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被網友稱為節氣廣告“天花板”的奧迪“小滿”廣告深陷抄襲丑聞,上線半天就“涼涼”了,順帶把“不老男神”劉德華也拖下了水。一地雞毛之后,誰為抄襲買單?
5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小滿”,奧迪攜手“天王”劉德華,上線了以“小滿”為主題的廣告視頻。
精美的畫面、契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庸之道的文案,再用劉德華沉穩磁性的嗓音娓娓道來,瞬間引爆網絡,沖上各大社交平臺熱搜,全網播放量數以億計。
然而,“打臉”來得如此之快。
5月22日凌晨,抖音用戶“北大滿哥”發布視頻,控訴奧迪廣告抄襲他的文案,一石激起千層浪,最終使得奧迪、劉德華官方賬號緊急刪除相關視頻。一地雞毛之后,天價營銷費用打了水漂,關于明星代言廣告侵權的討論仍在發酵……
這或許是劉德華“最短命”的廣告代言視頻了。
今年5月21日恰逢中國24節氣中的“小滿”。對于大部分人來說,24節氣顯得既熟悉又陌生,然而今年的“小滿”節氣卻被一條廣告視頻刷屏了。
視頻中,劉德華表達了自己對小滿這個節氣的看法:“小滿這一天,雨水開始增多,江河漸滿;麥穗開始逐漸飽滿,但是還沒有完全飽滿;所以小滿這種狀態特別好……就是我們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并不要求一定要十全十美。”
劉德華還在視頻里手寫了“曾國藩”的一首詩: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余歡。何須多慮盈虧事,終歸小滿勝萬全。
一般來說,商業廣告營銷氣息濃厚,很難引起用戶共鳴,但這條視頻呼喚給自己的人生多留一點空間和余地,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善意,迅速出圈。
據接近奧迪的人士對《豹變》表示,昨天公司內部大規模分享這條視頻,大家確實都特別喜歡。該廣告視頻的導演也在5月21日中午發微博稱:這是他導演過的片子里最輕松愉快的一次,華哥一如既往的平和,專業,感謝所有的小伙伴們,謝謝客戶一稿過。
或許,廣告涉嫌抄襲的問題就出在“一稿過”上:缺少必要的復核與嚴謹。
5月22日凌晨,“北大滿哥”發布視頻稱,上述廣告發布后給他造成了很大困擾,不少用戶在他賬戶下留言,指責他之前號稱原創的“花未全開月未圓”是抄襲曾國藩的詩,因此他不得不出來澄清。
他解釋道,這首詩開頭是引用曾國藩,后面則是自己原創的。上述廣告視頻的文案,抄襲了他2018年發布的一條視頻,幾乎一字不差的搬運,但是去掉了他的創作過程和原創聲明。視頻從頭到尾全是內嵌廣告,結尾各種品牌露出,讓他感覺仿佛自己心愛的“孩子”在被人利用,成為大肆賺錢的工具。
截至發稿,“北大滿哥”在視頻號發布的澄清視頻,點贊量與轉發量均已超過10萬。
反應過來的網友也紛紛表示自己被奧迪的廣告“忽悠”了,果斷“粉轉黑”,并吐槽:“見過抄,但沒見過這么完整的抄,平生第一次”“廠家要的是曝光度,至于抄襲已經不重要了,目的達到了就行”“一萬塊的版權費省了,但是輸了名聲”“不可否認,廣告公司責任更大,作為廣告人,不能沒有職業道德”……
5月22日11時許,奧迪發布聲明稱,因上述廣告視頻文案涉嫌侵權,就該事件中因監管不力、審核不嚴給劉德華、北大滿哥及相關方造成的困擾表示道歉。并在事實澄清之前,奧迪各官方渠道全面下架該視頻。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豹變》發現,劉德華的抖音賬戶也刪除了上述廣告視頻。隨后,劉德華在官網表示:“對原創我是百分百的尊重,今次事件,對于廣告團隊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滿哥造成的困擾,我個人深感遺憾。Audi和廣告公司現正認真處理中。”
5月22日下午,上述廣告代理商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致歉,表示因公司奧迪服務團隊版權意識淡薄,在未與版權方溝通的情況下,直接使用了抖音博主北大滿哥關于“小滿” 的視頻中文案內容,對給劉德華、北大滿哥、一汽奧迪品牌帶來了巨大的不便和困擾表示歉意,并承諾彌補對原作者的損失。
不過,圍繞上述廣告文案版權之爭卻上演了一出“羅生門”。有網友爆料,早在2017、2016年,就有不同用戶在網上發表了關于“小滿”的類似文案。另外還有人考證,上述廣告視頻中引用的部分詩句,甚至可追溯至北宋蔡襄身上。以至于有網友笑稱:這是我見過最離譜的無限套娃事件。
奧迪廣告文案侵權之后,誰將為這起事件買單成了輿論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在相關視頻評論區,不少網友主動為劉德華“洗白”,稱劉德華不可能一個字一個字去扒文案,無辜躺槍的華仔也是受害者。廣告代理公司、奧迪則成為了網友重點吐槽對象。
一跨國車企負責人對《豹變》表示,車企估計也被內容供應商坑了,但是這件事是可以追責的,可以起訴內容商索賠,不過公關層面肯定還得奧迪自己出面做。
“具體處理流程比較復雜,可能首先得賠原內容生產者錢;估計還得賠劉德華錢,因為間接名譽受損;還得跟一級代理商搞清楚問題根源,然后就是追責。”上述負責人說。
徐晴是一家頭部公關公司的負責人,她直言,出現這種事故,對廣告代理公司而言是致命的,意味著一整條業務線甚至全公司的飯碗都砸了。
她表示,這種車企有些供應商都是“御用的”,靠一個客戶活著。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是大廣告公司,負責該項目的業務組可能會集體“下崗”,奧迪負責審核的人也會被追責;如果廣告公司規模不大,很依賴單一客戶的話,估計會快速“完蛋”,名聲可能會臭,但是也可以換個“馬甲”東山再起。
“執行層太蠢了,審核層也不嚴謹,這不是一般的廣告文案。全員被文案策劃給坑了,但文案擔不起這個責任,估計一條線都要完蛋。我猜測文案有幾個版本,這個可能是湊數的,卻被意外選中了。”徐晴說。
“抄襲”事件發生后,最忙的大概要數奧迪公關部門了。接近奧迪的人士告訴《豹變》,公司發聲明、撤視頻的動作很快,PR已經忙崩潰了。這次廣告投放應該是合資公司的市場部門策劃的,視頻內容肯定不能再用了。
“廣告公司估計要賠大了,不知道合同有沒有無上限賠付,要是有,就可慘了。”該人士表示。
在廣告行業,車企是公認的舍得花錢的“金主爸爸”。奧迪此次廣告“翻車”,無疑給其他車企敲響了警鐘。
一些廣告從業人士表示,通常廣告主并不會親自下場制作廣告,而是提需求、出預算,由內容供應商競標并負責制作。頭部大廠的廣告一般都是大制作,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分包給一些小公司,這其中就容易出現“失控”環節。
“像奧迪這種級別的客戶,廣告公司一般會有專項組服務,但專項組可能不止服務奧迪,組員估計也不會很多,把一些基礎性工作外包出去比較普遍。上述廣告文案乍一看很常見,可能在分包的過程中,就忽視了審核和版權。”一位廣告從業者表示。
奧迪在發布聲明中透露,上述廣告視頻由創意代理公司M&C Saatchi提報并執行。公開資料顯示,M&C SAATCHI 于1995年在英國倫敦成立,近年來動蕩頻發。
2019年8月,M&C Saatchi被爆財務造假,經第三方機構審核,公司涉案金額或高達1160萬英鎊,遠高于公司此前披露的640萬英鎊。隨后公司股價暴跌45%,并在3個月內經歷2次財務盈利預警。
同年12月,其聯合創始人Maurice Saatchi因為公司丟掉已合作20年的大客戶NatWest銀行而引咎辭職,同期“自愿解聘”的還有當時的CEO、ECD(執行創意總監)和CSO(首席策略官)。
徐晴表示,外資廣告公司更容易水土不服,這次估計是被執行層坑了。
對于頻繁發生的“翻車”事件,獨立公關人王兵表示,聲譽風險頻發于一線,對品牌營銷行動中的廣告創意來說,文案就屬于高風險的一線節點。從奧迪這次廣告事故來看,企業和代理公司對一線風險防范嚴重不足。
“對抄襲文案的當事者及代理公司來說,在職業生涯和業務經營中留下的污點,也都不容忽視。這體現了個人和組織聲譽的一致性,也應更加重視。”王兵說。
關鍵詞: 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