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除了飛餅、歌舞,你還會想到什么?
毫無疑問是印度的精英化教育。在這個種族、社會非常不平等的國家,卻一直人才輩出,像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百事可樂CEO因德拉·努伊等均出自印度。
在印度,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對于窮人而言,教育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方式。因此,即便印度基礎設施落后、輟學率很高,也不可否認印度教育市場的一片藍海。
正因如此,也造就了一批教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包括Byju"s、Vedantu、Unacademy等等。其中,印度K12在線教育平臺中影響力最大的Byju"s更是吸金無數,獲得包括紅杉、騰訊、Facebook在內等知名投資方青睞。
近期,市場傳聞Byju"s正在與一家名為Churchill Capital的公司商討以SPAC方式在美上市的相關事宜,時間為2022年,并有知情人士透露,Byju"s上市計劃募集近40億美元的資金,估值或達到4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058億元)。
Byju"s究竟有何魅力,它的崛起之路值得一探。
Byju"s以其創始人Byju Ravendran的名字所命名,最初創業團隊不到10人。
Byju Ravendran出生于1980年,大學就讀與印度Kerala邦的Government College of Engineering, Kannur(GCEK),攻讀工程機械專業。大學畢業后,Byju Ravendran在一家英國船運公司當任工程師。
而后,由于兩次出色的入學IIMs成績,開啟了Byju教育培訓之路。在朋友的鼓勵下,Byju在咖啡店上了第一堂線下培訓課,好評聲不斷,很快Byju的學生從十幾個發展到上千人。
發現契機的Byju辭去了工程師的職務,全面投身入教育事業,并于2011年創立了Byju"s。起初,Byju"s以線下培訓機構為主。
來源:網絡
2015年,印度政府推行數字化轉型,互聯網滲透到教育行業之中,在線教育就此迎來了最早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Byju"s正式推出了線上學習APP,并引入更多的老師為學生提供直播、錄播等在線課程,授教范圍也擴展至K12、高校領域,集中在4-12年級的學生。
公開數據顯示,Byju"s的App發布的3個月后,學生注冊數量已達到200萬。
Byju"s的發展風頭正茂,Byju也在其中收獲了愛情。
Byju的妻子,Divya Gokulnath,也是他最早的學生之一。受邀加入公司之后,當任一名教師,現任公司董事成員,并負責PR工作。
來源:網絡
而創業團隊中的大部分人,大多也是來自接受過Byju輔導考試的學生們。
就是這么一只不到10人的創業團隊不斷壯大,吸引著各界人士的目光。天眼查數據顯示,成立至今,公司一共開展過25輪融資,融資金額逾49億美元,2016年D輪融資便獲得扎克伯格與妻子共同創立的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紅杉資本領投,此后IFC、騰訊、老虎環球基金、黑石集團、瑞銀集團等知名投資機構相繼進入。
值得一提的是,僅2021年,Byju"s便開展了6輪融資,融資金額近23億美元,較前幾年大幅增加。與此同時,其估值也從2020年9月的108億美元迅速增長到2021年6月的165億美元。
作為一家從傳統的線下教育機構轉型成為在線教育平臺的成功例子,Byju"s的商業模式一直被作為模仿的對象。
Byju"s主打:“最好的教師、個性化學習技術、課程內容和動畫視頻媒體”。其主要通過配套教學內容售賣硬件產品實現盈利,財報中顯示,平板電腦和預裝有課程內容的SD卡貢獻Byju"s營收的絕對大頭,占比由2019財年的55.3%增長到2020財年的70.4%;其次是銷售教科參考書的收入,占比約23.5%。
隨著用戶群體以及人數的增長,Byju"s還有部分收入主要來自付費課程的訂閱,在2020財年中的比例約為6.1%。學生可以通過免費試用課程15天后,選擇是否付費,每科課程單價在百美元到數千美元不等。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乘風而起,Byju"s順勢將其APP上的內容免費提供給所有學生,并推出了直播課程,進一步刺激用戶數增長。2020年,公開數據顯示,Byju"s已有超過5000萬注冊學生,350萬付費用戶訂閱,年續簽率85%。
而這其中,60%的學生都來自地鐵區外,也就是相對落后地區。
剛剛前面也說到,印度是一個種族、社會非常不平等的國家,教育資源也是極為分化的。即使印度政府規定向14歲以下兒童提供8年的義務教育,但由于基礎教育匱乏、兒童仍需參與務農維持生計,導致學生的退學率非常高。
以致于印度到現在,仍有2.8億成年人文盲,占人口總數的20%,是全球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相反的是,印度高等教育卻是十分重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精英教育。
如此一來,民營教育機構是彌補公立教育資源質量的重要部分,或許Byju"s的出現,讓窮人翻身的機會大大提升,這也就是為什么Byju"s在印度得以擴張的原因之一。2020財年數據顯示,Byju"s的營收由2019財年的130.6億盧比飆升至2020財年的238.1億盧比,同比增長82%,其中75.4%來自印度本國市場。
不過,與此同時,Byju"s虧損也增大了近30倍。
虧損的背后,是其激進的擴張策略。
無論是從印度走向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還是不斷收購同行業公司,無疑不顯露出其全球化的野心。
僅2021年,不完全統計,Byju"s已收購了7家在線教育類的相關公司,譬如2月Byju"s以15-20億盧比的價格收購了教育技術創業公司Scholr;以約9.5億美元和股票的價格,將Aakash收入其中;并相繼收購考試在線輔導平臺Hash Learn、Toppr、Great Learning等等。
對于Byju"s而言,多樣化的并購帶來了課程內容不斷豐富及優化的同時,其業務及市場份額的擴大,但值得一提的是,擴張狂歡的背后若沒有更為高效的管理結構可能會適得其反,為其營運負擔、資金鏈斷裂埋下隱患。
盡管目前印度市場尚未像中國一樣,對K12在線教育強監管政策,但不排除市場成熟之后,加強行業監管,屆時Byju"s的資金鏈恐隨時暴雷。
Byju"s作為印度估值最大的教育科技公司,正試圖改變印度這一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局面,資本市場對其籌劃上市寄予厚望。
但對于Byju"s來說,走出印度,走向全球或是其最終目標,但全球化并非易事,各國政策門檻、市場競爭加劇等都將是其面臨的挑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格隆匯新股”(ID:ipopress),作者:卷發胖大星,來源:格隆匯IPO研究院,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