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令所有打工人為之膽寒的消息上了熱搜。
有網友爆料,自己前腳在招聘網站上投完簡歷,后腳就被領導抓去精準裁員。
“別以為你上班干啥我都不知道!你想啥時候走我都一清二楚!”
隨即,一款由深信服所開發的“行為感知系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這套系統之下,不管你是摸魚還是擺爛,也不管你是聽歌、聊天還是投遞簡歷,每一位打工人的一舉一動,都在資本家的監控之中暴露無遺。
深信服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專注于企業級網絡安全、云計算及IT基礎架構、基礎網絡與物聯網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同時,在深信服的官網我們可以看到,公司認為海量的上網日志中一定蘊含著對用戶有用的業務價值。
從這張在圈內流傳的截圖里可以看到,在這個讓打工人聞之落淚的“行為感知系統”之下,員工投遞簡歷的網站、投遞次數、投遞時間、職位等信息清晰可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事件發酵以后,在深信服官網已經無法搜索到“行為感知系統”功能介紹的相關頁面。
那么,深信服和它的“行為感知系統”到底是何物,它是怎么知道我想離職的?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你看招聘網站的時候,使用的是公司的設備或網絡。
一位網絡安全專家對科技每日推送表示:“要想監控員工上網動向并不難,只要提前部署上網行為管理系統,搜集一段時間數據,再交由行為感知系統做數據分析即可。”
在深信服所提供的方案中,上網行為管理系統負責收集數據,行為感知系統負責匯總和分析數據。
也就是說,只要公司部署了上網行為管理系統,并對每臺設備做了實名制登記,那么員工在電腦上的絕大部分行為,都在公司的監控之下。
要想在摸魚的時候逃開公司的監控,還是用自己的手機流量吧。
在天眼查中,我們找到了這套系統的相關專利。
從專利的申請信息來看,行為感知系統會收集員工終端的上網行為數據,包括招聘網站、郵箱系統、甚至是聊天記錄中的關鍵字。
而后,再判斷上述行為中是否存在與離職傾向相關的行為數據。
至于收集數據是否侵犯了個人隱私,重點或許在于公司是否提前告知了員工。
更何況對于一些公司,還存在需要監控員工是否發送或上傳“機密文件”的正當需求。
深信服這邊給出的回應是:客觀上來說,可以把我們理解成是“賣刀”的,并且是有許可證的,這個刀是誰買了,用去做什么,我們沒辦法干預。
其實大家被監控的,并不止是離職傾向。
除了“離職傾向分析”的專利以外,我們在天眼查發現,深信服還申請了“員工工作狀態分析”的專利。
這個專利可以根據每個員工的工作行為數據,來判斷在一段時間內,該員工的工作應用處于置頂狀態的使用時長,進而分析出該員工的工作專注度。
此外,若是看過深信服官網的產品介紹頁,你就會發現,“行為感知系統”還可以提供“工作效率分析”、“全網上網態勢分析”、“泄密追溯分析”和“沉迷網絡分析”等多種服務。
顧名思義,這些功能除了可以分析員工的離職傾向,對于抓獲消極怠工的摸魚行為也是很有一手。
“工作效率分析”可以及時發現消極怠工的部門和員工,在此前國美通報處罰摸魚員工的事件中,想必用的也是類似系統;
“事件感知”則可以分析熱門事件和敏感事件在組織內部的傳播情況,避免發生難以控制的負面影響,看來以后在公司吃瓜也要謹慎了。
在深信服官網中,還展示了與光大銀行深圳分行、新浪以及華東師范大學合作的成功案例。
據業內人士向科技每日推送透露,類似系統其實早在十年前就有了。
不過當時沒有這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最多是用于保證機密文件不被外發,監控摸魚、離職傾向都是后來才有的功能。
可以說,這基本上不算什么秘密。
除了深信服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安全軟件公司均有開發類似的行為感知系統。
有的控制欲更強的資本家,甚至還會在座椅裝上防止員工“帶薪拉屎”的屁股壓力感應器。
更有甚者,還有監測員工行蹤的“智能工牌”,該工牌不僅能查看員工的實時定位,甚至還會生成每日優秀員工的排名。
將上班變成了坐牢,真是讓華爾街的資本家都為之落淚。
前有國美通報處罰摸魚員工,后有深信服精準監測離職傾向。
類似事件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深信服科技在官方公眾號中也展示了多個合作案例,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蘇寧電器也選擇使用深信服的上網管理方案,對員工的摸魚行為和網絡安全進行監測。
可以說,稍微大一點的公司,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類似的系統。
監控上網行為已經是再普遍不過的事情了。
據網友爆料,網易會在廁所裝上信號屏蔽器,防止你在廁所過于專心玩手機。
國內短視頻快手,曾被曝出在廁所的坑位裝上計時器……
上汽員工則透露,公司在員工座位下方安裝紅外傳感器,只為判斷工位上是不是真的坐了人。
種種事件,打工人看過之后只覺得喘不過氣來。
盡管從法律角度來看,在公司告知員工的前提下,這些監控手段或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是合法的。但同樣要注意限度和保密責任。
一家公司,如果只能靠對員工進行嚴苛的監控才能找到存在感,或許就應該考慮一下自身的管理問題。
最后,對于各位打工人來說,要想避免被公司看個底朝天,投簡歷這種事情還是盡量用自己的手機流量來操作吧。
你們公司有類似的事情嗎,反正我們沒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技每日推送”(ID:apptoday),作者:布鳥,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