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Techcrunch報道,生物制造公司「St?mm Biotech」剛剛宣布獲得1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St?mm Biotech」專注于微流體生物反應器的研發,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桌面大小的生物反應器,它與傳統的工業生物反應器甚至臺式生物反應器中的儲罐、管道和旋塞有很大區別。
本輪融資由Varana、Vista、New Abundance、Trillian、Serenity Traders、Teramips、decarization Consortium等知名投資商領投,Draper Associates、SOSV、Grid指數、VistaEnergy、Teramips、Cygnus Draper和Dragones VC等現有投資者跟投。
「St?mm」計劃將本輪籌集的部分資金用于進一步改進和開發微流體生物反應器以及控制工具。傳統工業規模的生物反應器是巨大的、滅菌的容器,這些容器中充滿了培養某種細胞或微生物所需的培養基,這些培養基既可以生成所需的產品,也可以是產品本身。通過電動儀器攪拌生物反應器內的細胞培養物,用冷卻劑保持在合適的溫度,并提供適量的氧氣(或缺乏氧氣)來支持它們的生長。「St?mm Biotech」所做的基本上是將罐、攪拌和管道等環節完全從過程中完全取締,取而代之的是公司正在研發的一種裝置,可以用3D打印出稠密的微通道網,讓細胞通過微孔攝取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氣,細胞本身的運動則代替了傳統工業中的攪拌環節。
圖片由企業官方提供 | 來源:TechCrunch
「St?mm」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Yuyo Llamazares表示,這些稠密的微通道是使用「St?mm」的軟件組件設計而成的,可以把整個過程想象成一個“云端的CDMO(合同開發和制造組織)”。「St?mm」發現,開發生物產品的意愿與市場上現有工具的功能之間存在某種缺口,而這激勵「St?mm」承擔起解決這個問題的責任。
目前,市場已經對對生物制造領域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客戶認為,在細胞中培育物質將引領新一輪制造業浪潮,從生物制藥到化學制品、紡織品、香料,甚至是全切肉。例如,銀杏生物工程公司(Ginkgo Bioworks)已以15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IPO,這是一家尤其看好生物制造的制藥和非制藥應用的公司。(截至本文撰稿時,銀杏的市值接近72.4億美元)。然而,沒有生物反應器,任何生物制造的希望都無法實現,「St?mm」正是通過使用微流體來縮小反應堆的尺寸以打造新一代的生物反應器。
「St?mm」表示能夠將生物制造設施的規模縮小兩個數量級,但與大多數大型生物反應器相比,它的運行規模仍然較小。「St?mm」的生物反應器目前可以達到30升左右的產量,并非工業規模下常見的數千升,但公司稱其核心概念可以擴展到5,000升左右。
盡管這項技術潛力巨大,但「St?mm」仍處于商業化的早期階段。St?mm目前正在與一家專注于生產生物仿制藥的歐洲生物制藥公司合作,同時有5家潛在的新合作伙伴正在籌備中,公司計劃于2022年進入“試點規模”。
此外,「St?mm」計劃將本輪籌獲的部分投資用于人在招募,公司預計將員工人數翻倍至200人左右,同時將投放資金在宣傳方面,以擴大公司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