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集裝箱船市場火熱,一箱難求,海運運費屢創新高,帶動航運公司營收大增,員工的獎金跟著水漲船高。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最大航運公司長榮海運開始給員工發放年終獎,有人竟然領到高達40多倍月薪的獎金,相當于200多萬新臺幣的年終獎。
報道稱,不少長榮海運的員工一早看到賬戶,直呼:“是不是看錯了!”第一反應是“從沒見過這么多錢!”
一切仍要從去年說起。疫情讓許多行業倒地不起,但航運業是個特例。
疫情期間全球對集裝箱和貨運的需求飆升,導致該行業的全球平均運費(即期運費和合同運費)大漲。由于全球供應鏈崩潰,港口和碼頭出現延誤,各大集裝箱和航運公司即使在等待期間也在持續收取費用。因此,全球各大集裝箱班輪公司今年賺得盆滿缽滿。
據券商中國援引臺媒報道,數據顯示,長榮海運前3季稅后盈余已達1582.79億新臺幣(約合364億人民幣),第4季運價毫無回頭跡象,全年要賺超2000億新臺幣不成問題。今年員工到底發多少錢,早就是各界焦點。
臺媒報道截圖
不是外界所猜的10個月、也不是20個月,答案是“40個月”,不少員工一早看到戶頭,第一個反應就是:從來沒看到這么多錢!有人算了一下:以底薪6萬新臺幣(約合1.39萬人民幣)來計,一口氣就進帳超過200萬新臺幣(約合46.3萬人民幣)。
對此,長榮海運指出,年終獎金一向是依公司營運績效及員工個人表現核發。
其實,長榮2020年獲利243.64億新臺幣(約合56億人民幣),每股獲利5.06臺幣,創16年新高,當時長榮不僅發出10個月的年終獎金,2021年1月起更調薪3%至4%。
據官網顯示,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于1987年上市,是中國臺灣第一家開辟全貨柜船隊的船公司,其服務網路已遍及全球五大洲。據了解,長榮目前營運船隊計202艘船,運能逾139萬TEU,自有船116艘,約68萬TEU;租船86艘,約71萬TEU。今明兩年運能成長幅度約15%左右。
有航運媒體報道,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近日在媒體發布會上表示,隨著班輪行業再次創下盈利記錄,臺灣三大班輪公司,包括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和萬海航運在2021年的合并利潤可能超過臺灣所有銀行的利潤。
2021年前三季度,陽明海運凈利潤為39.5億美元,長榮海運凈利潤為56.9億美元,萬海航運為24.9億美元,三家總計121.3億美元。不僅超過了這三家臺灣班輪公司過去20年的凈利潤總額,甚至比臺灣的所有銀行在2021年前9個月的稅前利潤總額113.1億美元還要多。
在長榮發出史無前例的高達40倍月薪的年終獎后,陽明、萬海怎么發獎金,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長榮海運承租貨輪“長賜輪”(Ever Given)今年3月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導致航道癱瘓。據環球網報道,貨輪自3月29日脫困后被埃及法院扣押,一直停泊在運河兩段河道間的一個湖泊,并被要求得先支付巨額賠償金才可離開。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先前一度要求約9億美元的賠償,后來則傳出降至5.5億美元。
據中國新聞網援引《華爾街日報》消息稱,最終雙方達成的賠償金額約為2億美元。長榮海運4月1日首次出面表示,基于海事法17項免責條款,運送人免責,就算貨物也會有保險,對長榮影響微乎其微。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表示,長賜號是長榮的租船,長榮主要是運送人的角色,并不保證貨物送達時間,根據海事法17項免責條款,運送人可免責,船東(日本正榮汽船)才是后續賠償主要負責人。
全球航運市場景氣之際,多家A股公司也大賺特賺。
10月29日,A股海運龍頭中遠海控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14.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6.6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75.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50.97%。公司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財務費用同比大幅下降33.18%,期末資產負債率較上年末降低11.92個百分點。
中遠海控主要從事提供集裝箱航運,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供不應求,海運費價格持續高位波動。
報告期內,公司充分發揮產業鏈優勢,通過優化不同航線運力配置、租入船舶等舉措,努力緩解集裝箱運輸市場供需矛盾。跨太平洋航線平均周艙位同比提高約17%;歐洲航線平均周艙位同比提高約12%。此外,公司還通過加速空箱調運、訂造新箱等舉措,有效緩解客戶用箱問題,截至9月末,公司集裝箱保有量同比增長14%。
中集集團的業績也十分亮眼。今年1-9月,中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82.4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約8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的凈利潤為87.99億元,同比增長約12倍。中集集團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已超2020年全年水平。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海運指數累計上漲了34.19%。今年7月,中遠海控股價一度漲至25.69元/股的歷史高點,年內漲幅近150%,隨后有所回落,截至12月30日收盤,年內漲幅99.13%,最新市值2780億元。
集裝箱航運公司2022年業績或再上一個臺階。據財新報道,12月29日,中遠海控總經理楊志堅在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公司長約客戶簽約意愿強烈,且量價齊升,2022年長約價格為2021年的二至三倍。
中遠海控副總經理陳帥進一步表示,相較往年,2022年談判進度提前,客戶基本接受了目前的供需關系,也有意愿和航運公司建立中長期利益共同體,不少客戶希望直接簽署2~3年的長約。
據美國財富網站報道,近日,國際航運研究及咨詢機構德路里表示,2021年該行業的利潤預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約9564億元人民幣),創下新的歷史紀錄,2021年和2022年集裝箱航運市場的稅前利潤都將超過3000億美元。據統計,2020年集裝箱航運業的利潤僅為254億美元。
盡管未來3年陸續有新船投入,業界預測,全球海運市場行情到2023年仍然可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易啟江,校對:何小桃,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