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當下,人們換工作就如同換衣服一樣,生存危機無時不在。與生存危機相關的話題“自己的人生該做什么”也就成了熱點。人類并非總能對自己置身的環境有選擇權。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做什么。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改變想法,也應該改變想法。只要跟隨自己的好奇心,找出自己擅長的東西去做就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去弄清楚自己的人生該做什么,而是我們在生活中缺乏行動。只有行動,才能讓我們弄清楚“我們的人生該做什么”。本文來自翻譯,希望對您有幫助。
當下,已經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期望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在他們的成長與對生活的企盼中,個人發展理念也隨之興起。諸如激情和目標這樣的話題逐漸滲透到我們的思維中,我們想要弄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該做什么。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人生有很多選擇。
我們想做出一個最終的選擇,但又怕它是錯誤的決定,因為一旦做了錯誤的決定,就會覺得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矛盾的是,如果我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該做什么,而在行動上卻沒什么動靜,只思考不行動,也會浪費時間。
如何才能做出自己滿意的決定,似乎被困在了兩難的境地,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謎。
難怪我們總是感到壓力山大。
我很幸運,至少,我總算找到了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想做的事。以下是我個人理解的如何才能讓自己找到人生該做什么的關鍵點:
當我們想要弄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要做些什么時,先想想這樣一個事實:人類并非總能對自己置身的環境有選擇權。
如果我們是在18世紀的農場中長大的,就會成為一名農民。如果我們的父親是個鐵匠,我們就得在他手下當學徒,自己也要當個鐵匠。
即使將時間快進到最近的時代,我們仍然沒有像今時今日這樣有很多選擇人生的機會。回溯到幾代人以前,如果我們是男人,就可能要在某個工廠工作,如果我們是女人,就不用出去工作,呆在家里做家庭主婦。進入社團主義時代,我們會獲得一份工作,一干就是40年,足夠長的工作時間會讓我們在退休時得到一塊金表(印有自己姓名和工作年限),還有退休金。
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人們換工作就像換衣服一樣。
納瓦爾·拉維坎特(Naval Ravikant)說得非常準確:
互聯網極大地拓寬了職業的選擇空間。只是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就在我們潛心嘗試,想要弄清楚自己應該做什么之前,請先坐下來,對出現在自己眼前的選擇機會充滿敬畏之心。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似乎應該焦慮,但其實也沒有必要有很多的焦慮。為什么呢?
以下內容是我給出的解釋。
我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我們的激情是什么?
當我們長時間思考這些問題時,就會因體內產生過高的皮質醇而影響健康。人們傾向于追求生活的更多意義,這是件好事。但是,大多數人將真實的生活定義成了治愈系的魔法童話故事,為了實現這樣的生活目標,他們給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壓力。
最重要的是,人們會認為,有“尋找”自己的激情或目標的想法似乎是一種進步。還真不是。我們花在思考和琢磨上的時間越多,取代了實際行動,我們就越容易失去自己的激情。
人們通常把“不尋找激情或目標”理解為“不需要考慮自己的未來”,這根本就是曲解,它真正的意思是不要過度思考太多的事情。
“尋找”自己的激情或目標的想法是一把雙刃劍,有弊有利,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我們考慮激情和目標是很有用的,它們會給我們帶來推動自身發展的動力。但另一方面,這種想法很快就會變成“精神上的自慰”。我們會因此更專注于自己的幻想,而不是實際工作,害怕困難,因為工作太難做了。
想要在生活中另辟蹊徑很容易。但是,向前邁出第一步,再邁出第二步,然后不論需要多長時間,再重復向前邁出步伐,這樣付諸行動并堅持下去是很難做到的。
在付諸行動之前,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該做什么。要先做一個有根據的預測,只有行動才會使愿景具體化。
“追隨自己真正的求知欲,而不是當前那些能賺錢的東西,這樣才能為職業生涯打下更好的基礎。”——納瓦爾·拉維坎特
不要把人生該做什么的真諦想得太復雜。
其實,想要弄清楚自己的人生要做什么,開始的步驟是很簡單的。
只要跟隨自己的好奇心,找出自己擅長的東西就行。
可用到簡單步驟如下:
*自己在14歲的時候喜歡做什么?
*進行性格測試。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測試是無用的,但它們是一個很好的入門指南。
*將自己的優點和個性與職業和生活道路做交叉對比。
就在五年前,我發現了自己對寫作有熱情,但在自己第一次寫博客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我在寫了第一篇文章之后,覺得自己很喜歡寫。然后就寫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以至更多。
大約是在寫到100篇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真的找到了寫作的熱情。我專注地做著這份工作,經歷著起起落落,扛過低谷之后仍然想要繼續前進。寫作所經歷的風雨讓我意識到這是命中注定要做的事。
你的前100篇博客文章大部分會很糟糕。
你的前100個播客大部分也會很糟糕。
你的前100次演講不會那么完美。
你的前100個視頻將會是噩夢。
——卡米·范(Cammi Pham)
這里所說的“人生要做什么”的秘訣是:判斷自己對某件事的興趣,并在一段時間內把它做得很糟糕。
人們對完全傾注于某樣東西的感覺并不好。而對某樣東西具有不確定性同樣會讓人感覺也不好。在精神上,我們想要的是保證、確定、安全和安逸。
我們不想傾其所有地對某樣東西投入,然后再承受失敗,因為從那一刻起我們就無處可去了,這真像地獄一樣可怕。
我希望自己能給大家一個感覺好一點的答案,但我真沒有。
我們必須得忍耐,慢慢去發現自己的好奇心,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東西。
這樣的語調似乎不是非常積極,是嗎?
我熱愛自己的工作,非常熱愛。但對于自己來說這絕非易事。
如果說,可以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一條經驗的話,那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美好事物都來自于不舒服。
在回答“我的人生應該做些什么?”這個問題時,我甚至沒有花費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因為答案在“美好事物和不舒服”這個等式中是無關緊要的部分。
我可以給大家想要的答案,了解大家的生活動態,為大家量身定制一個計劃,但如果大家不愿意承受不舒服,我做的這一切仍然起不到任何作用。
說到底,我們還是或多或少地知道該怎么過自己的人生。我們不去做只是因為我們害怕而已。
癥結就在于:如果我們找到了自己喜愛的東西,就得接受痛苦。
這和“愛”差不多吧。
就如同結婚,本質上就是我們把心交給了結婚對象,相信對方不會讓自己心碎。盡管我們都知道這樁交易并不總會成功,但我們還是接受了它,因為它的積極作用大于消極作用。
結婚的道理同樣適用于現實生活或職業生涯。
將就過去的工作或生活,就相當于和一個明知道永遠不會和自己結婚的人約會。只有當下的美好,這感覺似乎也不錯,卻沒有希望和結果,導致我們錯過了一種比這好過數倍的未來。
如果找到真愛如此重要,那為什么我們常常會做出相反的選擇呢?是不是害怕接受由此帶來的痛苦?
要明白:世界想給我們分配一個生活中的角色。我們一旦接受了這個角色,就真的完蛋了。——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我個人并不關心大家在生活中是做什么的。我只關心大家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決定。
做決定時一定要選擇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讓別人替自己選擇。如果我們癡迷于數字,而且自己真的想成為一名會計,那就去選擇會計這個職業吧。千萬不要因為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而去當一名會計。
前幾天我遇到了一個朋友。他問我近況如何。我告訴他一切安好。我也問了他的生活過得怎樣,尤其是他的工作狀況。
“我討厭這份工作。”
“那你為什么還要繼續做呢?”
他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沒有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我們對生活的將就都包含在這個聳肩的動作里了。
我們在對生活產生任何激情之前,必須忘記所有關于生活、事業、成功、地位的規則,以及所有其他強加給我們的社會教訓。
我們對“過有意義的生活”和“符合社會的條條框框”兩者的認識不一致,這種矛盾性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如果遵循了社會的條條框框,就會繼續做自己討厭的事情,買自己不想買的東西,給自己不喜歡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人們總是陷入到這種狀況之中。
我們本想寫作,但卻已經做了一名軟件工程師了。原因或許是,我們在18歲時想去寫作,但因自己身無分文,父母想要我們去做一名軟件工程師,就供養我們去上學,替自己選擇了職業。
事業和金錢既重要又不重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來生存。之所以不重要,是因為我們追逐它們的主要原因都涉及到無用的地位,這對于人生的宏偉計劃來說并不重要。
既然我們已經解開了一些心理層面的問題,下面讓我們來談談弄清“人生中該做什么”這個問題的關鍵點。
人生不是多項選擇題測試。它是一本具有基本格式的、內容豐富的書。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改變想法。我們也應該改變想法。
如果五年后我們還有同樣的目標、品味和愿望,這可能就是停滯不前的跡象。
我現在從事寫作工作。同時還對技術、投資、營銷感興趣,也對其他一些與我目前正在做的相關聯的事情有所關注。我一邊做著自己的行業、去閱讀、了解世界最新趨勢,一邊將自己的眼光投向尋找新的機會。
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去弄清楚自己的人生該做什么。而是我們在生活中缺乏行動。
如果我們對寫作感到好奇,那就用手指反復敲擊鍵盤,開始寫作吧。
如果我們想要創辦一個非營利組織?那就去做志愿者。
如果我們想學習編譯代碼?那就參加培訓或新兵訓練營。
吉姆·羅恩(Jim Rohn)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寧愿嘗試去做,也不愿停留在僅僅是思考某件事上。因為即使自己做錯了,我也能更快地發現。”
我沒有能夠讓大家投身行動的魔法秘籍。我也只是在嘗試去做(讓大家意識到人生該做什么)。所以我寫了這些帖子,回復大家的郵件,和大家交流。但最終,大家如何去做,實際行動這個方向盤還是操控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就看自己如何操作了。
有人剛剛回復了我三個月前寫的一封郵件,告訴我他已經寫了第一篇博客文章。
他們做出的這種行動,就是弄清楚“我們的人生該做什么”這個問題答案的關鍵點。
譯者: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