最核心的那一群人:什么樣的人群最適合消費?對品牌認知度最高?比如小米的原點人群是IT發燒友。
品牌與原點人群天然契合,依托原點人群去調整產品,不但易于傳播,成本也最低。
⑤ 圈定原點市場
線下做連鎖、做渠道,要避免一上來就全國性的開店。比如這兩年很多線下企業在融資之后,跑去北上廣深開連鎖。這樣的做法,即便在沒有疫情時,也非常危險,更何況有疫情因素的疊加。
對比觀察一些提交了IPO的餐飲企業,我們發現:
第一,基本都不是全國性的品牌,因為還沒走到那一步;
第二,都有自己的根據地市場,即原點市場。
比如老鄉雞的安徽市場有700到800家店,老娘舅則是占據了長三角市場,其中整個浙江的門店數量占到了60%。
圈定一個清晰的原點市場極為重要。今天企業以上海為根據地,接下來就可以輻射到整個長三角。明天企業以長三角為根據地,后期就可以輻射到整個中國。最后以中國為根據地,直至輻射到全世界。
如果一個企業自始至終都沒有根據地,那么哪塊市場都很難守住。
⑥ 聚焦渠道
線下的企業要聚焦渠道,避免散狀鋪開,投入時間和耐心,這樣品牌的成長才是比較良性的飛機滑翔式增長。
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快速增長的品牌,前面可能已經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在貼地滑行,把基礎都打實了之后,才有了拉升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上來就直線火箭式的增長,甚至指數型增長,或者資本一介入就馬上翻倍增長的企業基本很少看到,不大可能的。所以我們很喜歡投入時間和耐心,與企業一起貼地飛行,達到一定臨界點之后再大幅拉升。
很多企業家喜歡跟我分享品牌矩陣,這個品牌針對這類人群,那個品牌針對另一類人群;這個品牌做高端,那個品牌做中端,另一個品牌做低端,所有的客戶群體都不想放棄。也有些企業家認為,像寶潔之類的很多全球性企業也都是采取了多品牌發展戰略。
這是一個理解上的錯誤,這些品牌之所以能夠形成品牌矩陣,是經過了一百多年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而不是在企業體量非常小的時候就采用了多品牌戰略。
首先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主品牌,然后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時間去一步步地做出樹形的品牌戰略。
而我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企業,都還處于10到20億的規模,甚至10億以內的規模,完全沒有資源去做第二品牌,也沒有能力把第二品牌做大。
這種傘狀的、灌木狀的品牌很少有做到成功的,尤其在今天這樣的競爭環境之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小。
只有聚焦單一品牌,并且這個單一品牌能夠在該品類中占據主導地位,企業才有機會推出第二品牌,進入一個新的品類。
如果主品牌都做不好,又憑什么認為自己能夠把第二品牌做好,甚至能做第三品牌?
而實際的競爭格局和競爭結果也清晰地驗證了:面對今天這樣復雜的競爭環境,只有聚焦于主品牌、單品牌的企業,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取勝。多線發力的企業,幾乎不可能勝出。
內容來源:2022年10月20日,第三屆“歐賽斯911超級品牌日”峰會。
分享嘉賓:吳志偉,棧道資本創始人。
見習筆記達人|小鑫
輪值主編|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青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