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鄭玄
過去兩年,電動車的崛起在汽車產業掀起一場革命風暴。一批「新玩家」登上舞臺的中央,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相比之下不少「老鮮肉們」卻似乎陷入困境,人們指責傳統車企巨頭缺乏創新、動作緩慢,不少人相信他們將在這股浪潮中被新勢力們取代。
馮思翰博士并不這么認為,這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掌舵人,在由 OPPO 獨家冠名贊助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2022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馮思翰在 IF2022 上
以下為對話實錄:
張鵬:你認為電動出行是汽車發明以來最重要的產業變革嗎?
馮思翰:我只能部分同意。汽車行業一直在演進,在過去 50、60 年間變化非常快,對于我們來說電動車好像是有一點挑戰,但是大家想一下,改變的到底是什么?電動出行對我們來說改變的是動力系統。
電動化是必然的趨勢,但對于我來說這并不是最關鍵的變革因素,汽車是人們的必需品,電動車的樣子和過去的汽車看起來是一樣的。大家坐在里面,車從 A 點移動到 B 點為人們提供出行服務。在中國我們知道這個行業(電動車)發展非常快,或許在未來十年還有更多顛覆性變化。
整個行業都要做好準備迎接電動車時代的到來,這確實是其中的一個變化,但我想要說的是,汽車更重要的變化是功能定位的變化,汽車不僅是出行工具,還將成為人們新的生活空間。汽車的信息娛樂系統日趨完善,人們在車里可以享受更多元化的體驗,更多元化的生活。
汽車企業在快速地發展 L2 至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在 L4 級別自動駕駛的情況下,人們可以 100% 放開方向盤,讓汽車完全自動行駛。人們逐漸被解放出來可以在汽車里享受更多的時光,未來人們在車上就像在家里的客廳一樣,可以讀書,可以聽音樂。
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是非常讓人興奮的一項技術。但我已經不會為此興奮,我可能是我這一代人里比較早地能夠享受這樣新的出行方式的人。自動駕駛的出行方式也會更安全,我們看到在一些國家 75 歲以上或者是 20 歲以下的人駕駛體驗并不好,自動駕駛能讓他們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
這樣的變革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汽車有巨大的勢能,或者說是這種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有巨大的勢能。這也意味著我們有更大的責任,我們必須認識到汽車特別是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需要更加優秀的自動駕駛算法支撐。
張鵬:在未來十年左右,或者更長的時間,你覺得哪些因素對于電動出行行業來說非常重要?
馮思翰:其實非常多,不是一個兩個。我們需要將不同的新技術整合起來,生產更好的產品。大家都知道想要生產高品質的電動車,就要應對非常多不同的技術難題,比如電池安全,我們需要去考慮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到底會面臨什么樣的突發情況,一些安全事故是應該避免的。
此外還有剛才提到過的信息娛樂系統。人們在汽車里面可以有自己的屏幕,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情,在過去兩年時間中大眾在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在汽車里面享受信息娛樂性和其他服務的同時,并不需要太多的去關注駕駛本身,這是需要自動駕駛實現。
L2 以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已經裝載到很多智能汽車上,對大眾來說,我們希望自動駕駛是完全安全的,人們在車里可以完全地放開雙手不用再擔心汽車會出現任何的事故。
另外,在監管方面其實有一些限制因素。監管者說我們必須確保所有的人在車里面控制車輛的時候依然關注交通狀況,當前我們看得到監管和技術之間其實有一場博弈,技術可以發展多遠,可以發展多快,這需要和監管方尋求平衡。
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一段時間內技術快速發展,最終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人們再不需要關心車輛的行使狀態。這可以說是對汽車行業的顛覆,我們需要對車輛進行重新設計。
馮思翰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兼總裁張鵬在 IF 2022 上對談
張鵬:電動化對創業公司和成熟公司來說都是挑戰,大眾是規模很大的成熟公司,這對大眾來說是優勢還是劣勢?
馮思翰:大家都知道平臺的概念,平臺非常重要,可以帶來規模效益。每年在中國我們要賣出 300 萬-400 萬輛車,在全球賣出超過 1000 萬輛。我們希望更好的發揮規模優勢,我們有龐大的研發網絡,在中國就有 5000 名工程師聚焦研發,我想這是規模帶來的效益。
另外規模大也可以幫助我們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地更好,我們不用一直把精力放到找投資者,換句話說規模使得我們在資本市場有更大的空間。
當然了規模也意味著責任,我們必須為我們的股東負責,要向我們各個利益相關者做出承諾,有很多很多的獨角獸他們想做大規模,而大規模可能意味著他們的角色將發生變化。
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就需要小心,不能變得僵化。大公司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比如要應對復雜的環境保護問題,在財務表現方面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應對,我想這樣的復雜性可能意味著我們做有些事情會稍微慢一點,這也是規模大導致的。
我覺得我們需要保持平衡,一方面要確保有一定的速度,同時要分配精力和資源去應對這種復雜性。一旦我們能夠實現這樣的平衡,就能真正地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這不僅意味著在財務方面能做出好的數據,更需要聚焦于人,為所有的用戶創造好的產品,而不是為個人服務。
張鵬:我們都在談論到變革,但大眾有有自己的傳統,戰略決策的優先級上,大眾的原則是什么?
馮思翰:一家公司如果有傳統,那么就必須要重視傳統,這是一家公司的信念。在大眾,其實我們有非常優良的傳統,雖然聽起來好像不太有趣——可靠、信任、質量,這些是我們的傳統的關鍵詞。
我們想將我們的傳統繼承下去,我們需要記住我們能夠發展到今天是因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有優良的德國工程精神,我們對安全、對可靠性的關注,我想這些就是我們的傳統的精髓。
對于初創公司來說,他們會做更多的實驗,他們邊走邊試,他們可能會失敗,失敗之后快速地爬起來,但是對于大公司來說,沒有這樣的失敗重啟機制,我們必須確保安全、確保質量。
對于 2、3 歲的小孩子他們走路跌倒了,父母不會太過苛責,而對于十幾歲歲的孩子他們如果做錯了事情,父母可能會責備,因此大公司在試錯方面需要更加謹慎。
我們會做更多地突破。過去我們一直在嘗試,比如說信息娛樂,我們也在尋找合作伙伴,將汽車打造成移動的客廳,為人們提供更好更貼近生活的體驗。這時候我們需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需要快速地去變革,需要擁抱變化,但是我們也不應該丟失我們的核心價值。
馮思翰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兼總裁張鵬在 IF 2022 上對談
張鵬:每一個初創公司最終都會達到成熟期,成熟期意味著什么?一家公司到達成熟期有什么標志?
馮思翰:我認為成熟期沒有明顯的邊界,不是說哪一天就成熟了,我想如果一家公司已經有非常完善的流程、有非常完整的規則體系,有非常嚴密的結構,這時候或許這家公司就已經進入成熟期。
成熟公司需要同時去應對非常多的項目、非常多的產品,而對于初創公司來說,他們可以將所有資源聚焦于一款產品,將它做的非常好,做到極致。而像我們這樣的大公司,我們要做的產品非常多。2021 年,我們在中國車型數就超過了 140 款,我們要應對的產品組合非常大,我們需要在同一時間管理巨大的產品組合,這件事非常復雜。
大公司面臨的復雜性,可能會讓我們慢一點。在當前的變革時期,公司的文化需要有一定的變化,來更好地去管理復雜性,變得更為敏捷。而對于初創企業來說,他們要進入成熟期,或許就面臨這方面的巨大挑戰,如何去實現文化的轉變,這是非常難的。
我們應該想的是,我們當前做事情到底該如何做得更好,我們需要找到好的方式,真正去快速反應,保持靈活和敏捷,讓公司在復雜性存在的情況下更好地去發展。
張鵬:你剛才說的成熟期的復雜性,到底體現在哪里?
馮思翰:因為要應對不同的任務,要做很多項目,很多不同的產品,同時人們對于你的看法也不一樣的。而在很多方面靈活性更少一些,因為人們對你的寬容度也會更低。
剛才我們也提到過,父母不會太苛責小孩子犯錯誤,對十幾歲的孩子犯錯誤的寬容度會減少一些,而成年人犯錯誤,父母可能就會勃然大怒。
在最近幾年,其實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友商,它們想向車主提供自動駕駛服務,但是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作為初創公司,它們在事故發生之后受到了來自公眾的壓力,但公眾對它們的寬容度相對高一些。
在某一些功能和特性上,要做好非常困難,但是這就是現實,大公司就是要面臨更少的寬容、更高的期待。在過去 20、30 年時間中,我們就觀察到這樣的事實——作為大公司,我們對社會、對車主、對其他各利益相關方有更高的責任。這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我們必須接受。
張鵬:說得非常好,不管是初創公司還是成熟公司,都不應該僅僅關注市占率,同時也要關注自己肩負的責任。
馮思翰:是的,大家想一下,當前我們面臨的環境什么樣子?拿我們的 ID.4 舉例,我們從 2006 年開始開發相關的電動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在 35 個國家,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進行了 600 多萬公里的測試。
2020 年 10 月 26 日,大眾汽車 ID.4 在德國沃爾夫斯堡亮相
對于一款電動車,我們會在極寒的條件下進行兩個完整的循環測試,同時在極熱的天氣條件下,也會進行兩個完整的循環測試。這是非常嚴苛的測試,我們希望能夠真正通過測試來確保安全和性能。
這非常費時間,有時候會需要花 24 個月的時間,我們需要確保車輛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條件下都能夠帶來最好的性能跟最好的體驗,以及最高的安全性。
在相關安全測試中,我們的 ID.4 在所有主流市場均獲得最高安全評價。在中國的中保研 C-IASI 測試中,ID.4 X 是首款在全部四個碰撞測試項目中獲得了全優的車型。我們必須確保這方面的投資,確保安全性。這非常重要,在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中,我們非常重視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們必須實現最高的安全性和最好的可靠性,我們不應該僅僅坐在辦公室里,早上 10 點上班,下班 4 點下班,就覺得工作做好了,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我們的價值觀所在。我們必須去真正地提供高質量的、安全的產品。
張鵬:還有沒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和我們分享?
馮思翰:我們日常做的一些事情說出來可能有點枯燥。但我們一直在努力想去抓住未來的趨勢,其實在此方面我們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去做更多的創新,靈活性也會更高一些。
這里我想提一下垂直起降汽車技術。這是全新的領域。在此方面我們沒有任何積累,除了財務方面的資源,可以說一切從零開始,2-3 年前我們開始研究垂直起降,在這個領域我們和初創公司一樣敏捷。
在這一領域,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我們不是要做徒有其表的產品,只能夠在車庫起降飛 200 米再停下來,這并不是我們想做的。我們想做完全可行的產品,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我們非常重視有效負載,在中度負荷和重度負荷之下,都應該獲得更好的性能、提供更好的體驗。CAC(中國在航空方面的監管部門)有相應的規則,我們希望進一步和監管方溝通,獲得項目的許可,同時在產品方面持續地發力。兩方面都很重要,我們要一起推進。
我們這樣的大公司要做創新,其實是有自己的決心的,我們會做多樣的嘗試和實驗,一個方向行不通就換另一個,在垂直起降領域,除了汽車行業的經驗之外,我們在其他方面和創業公司沒有太大區別。
馮思翰在 IF 2022 上
張鵬:在垂直起降這種創新領域,一些創業公司就像小孩子一樣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大眾有自己的傳承或者說傳統,會不會沒有辦法像初創公司一樣去做某些事情?
馮思翰:我們有自己的責任,我們希望對股東負責,我們需要有自己明確的商業計劃。我們要在戰略領域做投資,并不僅僅著眼當下的收益,要著眼長遠,著眼戰略。
資本市場有充沛的資金,他們可能會去投幾百萬、幾千萬歐元甚至更多。但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到底可以長期創造什么樣的戰略價值,在中國市場我們也有非常多的舉措,我們非常重視這一市場。
我想有很多公司,雖然市場份額很大,但是他們并沒有獲得利潤,我們并不想只顧市場份額,而不顧利潤。剛才我們提到了垂直起降汽車,在此領域我們也會著眼長遠,看一下 5-8 年之后如何實現可盈利的商業模式,這對我們非常重要,不是一味地追求規模、追求市場份額。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以非常好的產品來吸引用戶、吸引消費者,也需要考慮是不是能夠獲得利潤來投資下一個技術和產品,否則我們沒有辦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不是?有些產品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兩年非常火,兩年之后誰還記得?產品背后的公司可能都不在了。
我們希望改變世界,但是如何改變世界呢?我們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作為一家公司,不管是初創公司還是成熟公司,我們都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
張鵬:有人說電動車產業像是足球比賽里的金球,獲得金球就贏下了所有比賽。我們知道自動駕駛非常重要,大眾如何發力贏下這場比賽?
馮思翰:其實我認為不是金球制,而是冠軍聯賽,一場比賽或許有影響,但是整個的聯賽結果才是更重要的。我們是要考慮整個領域的狀況,在這個領域投資,這需要花很多的錢,要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成本真的非常高。
資本市場要信任一家公司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需要看到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有一些公司正在快速地實現變革,來努力地抓住智能電動出行方面的巨大機會。
我們知道在中國有 BAT 三家公司在互聯網領域非常成熟,那我們想在未來是不是個人出行,以及智能電動汽車方面也會有類似 BAT 這樣的公司,這與平臺相關、與規模相關。最后應該不會只剩下一家贏家,而會有 2-3 個贏家,因為要做這件事要花很多錢,也需要做非常多的研發和工程方面的工作。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平臺做得非常好,其實在個人或者說個性化出行,以及智能電動出行方面規律也是差不多的。平臺可以創建非常好的生態系統,這樣的生態系統到底意味著什么呢?可能會有一家、兩家、三家巨型公司,之后我們看到有非常多的小公司聚集在這些大公司周圍,形成產業集群,這是非常可能的結果。剛才我們說的智能電動出行領域,很可能會走向這樣的方向。
我們會看到整個生態系統會迎來爆發性發展,有一些初創公司參與其中,也有一些成熟公司在里邊扮演重要的角色。是的,到了最后會有幾家大贏家,但是還會有非常多的初創公司在產業生態中獲得成功。
張鵬:最后一個問題,大眾中國區 CEO 的工作一定有不少挑戰。您需要有很多點子,需要在很多維度上重新思考,您從哪里獲得靈感?看電影還是看書?有什么個人偏好?
馮思翰:讀創新的書并不能讓我變得有創新性,讀喬布斯自傳,就能夠成為喬布斯嗎?我們應該看更廣泛的內容。
我自己喜歡刷抖音,因為我需要知道市場的流行趨勢,人們喜歡什么。但需要注意的是,抖音上的流行趨勢變化很快,很多東西火起來馬上就快速冷下去。
我們想看得更長遠的話要看什么呢?我可以推薦一本書,叫《人類簡史》。這本書真的非常好,書中其實做了一種總結,告訴我們人類是如何演進、如何發展的,幾萬年前我們從動物進化到原始人,再進化到現代人,整個過程真的是非常精彩的。
過去幾萬年的進化到底有什么樣的過程,有什么樣的節點,可以帶來什么樣的結果,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這一物種,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得很多的靈感,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到底該如何調整,這本書都可以提供很多的靈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極客公園”(ID:geekpark),作者:鄭玄,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