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僅是孩子的獨立戰場,更是家長的一場拉力賽。
(資料圖)
隨著6月23日全國不同地區各批次最低錄取分數線的公布以及考生成績出爐,當全網欣喜祝福于各省高考狀元的好成績之余,考生和家長們卻陷入了焦慮和迷茫。
“高考分數介于大學錄取分數線和報考專業分數線之間,是否會被退檔?”“剛過一本線該怎么選擇?”“學校招生簡章要重點看哪方面?”“如何降低滑檔概率”“城市、學校、專業哪個更重要?”......
都說“七分考,三分報”,考生的高考志愿往往有可能直接改變未來的人生軌跡,選擇,至關重要。至此,一個每年千萬人次需求下的新興高考志愿填報市場應運而生。
在紅利面前,諸多教育機構和個體專家老師如同過江之鯉般涌現,除了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百年育才、旭德教育和贏鼎教育等傳統教育機構外,不乏知名互聯網企業百度、知乎、夸克等競相入局,遑論一些不知名的小規模培訓公司,更是數不勝數。
脫胎于單一的傳統線下渠道,當前高考志愿咨詢這門生意的從業者逐漸開始利用新興互聯網平臺,進行相關高考志愿咨詢的內容投放,通過智能算法和視頻直播拉取流量和客戶,促成交易轉化。
但市場之下,暴露出諸多亂象。
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平臺,憑借其全民化、高流量的生態環境,迅速成為教育機構和自稱“懂志愿填報的老師”們的掘金地,高考志愿相關賬號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報志愿的步驟、不同分數區間如何報考、高考失誤復讀能否提分等,這些都是高考結束后,考生和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有的博主還以未來就業方向為出發點,去分析不同專業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的發展前景以及相關院校推薦,視頻輕輕松松就能獲得上千乃至幾十萬的用戶“喜歡”,瀏覽量更不用說。
這些博主粉絲數量少則幾百上千,多則過萬、幾十萬,并通過創建粉絲群積攢流量用戶,如“張雪峰老師”擁有1110.2萬的粉絲和5個群聊,“高考曲老師課堂”粉絲207萬人,15個群聊。
有話題,有流量,有市場需求,“直播帶貨”便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縱觀博主賬號主頁面,會發現大多數櫥窗內都掛有商品鏈接,幾十到數百元不等,如300元的生涯規劃課程、90元的高考化學解題本等,均明碼標價,銷量也從幾百到上萬、數十萬不等。
相較于很多媒體所披露的教育機構動輒上千元的咨詢規劃服務,這些產品價格屬實算不得高,但銷量上去了,利潤自然也是水漲船高。還有一些賬號櫥窗甚至一件商品未有。
本以為抖音、快手的“高考生意經”僅在于此,但當我們無意間進入某主播的直播間后,卻發現其背后原來還有其他更多的隱性產品項目。
家長和考生在留言區積極提問互動,如“文科適合哪本書”“有沒有初中的”“理科383分可以去哪”“文科女生440有沒有學校推薦”......主播一邊進行分析答疑,一邊介紹鏈接商品,引導消費者購買。
例如在6月29日下午抖音“劉老師談高考”的一場直播中,他為家長和學生分析了不同分數段考生如何選擇專業,400分以下可選擇師范、鐵路類、護理類、新聞學等,而580分以上,則可以選擇金融學、航空航天類、法學等熱門專業。
在直播間右下角放置有一個課程產品鏈接:3課時內容主要教你選擇大學和專業的方法技巧,如何設置志愿的沖穩保梯度設置。原價360元,直播間特別優惠價300元。
圖注:截圖自抖音直播間
除了線上視頻課程外,自我測評認知(興趣、性格、能力等)和優志愿AI智能填報服務等,也都是不少直播間和博主主頁櫥窗常出現的商品,一旦購買,概不支持退款。
那么,這些大同小異的課程和智能填報志愿類產品,是否真的如此神奇了?
我們發現,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檢索“高考志愿填報”,有很多投訴短視頻平臺上相關產品以及教育機構,并要求退款的信息。如“黑心主播宣傳虛假志愿填報卡,蒙騙學生”“直播間在賣高考模擬填報系統,家長沖動消費結果用不了,花費六百元”“山東螞蟻升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虛假承諾,卻無規劃師和后臺”等。
除了直播間售賣產品外,主播創建粉絲群,實則也是為引導用戶消費,促成交易轉化的方式之一。
我們試圖進入抖音平臺某主播粉絲群,其中有不少用戶詢問孩子的分數可以報考什么學校,但并未得到一一具體回復。相反,群主只發出一張高考志愿填報VIP一對一服務標準圖片,并表示全程指導,出詳細填報方案,保證錄取,且不虧分,并留下了“許老師”的微信聯系方式。
該服務標準涵蓋高考政策解讀、專業/院校分析、考生興趣/性格測評、填報方向建議指導,然后再做具體方案定制、錄取跟蹤,以及考研/留學建議指導等附加服務。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圖片標明:以上為基礎服務流程和內容,具體細節以服務合同約定為準。且表中并未明確指出該一對一服務的價格明細。
圖注:截圖來源于抖音某主播粉絲群
我們添加了上述咨詢老師微信,在報出孩子的分數和文理科后,該老師未直接給出具體建議,只回了一句“專業因人而異,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分析”,并誘導購買線上3500元的一對一服務,也即是上圖所示內容。
咨詢老師告訴我們,線下服務還要在3500元的基礎上額外再加1000元的費用,兩者實質上并無區別,只不過一個是線上溝通,一個是線下面對面,且一般報考方案出具后便不再支持退費。
當我們詢問若在雙方溝通中家長和考生不滿意,是否可以終止合同,以及如何確保老師的資歷和專業度時,對方并未直接回答。只說方案是在雙方溝通多次的基礎上確定的,且咨詢老師都是專業的,也未有議價空間。
據悉,該教育機構一共只有三個報考師。也即是說不排除一個老師會在同一時間段同時線上服務多名考生、家長的情況。
至此,我們不禁疑問,這些自詡“專業”的老師是否真的專業?他們又從何而來?
抖音“北大施施老師”個人主業介紹:14級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擁有8年教齡,錢猿輔導&斑馬金牌主講老師,今年連續押中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還有大家所熟知的考研名師“張雪峰老師”,被大家戲謔為“被耽誤的神嘴段子手”,出版了多本書籍;“河南高考志愿填報”10年從業經驗,指導過10000多名家長學生規劃志愿。
但更多的“老師”并無相關個人介紹。
這些老師的專業度和信息真實信我們無法準確分辨,但可以確定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并未發放過“高考志愿規劃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也沒有任何招生考試機構、高校與社會機構或個人開展高考志愿填報指導的合作。這也就意味著,所謂的“高考志愿規劃師”并沒有統一的硬性核實標準,并不可避免存在灰色地帶。
在招聘平臺上,我們檢索“高考志愿規劃師”這一職業,發現很多公司對該崗位的學歷要求都是中專或學歷不限,經驗不限,甚至兼職/臨時都可,兼職則主要針對“高考志愿填報期間(6月份—7月份),有空閑時間即可”。
截圖:自公開招聘平臺
一般而言,公司會根據考生和家長常咨詢的問題整理出問答模版,然后以此對相關崗位人員進行培訓,很多所謂的“培訓師”既沒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也不懂相關高考政策,僅僅幾天時間就匆匆上崗,再統一流程化式地“復制粘貼”回復家長。
而至于“高考志愿規劃師證書”,《財經天下》曾報道過,只要你給機構相應的培訓費用,線下三天就能拿到一個證書,然后便可以去小一點的機構和個人工作室投簡歷應聘,但這類培訓并沒有對學員職業作出嚴格要求。
也就是說,高考規劃志愿證書并不具備任何效力。
小紅書有位網友就稱自己“8000元買了個教訓”,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全靠電腦檢索,若系統內無自己挑選的學校,就是不能報考,制定方案時多次詢問重復問題,最終志愿報考方案還是自己制定的,機構未給出任何參考性意見。
2022年高考剛結束,教育部發布數據顯示,相較于2021年,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193萬人,暴漲115萬,漲幅超過10%,刷新歷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
隨之而來的,是高考志愿填報服務這門生意的水漲船高。
據公開數據,2016年至2022年,高考志愿填報付費市場增長5.8倍。艾媒咨詢近期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中國高考志愿填報付費市場整體雖然較小,但自2019年起有了較為明顯的起色,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7.9億元,2022年預計可達8.8億元。
截止到7月5日,我們在企查查平臺上檢索關鍵詞“志愿填報”,共出現2792家企業,遑論擁有高考志愿填報服務但企業名稱中不含該關鍵字眼的企業,只會比“2792”這個數字更多。而在這近3000家企業中,有106家成立僅3個月,半年內的205家,擁有1—3年資歷的1237家,但成立10年以上的僅86家。
來源:企查查
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就拿百年育才、旭德教育和贏鼎教育來說,它們皆為提供高考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且都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從具體數據來看,百年育才主營高考報考產品的銷售和服務,2021年全年營收約4719萬元,同比增長371%,營業利潤1766萬元;旭德教育主營人生生涯規劃和高考志愿填報的專業咨詢服務,全年營收2450億元,利潤308萬元;贏鼎教育同樣也是提供高考相關咨詢和服務,其財報雖僅公布至2017年,但在2015年和2016年贏鼎教育的營收均破億,2017年的營收即便有所下滑,但也達到2900萬元。
還有成立于2014年的優志愿,其主打志愿卡銷售,目前已獲得六輪融資,而平臺有近3000萬注冊用戶,付費轉化率在30%以上。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市面上與優志愿不同品牌但同類型的產品,不勝枚舉。且不論各大博主代銷和其他產品的銷售額,僅某寶上“優志愿代理總銷店”只志愿卡一個商品,售價240元,月銷就能達2000+,月收入超過48萬元。實際上,這類產品只需要輸入賣家提供的賬號和密碼,然后按照步驟填寫相關信息,系統會根據以往歷年的院校分數給出一份方案報告,全程不超過十分鐘。
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賬號“河南高考志愿填報”,其粉絲總數2.3萬,群內粉絲數共近500人,并不算多,除了一對一志愿填報服務外,也有志愿卡的銷售。我們若僅按照付費轉化率1/10和一對一服務線上3500、線下4500元這一項來看,該賬號在高考報名期間的平均收入也有20萬左右,更遑論一些報價上萬元的咨詢服務以及粉絲量大的平臺賬號。
山東省一家高考志愿規劃機構負責人就曾表示,2022年報考季,5人組成的高考咨詢師團隊有近200萬元的收入。“5分鐘出方案,一人一天賺幾萬。”某些一對一專家服務,甚至最高可達10萬。
據悉,在一些省份,請一個高考志愿規劃師,2-3萬元是極為普遍的起步價,5萬元被認為是一個合理的價格,但不少家長依然趨之若鶩。
艾媒咨詢此前做過一個調研,結果顯示,接受調研的高考生中,88.3%愿意為志愿填報付費。其中,一半以上愿意付費0-500元,而愿意付費200-500元的占比44.2%;愿意付費0-200元的占比26.9%。支付500元以上的受訪高考生則不足兩成。
在此,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目前高考志愿填報產業在家長和考生的迫切需求下獲得快速成長,但行業尚未形成規范化發展體系,未有明確法律規范,從業人員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其中不乏一些“專家”僅是為了賺一波快錢臨時入行。
實際上,很多家長和考生都知道市面上所謂高考志愿填報類產品和機構老師魚龍混雜,但依然愿意掏錢買服務和產品,無非是為了求一個“心安”。畢竟面對復雜的高考政策和流程,大量考生和家長作為新手,都著實摸不著頭腦。
“既然自己不懂,為何不找外面的志愿填報機構和專業老師尋求幫助。如果能用高昂的費用,換取孩子的大好前程,何樂而不為。”這是很多家長的初衷和想法。
在小紅書上,關于高考志愿填報找機構付費這一話題,網友討論眾多,意見也不一致。有人認為花幾千上萬去做咨詢,更多是交智商稅,還不如自己填報。但也有一些網友表示,確實得到了很大幫助。
“我們花了四五千找了個退休的老師指導填報,本來只能讀三本,結果撿漏上了一本的學校二本的專業,挺值的!”
“我是內蒙高考,必須得找機構,因為志愿只有三個,還只能填一個學校三個專業。”
不論是教育機構抑或是個人,面對高考季填志愿下考生和家長的迷茫,其相關收費服務項目確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合理的市場邏輯,只是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需要審慎再三。
實際上,針對社會上有機構或個人開展的“高價”志愿填報咨詢活動,以及存在的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取不規范等問題,教育部就提醒過,考生要結合本人實際情況,自主合理填報。
6月25日,教育部特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工作,要求各地各校面向考生和家長開展志愿填報培訓、提供一本志愿填報指導材料、組織線上直播咨詢活動、拓展咨詢渠道、設立專門咨詢電話、發揮高三年級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作用指導考生填報志愿等。
作為家長和考生,平時在網絡平臺獲取相關高考志愿報名信息時,除關注具有盈利性質的教育機構和個人商業直播外,不妨多了解一些權威平臺的直播間,他們會邀請專家老師做相關高考政策、院校和專業解讀,從而給予客觀合理的建議和幫助。
如抖音平臺“中國教育電視臺”、“鄭州商學院招生就業處”,以及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的官方賬號“生活幫”等;還有B站平臺邀請了歐陽自遠、劉嘉麒、蒲慕明等十位院士,聯合科普中國、光明網、未來論壇發起“令人心動的大學--院士說專業”系列直播活動,還開辟了專門的高考內容板塊,以供高考生參考。另外,家長之間的交流、學校老師的咨詢,也都是有效、真實的信息獲取渠道。
互聯網和高考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雖加劇了“誘導性消費”信息廣告的泛濫,但另一方面,我們獲取真實有效內容的途徑也更加多樣化、便捷化。
只是家長和考生在面對各渠道繁雜的信息時,需要有獨立思考和辨別的能力,篩選出有效信息或專業機構、正確理性消費。
不知從何時起,“高考”竟也能成為一門生意,并催生出億級市場,形成一條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在這個“缺什么也不能缺教育”的年代,高考不僅僅是一場考試,更是當下最具公平性的競技場。可一旦所謂的“專業教育機構”不再專業,“資深名師”不再資深,“高考志愿填報”這門生意便逐漸畸形化。
任何產業的背后必然存在“灰色地帶”,市場亂象的整治需要時間與多方協同的魄力。
對于普通的考生和家長而言,在萬千條信息中大浪淘金,充分利用現有的豐富網絡資源和新興渠道,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利好。畢竟信息的極大豐富,比信息貧瘠與不平等已經更進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