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BS瑞銀舉辦第二十二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其中瑞銀大中華區消費行業研究主管彭燕燕對2022年中國消費行業進行了分析與展望。
以下是瑞銀相關研究的簡要觀點,供讀者學習參考。
瑞銀預測CPI、PPI剪刀差將從2021年的負數趨近于平衡。CPI消費品價格指數衡量物價通脹情況、初步反映企業銷售價格變化趨勢,PPI生產價格指數受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與企業生產成本相掛鉤。由于2021年PPI的漲幅遠遠地超過了CPI的漲幅,目前CPI-PPI剪刀差負值來到歷史高位。
瑞銀預測,隨著2022年大宗商品價格增速下降,CPI-PPI剪刀差將在2022年二季度左右出現超過零或者等于零的水平,將對下游消費品的利潤能力產生支撐作用。
社會零售的增長從2021年初的60%-100%,減速至2021年11月份0增長。直觀上,社會零售增長在二季度后形成了坍塌式下滑,但這個坍塌式下滑主要是由于高基數造成的。如果將2021年的社會零售增長總額與2019年進行同期對比,2021年全年大部分月份里,社零增長維持在低單位數到10%左右的狹窄區間里。其中,個別月份的低增長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
由于過往每年的消費增速維持在高單位數增長,因此2021年開始的消費增長確實略低于過往,但不存在結構性的變化導致坍塌下滑。
除了基本面的情況,根據歷史數據,CPI-PPI的剪刀差由負變正的前六個月及后六個月,食品飲料行業和相關的日用品行業通常出現比較好的市場回報,這顯示出了市場投資者對該項數據變化帶來的利好趨勢有普遍共識。此外,目前亞洲必需消費品12個月的預估市盈率已處于歷史平均線以下,但是從2022年每股盈余的增速來看,已經出現了加速的情況——從去年三季度以來,必需消費品的整體收入增長也出現了環比回升趨勢。因此,2022年瑞銀看好大眾消費品及必選消費品。
白酒按照價格帶的區分,分成超高端、高端、中端、低端,其中超高端及高端價格帶占行業整體銷量比例不到5%的。隨著消費者追求健康飲酒(喝得少一點、喝得好一點)的消費趨勢,瑞銀認為整個白酒高端化的趨勢仍然會存在。
從瑞銀的實證調研結果來看,即使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白酒的消費增長還是保持良好態度。調研中,盡管增加白酒消費的消費者比例,跟疫情前相比存在一定的回落,但仍存在40%—50%的消費者認為他們會增加白酒消費。
考慮到消費者對超高端白酒的消費主要受到品牌驅動,因此瑞銀仍然看好目前超高端白酒的領先企業;但是對次高端白酒給與謹慎態度。經瑞銀統計,頭部醬酒企業的產能于2020年已達到20萬噸,相當于高端和超高端的產能總量??紤]到醬酒的產能轉化一般需要3—5年的釀造時間,因此相關產能將于2024年左右釋放。未來兩年300—800元價格帶的次高端白酒將面臨眾多醬酒企業的競爭挑戰。
盡管在2021年的疫情下,大部分啤酒公司保持了盈利增長的態勢,其中產品高端化帶來的利潤結構提升,是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從“量”的角度來看,與2020年相比,由于受到2021年8月份以來的疫情影響,全年啤酒銷量還沒有恢復,但是“價”的提升,帶動了利潤率的提升,這個趨勢將持續。
在消費者調研中,瑞銀看到消費者在家里喝啤酒、即在非即飲渠道消費的趨勢進一步加強。由于國產品牌在非即飲渠道的優勢相對明顯,這個趨勢為很多國產品牌的升級帶來了機遇。
最后,根據瑞銀對全球啤酒零售價及當地GDP平均值的回歸模型,中國啤酒的零售價相對人均GDP來講偏低。瑞銀認為中國啤酒價格會繼續保持健康的、往上的趨勢。
瑞銀看好乳制品行業。首先,乳制品消費不但沒有受到疫情影響,還在疫情下得到了促進,尤其教育了低線城市和農村消費者的飲奶習慣。
其次,瑞銀認為未來的兩年,乳制品行業存在明顯的成本下降。2019年—2021年間,原奶價格經歷了快速拉升,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原奶供給不足。但從去年以來,許多大型牧場都進入了擴產。牛苗自出生到產奶大約需兩年時間,這將為原奶的價格下降帶來較好的前提條件。
調味品行業將由去年經銷商“去庫存”進入到2022年經銷商“加庫存”的趨勢當中。去年開始,諸多調味品企業也在價格上進行了提升。瑞銀預計調味品主要成本大豆價格將在2022年保持平穩。由于在收入端及成本端都有利好的展望,2022年調味品行業將有比較好的利潤表現。
瑞銀對大家電保持樂觀展望。首先,消費者對空調、洗衣機、冰箱等大家電的購買需求中,其中40%—70%自更新換代需求。上一輪家電滲透率大幅提升的時點在2009年—2010年,其時國家出臺了較多“家電下鄉”的政策,鼓勵低線城市或者農村購買家電,這批家電到了更新換代的時點。而且,從去年12月份發改委政策導向來看,囊括了又一輪家電下鄉政策內容,相關政策值得期待。
其次,銅、鋁、鋼等大宗商品的價格穩定及下降,將對成本下降及毛利率提升帶來正面的作用。
最后,瑞銀認為大家電比如空調的保有率還存在上升趨勢。空調的保有率主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驅動。中國人均GDP及空調保有率基本上接近日本80年代中期的水平。中國目前空調的保有率約為日本的一半,如果中國的人均GDP繼續保持中位數、高單位數的成長,保有率的上升的趨勢將比較確定。
對于餐飲行業看空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疫情。經瑞銀統計,2021年上半年的商場客流,相對于2019年上半年存在18%的差距。從結構上,外賣占據了更多餐飲消費場景。此外,餐飲頭部企業在2020年出現了過度擴張的趨勢,2021年需求端不達預期時、出現了大量閉店的情形。閉店的過程,勢必會對企業財務產生短期沖擊。
對商超行業看空的原因,主要是消費者生鮮購買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這為企業的經營帶來了調整成本。目前的消費者更多會選擇四到五個渠道進行生鮮消費,包括線下的商超、mini店、社區團購、線上外賣等,渠道的多樣化使得企業需要對現有渠道進行改造、或為新渠道進行投入,在費用端形成了較大的壓力。
此外,瑞銀觀察到客單價的持續下降,消費者傾向于把消費需求分散在多個渠道、多個訂單,這對商超來說也形成了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