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飲料行業巨頭麒麟控股正式宣布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與中國企業華潤集團合資的華潤麒麟飲料(China Resources Kirin Beverages)40%股份出售給中國投資機構普拓(Plateau Consumer Ltd)。
同樣是來自日本的另一飲料巨頭朝日控股也逐漸退出了在中國的飲料業務。過去數年間,朝日控股不僅接連出售在中國的農業、牛奶公司以及康師傅飲品公司的股權,還轉讓了所持有的青島啤酒股權。在華經營的過程中,朝日控股旗下啤酒業務發展并不順利。從2014年開始,啤酒產量就一直處于大規模下滑的態勢中。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大批跨國企業來到中國投資辦廠,其中以日本企業最多,“日本制造”在中國市場就是高品質的代名詞,整個1980-90年代堪稱“日資時代”。但自2008年之后,日本公司開始陸續將部分生產能力撤出中國,松下、東芝、西鐵城、村田制造所先后關閉部分在華工廠。最近比較知名的例子,則是2021年9月,進入中國30年的大連東芝工廠宣布停產;今年初,日本相機品牌佳能在珠海已經運作32年的工廠終止生產。
從電子行業蔓延到了快消行業,日資企業的“撤退”多次引起媒體關注。梳理一下這些日資企業撤退的情況,可以看出一條明顯的脈絡:日資工廠的關停與中國產業迭代升級的步調一致。
分析撤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是,當初因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而來華投資的日企,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已經難以維系,不得不向勞動力價格只有中國五分之一的東南亞國家轉移。例如,2013年,優衣庫產品的90%的都在中國生產,到2021年,由中國的代工廠提供的產量下降到50%。第二種是,因為產業技術升級而轉型,如佳能因為手機替代數碼相機而關閉了珠海工廠。
前兩種情況屬于產業升級迭代的必然規律,大部分是一種主動性的撤退調整,即使在日本國內也會發生。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第三種情況:中國制造的崛起將日本產品逐步擠出了市場。
最典型的是家電產業。家電曾經是日本的驕傲,上個世紀80、90年代,松下、索尼、東芝、日立、三洋、夏普為代表的日本家電產品淹沒了中國市場,但到2000年的時候,美的、格力、海爾、創維、海信、TCL等一系列中國家電品牌成了市場主角,日本家電企業不僅全面潰退,甚至連品牌與技術都出賣給中國企業,如中國的美的收購東芝家電業務的主體,海信收購東芝的電視業務。《日本經濟新聞》曾經發文稱,這是一種悲哀。
日本家電企業敗退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本質的原因是中國超級規模的市場體量帶來不一樣的“玩法”,這是日本企業以前沒有遇到過的情況。龐大的市場需求帶給中國企業前所未有的規模效應,使它們得以將產品單價降低到日本企業無法承受的地步,任何高品質的優雅在“價格屠夫”面前都不堪一擊,日本家電業首先在中低端市場被擠壓出局。后來在高端市場的戰爭中,松下花費巨資布局等離子電視,而中國企業選擇了液晶路線,后者再次憑借規模經濟成功擊敗前者。
不僅僅是家電,幾乎大部分消費類產品,日本產品曾經擁有的性價比優勢,在如今的“微利時代”都消失殆盡。從家電到啤酒,都可以看到這個脈絡。
那是不是說,在中國是“日資時代”已經結束了? 這個說法并不正確。 從產業結構角 度看,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正好為日本企業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我們看到,一些主動變革,踏準中國市場節奏的日本企業正迎來黃金時期,中國市場成為它們增長最快速、利潤最豐厚的市場。
歐姆龍公司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主要從事液晶背光板等光電子器件,隨著智能手機市場革新,2018年蘇州歐姆龍工廠正式宣布破產。但與此同時,歐姆龍擴建上海控制器二期工廠,將產能翻倍,因為歐姆龍看到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對光電傳感器、接近傳感器等工控設備的需求會產生爆發式增長。如今,隨著中國工業互聯網浪潮的到來,歐姆龍的PLC等產品供不應求,而且價格是中國國產的3倍以上,今年1月份,歐姆龍又宣布商品價格全線上調10%—20%。中國一些行業類媒體無奈地說,因為歐姆龍的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用戶不得不接受其漲價。
去年底,東芝(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宮崎洋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東芝關閉了大連工廠就說東芝要撤出中國,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宮崎洋一認為,近30年來,中國企業的制造能力突飛猛進,產品質量非常好,有了非常驚人的進步,但中國和日本制造業企業在不同領域仍會有各自優勢,今后可以發揮自身優勢,補充對方短板。目前電子元器件對東芝集團在中國的營收貢獻最大,約占營收的四成左右。
所以,可以認為,由于中國產業升級的需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特別是高端半導體領域,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在中國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國的壓力,日本大型半導體巨頭在中國的步伐“小心翼翼”,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如Ferrotec Holdings、RS TECHNOLOGIES等趁機發力在中國擴大生產,甚至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青睞。如,Ferrotec的Quartz(精密石英件)業務在中國大陸擁有約40%的市場份額,而且Ferrotec控股的兩家公司寧夏盾源聚芯、杭州中欣晶圓正在準備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2021年12月1日,海通證券發布了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輔導備案報告,擬登陸A股市場。2022年1月18日,光大證券發布了寧夏盾源聚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輔導情況公告,公司擬在A股上市。
可以這么說:在中國,“日資時代”沒有結束,只是舊時代結束了。但日本企業如果猶豫不決,貽誤時機,對中國市場的潛力和前景沒有充分的認識,那么Game Over也完全是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