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凌晨,信達生物和禮來制藥的PD-1信迪利單抗接受了ODAC(美國食藥監局腫瘤藥物專家委員會)的評審,最終專家委員會以14票贊成、1票反對的投票結果,建議FDA拒絕批準信迪利單抗,要求補充多區域臨床試驗。
對此,信達生物今晨發布公告稱:此次申報與監管機構的交流,鍛煉了海外團隊,為新管線開發積累了經驗。將更加堅定加速布局管線的全球化發展,加速向全球生物制藥公司(global biopharma)的轉型。
ODAC委員會中,有專家認為信迪利單抗應進行以OS為終點、與K藥的頭對頭試驗,也有專家表示頭對頭試驗需要7年多時間開展,建議FDA和申請人找到一個更可行的試驗方案。
作為國內出海進度最快的PD-1單抗,信迪利赴美上市接受審批的松緊度,對于中國腫瘤新藥項目有很大參考性,因此備受關注。據FDA表示,當前至少有25個主要基于中國臨床試驗和數據的腫瘤開發項目,申請計劃提交、或正在進行FDA審查。
根據Endpoints News報道,禮來(信迪利的中國以外地區商業權益所有方)承諾如果信迪利單抗上市申請能獲得FDA批準,他們將在美國提供40%左右的折扣。但價格因素并非是ODAC考慮的重要因素。
此次ODAC會議討論爭議之一在于:信迪利的臨床試驗Orient-11僅在中國進行,而不是全球多中心臨床。FDA在會議中陳述,ORIENT-11的研究人群并未反映美國肺癌患者的種族和民族多樣性。僅有單一中國的臨床研究數據,不符合FDA采用的國際ICHE17(多區域臨床試驗計劃與設計的一般原則)指南要求。
禮來申辯認為,信迪利單抗的臨床試驗在中國48個具有腫瘤學專業知識、大量患者的學術中心開展,且FDA曾進行過17次檢查:12次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4次觀察問題通過設計糾正得到解決,1次結果待定。這意味著ORIENT-11臨床研究的質量符合要求。
FDA針對此舉出中國CDE2016年發布的新藥申請數據造假等歷史問題,懷疑在2018年后開展的ORIENT-11可能會有影響。提問環節,FDA明確在已調查的臨床試驗中,未發現任何欺詐或數據不完整問題;但其強調:正因為檢查范圍有限,才更要求多區域臨床試驗。
爭議點二則在于對于信迪利單抗臨床試驗的主要終點選擇,FDA表示OS(總生存期)是腫瘤臨床試驗中最可靠的療效終點;而信迪利單抗臨床的主要終點是PFS(無進展生存期),OS為次要終點。
另外,由于信迪利單抗臨床試驗開展之際,在美國默沙東的K藥聯合化療即獲批用于治療非鱗狀NSCLC,ORIENT-11選擇的對照組為一線化療方案,這也成為一個質疑點。
2021年Q4,信迪利單抗注射液(達伯舒?)銷售收入約9億元人民幣;信迪利單抗的4項適應癥:一線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肝癌、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全部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根據信達生物與禮來的合作開發信迪利單抗的條款,信達生物的收益款項包括2億美元的首付款、8.25億美元的開發和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兩位數比例的凈銷售額提成。雙方都將保留開發信迪利單抗聯合其各自管線中產品及其他合作方產品的權利。
從股市表現來看,資本市場對于信迪利單抗在出海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已有預期,信達生物自2021年12月起一路下跌,至今股價縮水了2/3。本次ODAC會議釋放的信號已然十分明確,對于中國即將出海的腫瘤新藥而言,多中心的國際臨床試驗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