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AT立場的奧特曼,能否打敗戴了假面的哥斯拉?”
近日,一項名為“Shin Japan Heroes Universe(新日本英雄宇宙)”的日本IP新企劃公布,引發網友討論。
該企劃選取了代表日本英雄文化的EVA、假面騎士、奧特曼和哥斯拉四個IP,內容取材自庵野秀明導演創作的四部IP新作(《新·哥斯拉》《新·EVA劇場版》《新·奧特曼》《新·假面騎士》)。這也是一次跨越公司壁壘的合作,由日本東寶、Khara、圓谷和東映四家公司聯合發起,被網友稱為“夢幻聯動”。
圖源微博
日本為什么要搭建“英雄宇宙”?四家公司又因何在此時選擇聯手?在企劃的推動下,日本經典IP能否再度激活商業價值?
這個消息足以讓業界震動。
即將搭建起“新日本英雄宇宙”的四個知名IP,每一個都在日本乃至全世界有著超強的影響力:代表日本獨特特攝文化的“奧特曼”“假面騎士”,開創怪獸片類型的“哥斯拉”,影響了全世界動畫史的名作《新世紀福音戰士》(EVA),再加上鬼才導演庵野秀明,對于許多特攝迷、動漫迷來說,這是實實在在的“夢幻聯動”。
但新的疑問也隨之產生。
從幾大IP本身來看,“新日本英雄宇宙”中的每一個形象都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并通過眾多作品構建了屬于自己的龐大宇宙,其不僅各自分屬不同的制作公司,內容更是風格迥異。為何會是這幾個IP,庵野秀明又為何能成為“新日本英雄宇宙”的掌舵人?
翻開幾大IP的編年史,一個答案呼之欲出:他們本就擁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把時間線撥回68年前,那或許是“新日本英雄宇宙”的起點。1954年,伴隨“第五福龍丸”事件的發生,日本社會中“反核”呼吁日漸擴大,跟隨著社會思潮變動,在制片人田中友幸的牽頭下,知名影視制作公司東寶決定推出以“巨型生物電影”為核心的G企劃,“哥斯拉”誕生了。
哥斯拉的名字是日語羅馬音“大猩猩”和“鯨魚”的結合,它來自一片受到核輻射污染的海域,是一頭高達50米,外形酷似恐龍的巨大怪獸。《哥斯拉》上映后迅速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引發巨大反響,人類面對怪獸的渺小與無助隨著電影深入人心,成為自“金剛”以后最知名的怪獸形象。
圓谷英二是《哥斯拉》電影的特技監督,當時53歲的他早已憑借“特殊攝影技術”(也就是特攝)名震影壇,也是在其努力之下,哥斯拉才順利誕生,但他的另一個身份更加知名:奧特曼的創造者。
哥斯拉誕生9年后,圓谷英二離開了供職多年的東寶,成立圓谷株式會社(簡稱圓谷)。1966年1月,圓谷的處女作科幻特攝連續劇《奧特Q》上映,該劇開創性的以怪獸為主角,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離奇驚險的怪獸故事。事實證明,《奧特Q》非常成功,進一步推動了60年代的日本怪獸熱潮,面對如此成功,一個新的企劃開始在圓谷英二的腦中成形。
“特攝之父”圓谷英二
同年7月,《奧特曼》正式上映,新的傳奇開始。作為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奧特曼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奧特曼》中登場的初代奧特曼被定義為“巨大變身英雄”,作為來自M78星云的光之巨人,他為追捕怪獸百慕拉來到地球,并意外與科學特別搜查隊隊員早田進合為一體。
趁熱打鐵,1967年,圓谷推出著名的《賽文奧特曼》,進一步將奧特曼的世界觀擴大,然而接下來的幾年里,除了三部劇場版外,奧特曼系列再沒有推出新作。1970年,特攝之父,哥斯拉與奧特曼的創造者圓谷英二因心絞痛心臟停跳去世,沒能看到新奧特曼的誕生。
197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彼時,由石森章太郎原作,東映制作的特攝劇《假面騎士》播出,以改造人對抗邪惡組織為虛幕,昭和騎士“榮光七人”的故事拉開序幕;哥斯拉系列已經上映十一部電影,逐漸枯竭的創意讓系列陷入困境,怪獸聯動也難以挽回。
“昭和假面騎士”,圖源網絡
沉寂近四年的奧特曼系列宣布重啟,由圓谷英二的老搭檔,“哥斯拉之父”本多豬四郎導演的《歸來的奧特曼》(《杰克奧特曼》)播出,這部被后世奧特曼迷奉為經典的名作正式讓“奧特曼”重回特攝王座。《歸曼》影響了當時的一代日本人,日本山口縣宇部市的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里,十一歲的庵野秀明被《歸曼》深深感動,特攝也成為了他的“一生所愛”。
《歸來的奧特曼》
庵野秀明的代表作正是《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年,GAINAX與龍之子工作室共同制作、由庵野秀明執導并擔任總編劇的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簡稱EVA)正式在東京電視臺播出。對于當時的動畫行業來說,《EVA》是超前的。
從表面來看,《EVA》似乎還是講述了一個“機甲大戰怪獸”的老生常談故事,但事實上,動畫中涵蓋著大量嚴肅的宗教、哲學、心理學相關內容,故事情節殘酷且意識流風格濃厚,大量關于人性、精神的討論蘊含其中,整部動畫將庵野秀明對于人性與哲學的思辨展現得淋漓盡致。
盡管播出時收視慘淡,但《EVA》還是在行業及整個日本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庵野秀明也憑借其獲得第1屆神戶動畫獎演出部門個人獎,《EVA》成為了改變日本動畫行業的存在。
我們或許可以把《EVA》的誕生作為一個節點,1995年后,這四大IP都在不同程度迎來了新的階段:1998年,美版《哥斯拉》的上映不僅讓全人類再次一睹“怪獸之王”的風采,更把先進的特效技術引入怪獸片類型,“特攝”遭遇技術上的新沖擊;1996年,《迪迦奧特曼》的播出意義非凡,奧特曼系列再次迎來全面復興。
2000年的《假面騎士空我》則讓這一IP脫離了“改造人大戰邪惡組織”的原始設定,“平成騎士”登上歷史舞臺,假面騎士迎來了類型眾多、風格多變的大爆發時代;在兩部劇場版上映后,庵野秀明攜《EVA》出走GAINAX,創立Khara公司,并在2007年開始推出《EVA》新劇場版四部曲,動畫迷們再次為《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序》而癡狂。
庵野秀明
因《EVA》動畫聲名鵲起,但對于庵野秀明來說,自少年時代就已萌生的“特攝夢”似乎才是最大的目標。2016年,在美版《哥斯拉》在全球市場大殺四方之后,日本東寶制作的特攝類型電影《新·哥斯拉》上映,該片由庵野秀明與樋口真嗣共同執導,庵野秀明編劇,集結了日本眾多一線明星,聲勢浩大。
《新·哥斯拉》最終榮登當年日本票房榜第二名,收獲82.5億日元票房,斬獲日本電影學院七項大獎。或許是看到了庵野秀明重鑄經典IP的實力,東寶、東映、圓谷紛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于是粉絲們驚喜的發現,《新·奧特曼》《新·假面騎士》都已進入庵野秀明的待映名單,庵野秀明終于將這四大IP“集齊”。
庵野秀明的“新”系列為“新日本英雄宇宙”的搭建提供了客觀條件,而幾大IP自上世紀就建立起的聯系更是為宇宙的搭建提供了便利。從東寶到圓谷,從哥斯拉到奧特曼的一脈相承、你中有我;同為特攝名作,假面騎士也多次與奧特曼被相提并論,在上世紀末就實現了“同框”,兩大IP背后更有同一金主“萬代”的存在;雖風格迥異,但EVA的巨大機甲設定也為其接軌其他IP提供了便利。
“新日本英雄宇宙”要來了,但要實現如此盛大的IP聯動勢必困難重重,經過幾十年的你追我逐,幾大公司為何終于跨越壁壘,走向攜手?穿越迷霧,原因似乎逐漸清晰:這可能是一種“抱團取暖”。
疫情爆發后,日本動畫產業損失嚴重。2020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和業界市場遭遇11年來的首跌,雖然幅度不大,但主要源于《鬼滅之刃》IP強勢的拉動作用。從整體看,大多公司仍處于疫情危機應對狀態,遭遇著不同程度的困境。
某種意義上,“新日本英雄宇宙”企劃的跨公司聯動,是東寶、東映、圓谷等多家IP方的“抱團取暖”。
兩年來,電影延期、舞臺劇限演等疫情相關政策下,日本動畫行業的兩大巨頭東寶和東映的核心業務受到沖擊,過得并不算好。
2020年,東寶營收遭遇斷崖式下跌,利潤損失八成以上。根據東寶2021年3-11月合并財報,若截至今年2月的業績預期維持不變,預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達到2260億日元,凈利潤增長77%,達到260億日元。然而,即便是如此大幅度增長下,東寶的凈利潤水平也僅為疫情前2020財年366億元的七成左右。
事實上,東寶的整體增長主要依靠新的大熱IP實現。
2020年,《鬼滅之刃》IP風靡,劇場版電影《無限列車篇》上映72天,以317.2億日元票房的成績打破了《千與千尋》316.8億日元的票房紀錄(含重映版),登鼎日本影市票房冠軍,為東寶的市場數據增色許多。《鬼滅之刃》之后,《咒術回戰》的市場反饋也為東寶帶來新的活力。
然而,如《鬼滅之刃》這般可被行業視為“救世主”的IP,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在行業長期失血的宏觀背景下,遠水難解近渴,能夠帶來相對穩定回報的經典IP,仍然是各家公司的發力重點。
疫情下,2020年日本東映利潤整體縮水,致力于通過經典IP帶來的收益維持基本面。比如,電影方面,《新·EVA劇場版》大熱,兩部《假面騎士》IP劇場版成績穩定。光碟方面,東映推出的假面騎士系列DVD·藍光作品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此外,假面騎士IP角色商品化收益也相對穩定,“東映特攝粉絲俱樂部”的會員數增加,為東映帶來部分收入。
多年來,奧特曼的IP方圓谷公司因多次瀕臨破產,頻繁融資變賣,導致奧特曼版權混亂。在巨頭萬代公司占有圓谷49%的股權、獨占奧特曼新作的商品化權后,奧特曼IP的“吸金”能力被充分挖掘,而圓谷的拍攝重心也逐漸從獲得高收視率向提高玩具周邊銷量轉變,IP新作的口碑往往飄忽不定。
而在“新日本英雄宇宙企劃”中,導演庵野秀明創立的公司Khara是日本第一家能統一出品、制作、發行三個大規模動畫電影制作步驟的動畫公司。同時,庵野秀明在作品制作中通常擁有較大話語權、作品風格相對統一。通過已經推出的《新·哥斯拉》,觀眾已經見證了日本特攝文化和全新電腦特效的結合。
聯合企劃官方表示,目前正在計劃大量未來的活動和商業化項目,具體內容還有待進一步公告。可以看出,各家IP方期待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借助導演的獨特風格和創新手段,煥發這些經典IP的內容活力和多樣化商業價值。
除了幾大公司面臨的經營困境外,歐美公司對于幾大IP的重新創作似乎也從側面推動了“新日本英雄宇宙”的誕生。
以東寶旗下的哥斯拉IP為例,盡管在1954年誕生后,日本國內已經拍攝近32部作品,但除了初始的幾部作品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外,其后大多數作品的全球影響力及口碑并沒有較為亮眼的表現,反而是由1998年的美版《哥斯拉》開始,哥斯拉才重新在全球煥發生機。
而自2014年開始,由傳奇影業聯合華納兄弟、東寶株式會社搭建的“怪獸宇宙”則表現非凡,8年來,《哥斯拉》《哥斯拉2:怪獸之王》《哥斯拉大戰金剛》三部曲已在全球砍下數億票房,憑借先進的技術與電影工業,哥斯拉終于重現“怪獸之王”的榮光。
也正是由于傳奇影業《哥斯拉》的成功,讓東寶看到了這一經典IP的潛力,《新·哥斯拉》終于提上日程。尷尬的是,盡管在劇情上有了更深度的探討,并在日本大獲成功,但從全球視角來看《新·哥斯拉》并不成功。“本土IP拍不過國外”成為日本影視制作公司們面臨最大困境。
而近幾年伴隨流媒體的崛起,以Netflix為首的國外資本也正向日本的動畫、特攝等優勢產業進軍。2021年9月10日,Netflix在東京都開設了世界首個動畫制作支援基地,以龐大的資金作為支撐,憑借超高薪酬與高制作費為自身流媒體作品吸引日本動畫人才。
Netflix的“入侵”為日本動畫制作公司帶來不小的壓力,在作品的質量上,其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2021年,由Netflix制作的原創動畫《哥斯拉:奇點》正式播出,該動畫與以往的哥斯拉系列并無聯系,人物與情節也全部原創,在收視和口碑上,《哥斯拉:奇點》都有不錯的表現。相比來看,日本知名動畫編劇虛淵玄參與的哥斯拉動畫系列“惑星三部曲”則稍顯拉跨,無論從口碑還是關注度都不盡如人意。
“惑星三部曲”中的哥斯拉
庵野秀明的《新·奧特曼》即將上映,Netflix也將目光放在了這一IP上,由Netflix制作的動畫版《奧特曼》早已提上日程,預計2023年播出,美版CG奧特曼或許將帶來全新的故事。同樣的,越來越多的日本經典IP正被歐美影視公司瞄準,《攻殼機動隊》《大偵探皮卡丘》,這些IP正逐漸脫離日本風格,換為歐美式的敘事。
Netflix版奧特曼
這種“進攻”是全方位的,已經有消息稱,《機動戰士高達》《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真人版已經提上日程,《機動戰士高達》將由傳奇影業主導,也有消息稱,《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真人版導演將會是“爆炸貝”邁克爾·貝。對于這些消息,國內的IP粉絲們更多持負面態度,認為歐美影視公司難以重現日本動畫的“本味”,但這種抗拒的作用微乎其微,“日本IP,歐美發揚”正成為一種現實。
日本影視制作公司也并非沒有危機感,自2016年的《新·哥斯拉》開始,就有消息稱,未來東寶將收回哥斯拉版權,打造自己的“怪獸電影宇宙”。而如今我們終于知道,《新·哥斯拉》也正是此次“新日本英雄宇宙”企劃的起點。
或許我們還能夠為“新日本英雄宇宙”作出一些暢想:根據已釋出的《新·奧特曼》《新·假面騎士》的預告片來看,兩部影片都富有濃厚的“昭和特攝風”,這也與庵野秀明的喜好一脈相承,略顯粗礪的、具有年代質感的畫面風格,EVA式的嚴肅畫風,或許將成為“新日本英雄宇宙”的底色。
《新·假面騎士》劇照
而在內容上,以已播出的《新·哥斯拉》為參考,庵野秀明在影片中往往展現出更深層次的探討上,例如人性、政治等社會議題,這也體現在其一貫的作品中,我們判斷,這也將成為“新日本英雄宇宙”未來的基調之一。
《新·奧特曼》預告片
事實上,從規劃到形式,“新日本英雄宇宙”仍舊遙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存在的重要意義還在于“IP宇宙”的新可能上:我們能夠見證一個與漫威、DC們截然不同的,非歐美式的超級英雄宇宙的誕生。
也許也不用想的太過復雜,對于這些IP的粉絲們來說,能夠實現“夢幻聯動”就已經足夠令人驚喜,就像庵野秀明在“新日本英雄宇宙”企劃公告評論區所說的那樣:“如果SJHU的展開,能超越角色世界的框架,為粉絲們帶來新的快樂的話,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