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全景白皮書》長期關注跨境支付領域。作為新興貿易業態,跨境電商憑借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逆勢上揚,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發揮了積極作用。疫情期間,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不降反升,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本篇內容旨在對跨境支付行業進行全景掃描,梳理跨境支付C+B端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助力跨境支付廠商識別行業機會,提升服務能力。
政策環境:積極完善頂層設計,多措并舉助力跨境支付健康發展
2021年央行積極完善頂層設計,深入推進《跨境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制定工作,加強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優化跨境支付結算流程,提升跨境支付便利化水平,加快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
產業環境:我國外貿行業結構優化,數字化轉型加速
我國外貿行業經過幾十年發展,現已形成貨物貿易為主,服務貿易為輔的二元結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緊緊抓住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機遇,依托我國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加快數字化轉型。
產業環境:“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外貿行業基本盤穩固
在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大背景下,外貿行業充分發揮暢通要素流動的載體作用、促進創新發展的帶動作用、聯通內外循環的橋梁作用,雖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但其量穩質升的基本盤沒有改變,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
產業環境: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保稅維修、離岸貿易、海外倉等多種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產業環境:中國外貿持續向好,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創新高
2021年,隨著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及受益于疫情控制較好,產能充沛,不少外貿訂單向中國轉移,我國外貿行業持續向好。2021年1-11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35.3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已超2020年32.16萬億元水平。其中,出口19.5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
產業環境:作為對外貿易發展新引擎的服務貿易保持快速增長
2021年,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引擎。2021年1-10月,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1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7%;其中服務出口1.99萬億元,增長29%;進口2.2萬億元,增長1.1%,進口增速實現了疫情以來的首次轉正。
產業環境:運輸服務貿易占比超過旅游業,規模增幅高達44%
2021年,受益于中國控制疫情最早,復工復產順利,且海外訂單國內轉移明顯,由此產生的運輸服務貿易需求激增,運輸服務貿易占比超過了旅游業。2021年1-7月,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增長突出,進出口總額達到了8256.2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運輸服務貿易出口3880.9億元,更是大幅增長了88.8%。
產業環境:海外旅游市場低迷,出國留學市場復蘇
2021年受防控疫情采取的出入境管控政策影響,旅游市場繼續下降,1-10月旅行貿易規模僅為631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7.7%。反觀出國留學市場,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的恐慌和混亂后,隨著疫苗在主要留學目的地國一輪又一輪地大規模接種,從調研的數據看,出國留學人數仍在增長。
產業環境:疫情下跨境電商重要性凸顯,對外貿易占比接近40%
作為新興貿易業態,跨境電商憑借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逆勢上揚,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發揮了積極作用。疫情期間,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不降反升,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在對外貿易總值中,跨境電商占比逐年提升,從 2017年的 15.71%提升至 2021年10月份的 22.03%,2021年1-10月跨境電商行業規模達6.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5.47%。
產業環境:跨境電商以出口為主,市場百花齊放
易觀分析認為,當前跨境電商市場集中度較低,中小獨立站與龍頭電商平臺之間競爭激烈。由于飛輪效應的存在,未來跨境電商市場將進一步向龍頭電商集中,更多的跨境賣家將通過入駐三方平臺實現出海銷售,但是一些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中小獨立站賣家仍將脫穎而出。
產業環境:品牌出海紅利釋放,跨境電商積極構筑核心競爭力
易觀分析認為,現有出海企業相較中國市場主體數量來說還存在較大的增量空間,而傳統的差價套利模式,長期來看不能行成良性循環,因此中國企業品牌化出海將是未來趨勢,而國產品牌出海競爭力來源于產品質量提升、成熟的線上渠道運營經驗及海外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的信任度提升,為此跨境電商在助力出海企業提升產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等方面大有可為。
投融資環境:跨境支付投融資市場火熱,融資規模65億元人民幣
2021年,資本一改之前謹慎的投資態度,重金投注跨境支付賽道,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國跨境支付領域已發生10起投資事件,總融資額達65.42億元人民幣。
其中,像空中云匯、XTransfer等商業模式清晰、發展態勢良好的跨境支付廠商深受資本青睞,其中空中云匯在年內完成3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4億美元,XTransfer也完成2輪融資。
中國跨境支付產業鏈結構及盈利模式:由上游服務提供商及下游企業/用戶組成,盈利以交易手續費、匯率差及B端的增值服務為主
中國跨境支付產業鏈結構及盈利模式:由上游服務提供商及下游企業/用戶組成,盈利以交易手續費、匯率差及B端的增值服務為主
“三因素”疊加,第三方跨境支付行業基本面良好
2021年,有賴于中國外貿行業強勁的增長,疊加外貿企業加速線上化、電子化,尤其是中小微外貿企業對第三方跨境支付需求旺盛,第三方跨境支付行業得以繼續呈現增長的態勢,B2B跨境支付增長尤為突出。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疊加C端消費復蘇,第三方跨境支付規模破萬億
2021年,作為跨境電商及跨境C端消費“核心基礎底座”的第三方跨境支付業務迎來了快速發展的良機,在外部需求井噴及內部加大轉型的雙重作用下,易觀分析預計第三方跨境支付市場規模高達1.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02%。
2021年,跨境電商利好政策頻出,跨境電商成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鞏固外循環的重要突破口,2021年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5萬億元人民幣,可持續發展動能十足。
盡管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重創出國旅游、出國留學等跨境C端消費。2021年,隨著國外主要經濟體的疫苗接種率的逐步上升,國外疫情有所緩解,出國留學需求及信心逐漸復蘇,帶動國際機票、酒店預定、購物消費回暖,助力跨境支付市場反彈。
第三方跨境支付C端市場低迷,跨境支付廠商深耕海外電子錢包
2021年,受疫情影響,留學教育、跨境旅游等新興跨境支付領域需求低迷,留學教育的復蘇對跨境市場的提振作用有限。疫情下,以東南亞為代表的海外市場民眾開始更頻繁的使用數字支付業務,第三方跨境支付廠商通過“開放生態系統方式”,深耕海外電子錢包市場,技術賦能合作伙伴服務當地用戶。
游戲出海持續較快增長,第三方跨境支付廠商助力游戲企業出海
疫情下,用戶的娛樂時間增多,國內游戲出海加速,2021年國內游戲出海占據全球份額為20.6%,優勢明顯。2021年1-3季度,國內游戲出海規模達13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7.2%。第三方跨境支付廠商助力國內游戲企業揚帆出海。
B端需求紅利持續釋放,驅動業務高速發展
隨著中小外貿企業在跨境支付及金融服務方面需求的集中釋放,外加第三方跨境支付廠商在市場費率回落的市場背景下,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作為跨境支付細分市場,2021年跨境支付B端市場增速驚人。
B端需求紅利持續釋放,驅動業務高速發展
2021年,在服務B端企業漸成行業共識的大背景下,第三方跨境支付廠商紛紛布局B端市場,針對跨境電商日常運營的真實痛點,給出針對性、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并持續提供優質的開店培訓、運營等增值服務,助力跨境電商拓展全球業務。
跨境賣家加快品牌化步伐,跨境支付廠商賦能品牌出海
隨著流量紅利的消失,跨境電商進入品牌紅利期。基于品牌化訴求,跨境賣家對于物流、支付、IT技術、營銷等周邊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跨境支付廠商通過技術與業務創新發展,為跨境出口賣家提供豐富的產品服務,包括跨境收付款、營銷等系列增值服務,賦能品牌出海。
跨境支付廠商打磨產品,完善服務體系,加速推進產業鏈數字化
2021年,中小外貿企業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都尤為迫切,不管是單純的加工貿易還是高附加值的品牌出海,都離不開數字化能力。這對跨境支付機構全面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螞蟻集團、快錢、匯付天下為代表的跨境支付廠商,依托生態+技術賦能跨境賣家全產業鏈數字化。
各國央行主導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領域應用
跨境支付廠商謀篇布局,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于跨境電商場景
目前全球主流的跨境清算模式是通過美國主導的SWIFT體系,跨境支付業務一直面臨支付費用高、結算周期長等問題。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可以極大降低跨境貿易的手續費和時間成本,海航旗下新生支付助力海南跨境電商實現數字人民幣支付 ,以首信易支付為例的第三方跨境支付廠商積極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的場景應用。
“十四五”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跨境支付迎來發展良機
2021年11月,商務部印發《“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到“大力發展數字貿易”、“促進跨境電商持續健康發展”將進一步為我國外貿行業提速,加速企業的數字化、線上化、全球化發展,跨境支付作為跨境金融服務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將從支付、資金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為外貿企業保駕護航。
央行加強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場景的探索,跨境支付發展提速
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中具備安全性強、效率高、交易費用低等優勢,央行未來將積極試點數字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和監管,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場景應用落地步伐正在不斷加快。
央行加強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場景的探索,跨境支付發展提速
聲明須知:易觀分析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和其他信息均來源于公開渠道,易觀分析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任何情況下,本文僅作為參考,不作為任何依據。本文著作權歸發布者所有,未經易觀分析授權,嚴禁轉載、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觀分析發布的任何內容。經授權后的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使用時應原文引用并注明來源,且分析觀點以易觀分析官方發布的內容為準,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刪減、增添、拼接、演繹、歪曲等。因不當使用而引發的爭議,易觀分析不承擔因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并保留向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責任追究的權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易觀分析”(ID:yiguanguoji),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