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美元估值、軟銀投資、男版lululemon...去年一度備受矚目的男性瑜伽服品牌Vuori,趕在今年「雙十一」大促之前,敲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
(資料圖)
入駐聲勢并不大,也許健身愛好者們幾乎只能在「雙十一」挑選運動裝備時,碰巧刷到這個海外新品牌剛剛搭建的天貓旗艦店,并看到它取了中文名「飛奧力」。
和起源地美國市場定位一樣,Vuori在國內的主推產品,依舊以男性運動休閑服為主。在官方天貓旗艦店中,男性服飾品類數目總和約為女性服飾品類的兩倍。
而Vuori在國內聚焦的用戶畫像也和海外保持一致——中產男性,線上旗艦店當前均價700元的的褲裝和400元的T恤,更像是為北上廣男性白領們,所準備的健康生活方式單品。
作為最大競爭對手,lululemon已在近兩年重點布局男裝生意,試圖作為女裝之后的第二增長曲線,而剛剛進入中國的Vuori,顯然要趕在lululemon之前圍獵中產男性。
圖源:Vuori官方旗艦店
在健身領域,比起女性消費市場,男性消費力顯然還在萌芽期,但增長潛力無限。
既然很難讓男性穿上瑜伽褲,lululemon從2021年開始在運動短褲、夾克外套、多場景長褲上發力男性服飾,包括開啟的體能賽事Summer Sweat Game以迎合瑜伽之外的多元運動人群,其中男性比重更高。
而種種跡象表明,lululemon在男性消費上的路并不好走,國內電商平臺男性服飾銷量遠低于女性,包括如今部分男性用戶的轉化,依舊建立在其身邊lululemon女性忠實客群的帶動。
圖源:lululemon
但另一方面,這可能也是Vuori這個根植于男性運動休閑場景的品牌在國內所面臨的機遇。
比如從幾款上架服飾的設計來看,Vuori依舊延續海外的簡約風格,比起lululemon的精致,多了些樸實、隨性的味道,似乎更貼近男性視角審美,以及社交貨幣屬性。
中國運動休閑市場已然是一片紅海,男性消費很快會成為新的突破口,而Vuori在這當中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如何生產一種同時滿足沖浪、瑜伽、遠足、跑步、旅行的服飾,是Vuori創始人Joe Kudla在設計第一套產品時思考的問題。
由于Kudla本人也是一名瑜伽愛好者,產品設計中最核心的一個問題,便是解決男性練瑜伽時的著裝需求。
于是,結合流暢剪裁、柔軟透氣面料的男性運動長褲成為主打產品之一,用于束緊褲子的束帶成為產品核心特點,充分體現「易穿」特性。
同樣的特征也出現在Vuori多個男性運動短褲單品上,像是沙灘褲,雖然色彩種類繁多,但由于點綴有限,并不會顯得過于花哨,風格較為「樸實」。
圖源:Vuori
如果說lululemon能無縫銜接運動與社交場景,那么Vuori要銜接的更像是運動與居家場景。
去年10月,Vuori宣布獲得由軟銀愿景基金投資的4億美元,公司的上一輪融資發生在2019年,當時,美國風投機構Norwest Venture Partners向Vuori投資4500萬美元。
2年時間,Vuori估值接近翻了20倍。公司在去年已經在美國開設9家線下門店,截止到2026年共開設100家門店。
圖源:Vuori
而對于海外市場的規劃,Vuori早在去年計劃擴大西歐和亞洲市場,首先計劃在國內與天貓等合作伙伴直接運營,2023年開設線下實體店,還將在中國臺灣開設創新中心。
很顯然,中國市場的布局已經開始。
截止目前,Vuori在天貓期艦店的粉絲數為627人,官方也已經在抖音、小紅書平臺上開啟運營。
其中,抖音的關注用戶達到5.6萬人,近3個月的內容輸出都是以運動健身科普為主。而在小紅書上,「#Vuori」和「#穿Vuori的一天」兩條相關話題分別有8.6萬、6.2萬人次的瀏覽量,內容以博主穿搭分享為主。
圖源:Vuori官方抖音及小紅書
Vuori在國內聚焦男性運動健身群體的打法尚不明顯,但在另一邊,健身領域中的「他經濟」已于近年穩步增長。
本土原創健身品牌Monster Guardians的男性服飾銷量,已遠高于女性服飾,在2020年,品牌營收額已經過億,包括由健美明星鹿晨輝創立,主打男性健身潮流服飾的「鹿家門」,以及由健身博主@帥soserious建立的男性運動休閑潮牌「DRICO」,都已經在細分領域積累不少的男性用戶。
同樣的市場潛力與機會,也已經給到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深耕男性消費者的Vuori。
對于Vuori在國內市場的標的,lululemon依然是最合適的。
同樣是切入運動休閑Athleisure;同樣是做線下運動社群,包括幾乎一致的產品定價,都容易讓人將兩家品牌聯想到一起。
對于lululemon深耕的瑜伽服飾,很難說Vuori有彎道超車的機會,而對于lululemon尚在探索的中產男性市場,則是Vuori在國內所面向的巨大機會。
首先是男性健身消費市場尚未形成紅海,各大主要品牌依舊在尋求增長。
比如lululemon的男性消費貢獻,仍然很難構成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二季度,lululemon男性業務增長27%,雖然復盤近三年的增長率已超女性業務,但其男性業務在總營收貢獻占比一直以來都不足30%。
這也很容易從各大電商平臺的月銷量看到,比如在天貓平臺,女性瑜伽褲最暢銷單品月銷量通常在4000件左右,而男性則很少有觸到1000件月銷量的單品。
圖源:lululemon
其次,男性成為運動品牌忠粉的概率似乎更高。
比如對訓練PRO的崇尚,大概率一身UnderArmour,CrossFit訓練精神崇尚者的一身Nobull,GymShark也是潮流健身愛好者的首選。
在社科試驗研究中也確實發現,男性會重復購買某個品牌或某件特定的衣服,這種重復購買的行為跟忠誠度并沒有太大的關系,更多地是出于產品功能性、實用性的考量。
Vuori產品主打的「實用」、「穿搭萬能」、「舒適」或許是從中突圍的一大核心。
包括低調、隨性的產品附加價值,可能也更容易契合哪些喜歡自由訓練,而不是偏向去情感釋放和社交鏈接的團課課程的男性運動愛好者。
中國健身消費市場始終蘊藏無限的增量機會。
嗅覺靈敏的同類別運動品牌已紛紛開始經營這個市場,比如開設好香港辦公室的Gymshark,下一步便是開拓大中華區市場;以及在國內開始運營社交媒體矩陣SweatyBetty等。
在鞋類領域。費德勒投資的上市跑鞋品牌On昂跑;蘋果庫克青睞的Allbirds,都已在國內有了第一批的線下社群用戶。
圖源:昂跑
包括近今年愈發火熱的戶外領域,始祖鳥 迪桑特、Hoka、Salmon等,陸續迎來更多的機會。
與此同時,市場的競爭度也將更為激烈,而下一個嶄露頭角的優秀品牌,始終會是距離用戶更近的品牌,在更為細分的戶外、訓練、特定人群市場中,都有一個個看得見的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