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成為億萬富翁?找個代工廠生產產品,給產品起個品牌名,流量平臺買一波熱搜,再找幾個對你有興趣的投資人給你提供原始資本。幾輪下來,估值可觀。
(資料圖)
最近上熱搜的鐘薛高,很多人在討論鐘薛高“頑固不化”,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是鐘薛高這種新雪糕品牌為什么能夠這么快崛起?又為什么敢賣這么貴?鐘薛高背后的創始人林盛怎么就能從一個賣廣告的變成賣雪糕的,而且還能夠一年賣8個億雪糕?
1978年出生的林盛是福建人,大學讀的是歷史系。2001年6月,林盛成為了北京互易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易聯互動”)的股東,持股19%,是第二大股東。
這家公司已經注銷了,不過官網還在,我從官網看到這是一家做整合營銷服務的公司。官網上號稱:“提供基于大數據策略下的效果營銷服務”。
后來林盛又陸陸續續成立了營銷策劃、文化傳播、廣告等公司,不過這些業務都是很傳統的業務,要想贏得資本青睞并不容易。然而,有些神秘的林盛,通過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歷練,各種頂級人脈也悄然來到了身邊。
進入2018年前后,資本恰恰也在尋找新賽道,新消費市場的機會變得炙手可熱。林盛憑借著廣告人的敏銳,意識到搞搞新消費或許可以實現華麗轉身。作為營銷人,搞火一個品牌也并不是一件難事。
2018年3月,在眾多新消費品牌火熱崛起的大環境下,鐘薛高應運而生。
從鐘薛高多輪融資中可以看出,背后有眾多實力雄厚的機構加持。其中真格基金、萬物資本等等,都是頗有實力的。說鐘薛高聚集了一個機構天團并不夸張。
2018年3月,進入鐘薛高的機構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機構叫萬物資本。2018年8月,上海登布蘇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嘉興真格天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也進入了。這兩者背后,就是資本界赫赫有名的經緯創投和徐小平的真格基金了。2018年11月,吳曉波背書的浙江諸暨頭頭是道投資合伙企業也出現了。不得不說,鐘薛高一出生就不凡。
簡單說一下來得比較早的幾個有名氣的機構,其中萬物資本其聯合創始人包括知根教育創始人湯玫捷、真格基金原董事總經理顧旻曼等。真格基金則是著名投資人徐小平掌舵。頭頭是道則是由普華集團董事長曹國熊、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于2015年發起。這些機構,要名氣有名氣,要實力有實力。有他們加持,想不成事都難。
有了幾個帶頭大哥捧場后,一般來說其他機構要介入就得搶門票了。有錢在手,林盛的事業自然也發展得頭頭是道。
到了2020年6月,YSC Gelato (HK) Limited(元生資本)也拍馬而至。
元生資本是一家專注于成長期投資的互聯網投資基金,成立于2015年,由前騰訊副總裁、騰訊投資并購部總經理彭志堅與前騰訊投資并購部副總經理許良創辦。
經緯創投是早期市場上最活躍的VC機構,創立于2008年,規模超過500億人民幣,是行業內長期專注早期和早成長期投資的頭部VC,目前累計投資數百家企業,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等都在其名單中。
機構加持之下,公司結構也在發生一些變化。根據天眼查,該公司在2022年1月發生了股權變更,鐘薛高公司的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成了一間港資公司(Gloryseed HK Limited),認繳出資額比例為51%。創始人林盛仍為法定代表人。查詢香港公司注冊處的相關信息后,可以發現注冊于2021年5月的港資公司,其唯一股東是一家離岸群島公司。
然而,資本層面看好,名氣也越來越大的鐘薛高現在卻格外煩惱。
鐘薛高走的高端化,有力的營銷也讓其成為單價高的重要原因。但是,營銷上去了,名氣大了,遭遇更多的質疑也就成了常態。消費品市場爭奪背后,從來不是云淡風輕。當年,伊利、蒙牛的爭斗歷歷在目。
我們知道,消費品營銷主要看4個P:產品、價格、渠道和推廣。這幾個點在這次事件中被放大。
首先咱們看產品,由“鐘薛高31度高溫下1小時不化”引發的各種“鐘薛高燒烤”、“鐘薛高油炸”測評視頻在網上爆火,大家擔憂的是,鐘薛高是否含有過高的卡拉膠等添加劑。這是對產品的質疑。但是,從鐘薛高公布的情況看,其使用的卡拉膠是紅藻類植物,不同品牌價位雪糕均有相似物質。
其次是價格,鐘薛高產品售價從最低13塊到60多元不等,最近又推出了單價一百多元的產品。可能有人像羅永浩一樣,“人家賣68塊也沒什么,你愛買不買,如果這68塊雪糕打了一個法國的H字母,又包了一個橙色的包裝皮,你可能就覺得特便宜了”。
我覺得羅永浩可能對大眾有點誤解,這不是外國牌子中國牌子的問題,這是產品品質是否讓大家覺得值的問題。鐘薛高通過強力的營銷,已經形成了雪糕市場高端品牌形象,價格貴其實也并不妨礙其銷售。而且,鐘薛高也頻頻宣揚其使用的是優質的原材料,制作工藝也比較精細。比如釀紅提雪糕宣傳使用特級紅提、輕牛乳冰淇淋宣傳不加一滴水、厄瓜多爾粉鉆雪糕宣傳使用天然粉色可可和日本進口珍稀柚子等。
另外這又牽扯到渠道的問題,鐘薛高目前是線上線下渠道都賣,線上沒啥問題,價格都擺在那,你愛買不買。線下呢,鐘薛高就更接地氣了,讓其他中低端雪糕遭遇了降維打擊。像哈根達斯,大家都知道,有專賣店或者置于單獨的冰柜,鐘薛高卻經常混跡在一些普通價格的雪糕產品的冰柜中,你在便利店隨手拿了一根,可能一不小心就拿到了這“天價”的鐘薛高,放回去吧不好意思,買吧有種被“深深偷襲”感覺。
而且,這種鋪貨方式,對其他平民品牌來說確實很難受。不但上不了臺面,最后還被“貴氣十足”的鐘薛高給直接碾壓。
只是隨著,鐘薛高事件的進一步發酵,到底什么是好的雪糕也會讓消費者更清晰一些。此外,資本加持的鐘薛高也應該好好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走了。網紅品牌樹立確實不易,但是長遠看產品質量好、定位準確,同時又能講誠信,才能真正贏得市場。
抓住了雪糕市場升級之路的林盛,創造一年賣8個億的雪糕神話后,未來的路依然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