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境這湖“春江水”究竟是暖是寒?
從今天的大盤走勢來看,A股可能是知道點別人不知道的消息。
周末兩天,關于北京疫情的消息開始以幾何級增長的速度蔓延,囤菜,核酸,不斷增長的確診病例數量和越來越多的封控區域.....
這種前提下,大盤今日幾番掙扎下“夢回從前”,跌到和14年前相似的點位,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圖說大盤 / 來源: 滬上十三少
很多人又一次見證A股歷史。
截至收盤,滬指失守3000點,超過4400只個股下跌,超180只個股跌停,一直被視為抗風險、長周期的醫藥板塊同樣展露頹勢,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化學制藥、中藥等多個板塊同時下跌。
有“藥茅”之稱的恒瑞醫藥 (600276.SH) 今日同樣在跌停之列,前復權后從最高點97.16元/股跌至29.7元/股,市值縮減近七成,引得市場唏噓不已。
疫情之下,新冠概念股才是最大的贏家。尤其是在近一個月的上海疫情之后,市場對于新冠口服藥的熱情不斷高漲,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線下場景的實際應用,都需要一些好消息來振奮人心。
囤菜不是長久之計,還在排隊中的新冠口服藥“預備軍”們,已經走了多遠,又有誰會在風雨欲來的疫情下拔得頭籌?
中國市場上,目前已經批準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藥,還是只有輝瑞 (PFE.US) 旗下的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 (即Paxlovid) 。全球領域內,默沙東旗下的莫努匹拉韋 (molnupiravir) 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新冠口服藥“明星”選手。
2022年2月,經國家藥監局應急審評審批,Paxlovid的進口注冊被附條件批準。隨后,這款藥物出現在新冠第九版診療方案中,并在第一時間被投入到吉林和上海一線使用。
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周五表示,輝瑞開發的新冠藥物Paxlovid將在2022年實現236億美元的收入,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治療藥物之一。
Paxlovid目前只在國內部分醫院使用,某ICU醫生曾在個人社交平臺表示,Paxlovid使用者通常高齡、多臟器衰竭,但使用Paxlovid一周左右往往核酸轉陰,幾乎沒有進一步惡化,安全性、有效性很好。
國內同樣有不少于10家企業正發力這一賽道,但輝瑞之后,尚無上市者。
不過,輝瑞并不是一款新藥,而是“老藥新用”,國內新冠口服藥進度較為靠前的開拓藥業-B (09939.HK) 和真實生物跟輝瑞情況類似,同樣是“老藥新用”。
4月1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蔣建東在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提及,真實生物旗下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 (原用于治療艾滋?。?目前結果比較樂觀,患者口服3-4天核酸轉陰,平均用藥時間6-7天,平均9天出院。
有意思的是,真實生物在其隨后的電話會議中卻表示,阿茲夫定三期臨床的數據全貌并非如蔣院士所言,3-4天核酸轉陰只是小規模的真實世界數據情況。
“老藥新用”的不止一家,但失敗者居多。早前,HIV藥物克力芝也在新冠感染早期階段一度脫銷,但事后證明“老藥無效”。
和數據表現良好的阿茲夫定相似,開拓藥業旗下的普克魯胺 (用于治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 也是個幸運兒。
2021年12月27日,開拓藥業 (00039.HK) 曾發布三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數據并不理想,受結果影響,公司股價一度跌超80%。
短短三月,開拓藥業局勢“反轉”。4月6日,該公司公告稱普克魯胺“在伴有高風險因素的受試者中 (特別是中高年齡者) ,能顯著降低住院/死亡率”、在多個受試組中,普克魯胺 (用于治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 “相應保護率為100%”,開拓藥業當日股價截至收盤上漲106.37%,交易額達23.75億港元。
4月19日,據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信息披露,君實生物旗下新冠口服藥 (VV116) 登記了一項和輝瑞Paxlovid對比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的III臨床研究,即業內人士俗稱的頭對頭實驗。
樣本量共480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40人,研究實施地點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親自擔任研究負責人。
這也是去年7月2日CDE臨床新規之后,首個敢于與MNC (跨國大藥企) 做頭對頭試驗的新冠口服藥。業內普遍認為,這反映出君實的技術底氣。
在業內人士劉超看來,對新冠口服藥這種戰略型產品來說,在輝瑞Paxlovid引入中國市場后,相應地,國內審批至少會再批準3家新冠口服藥。
蛋糕很大,3:1才有競爭優勢。
從研發進度上來看,開拓藥業、真實生物、君實生物 (01877.HK) 正是新冠口服藥的第一梯隊預備軍。
也有投資人表示比較看好君實生物的新冠口服藥 (VV116) ,盡管其并不是當下進度排第一的,但對醫藥產品來說,快從來不是第一位,療效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疫苗專家陶黎納也曾表示,一款醫藥產品是否有效,臨床試驗是關鍵。一如輝瑞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當患者在3天內服用Paxlovid,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可降低89%,5天內可降低88%。
因此,對國內多款新冠口服藥來說,臨床試驗、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有效性,才是拔得頭籌的關鍵。
如果說,疫苗是新冠的第一道防線,那么特效藥就是這場“抗疫“持久戰的中堅力量。
暴風雨欲來,在這場已經播報的“天氣”預警中,不會缺少特效藥的身影,不過,誰會成為第一個登場的主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