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近尾聲。
這一年,資本市場風起云涌,結構性行情繼續演化:一邊是“喝酒吃藥”失靈,互聯網巨頭市值縮水,“雙減”政策使得教育股價值不再;另一邊,碳中和讓新能源獨領風騷,北交所鳴鑼開市,專精特新站上風口。
2022年,投資之風會吹向何方?哪些機會值得把握?《財經》新媒體整理了4家基金公司的觀點,試圖撥開迷霧、厘清方向。
國投瑞銀基金:從經濟基本面看,2021年經濟下行超預期,主要受疫情反復和限電限產等因素影響較大。展望2022年,穩增長政策效果將顯現。
從經濟三架馬車看:出口方面,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修復、外需減弱,2022年出口對經濟貢獻轉弱。
投資方面,地產政策糾偏,房地產投資有望邊際回暖;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的要求下,基建投資或將提速。消費方面,疫情修復條件下明年消費復蘇空間較大。
通脹方面,隨著消費好轉、豬價反彈,明年預計CPI溫和上漲,PPI高位回落,PPI-CPI剪刀差有望收斂。
貨幣政策方面,穩增長壓力下,7月以來2次降準和1次降息表明貨幣政策寬松基調已經明確,央行四季度例會表明貨幣政策將更加主動有為。
綜上,我們對明年的宏觀經濟形勢相對樂觀,GDP呈現前低后高。
銀華基金:回顧2021年國內經濟,上半年增長見頂,下半年逐漸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展望2022年,全球宏觀環境將是增長回落、美元流動性拐點出現、通脹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國內經濟方面,地產對經濟的拖累將逐步顯現,包括財政、就業、消費等方面,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將逐步回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定調穩增長,維穩地產和發力基建。地產供需政策邊際寬松,行業基本面的底部可能出現在明年二季度;基建的著力點在提高專項債使用效率。預計全年經濟增速落在5%左右,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大。貨幣政策進一步降準降息概率高,流動性寬松可期。
萬家基金:我們認為2022年流動性邊際上好于2021年。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貨幣政策可能進入靈活的相機抉擇的階段,可以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在合理區間靈活調節,或者與財政政策聯動。基于此,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或配合財政政策協同發力,流動性環境較為友好。
與此同時,考慮到海外因素,根據美聯儲利率決議給的指引,明年上半年美聯儲處于Taper周期中,下半年或進入加息周期,屆時貨幣政策的空間可能被壓制。總體,我們判斷明年流動性先松后緊,下半年邊際收緊,但整體流動性好于今年。
萬家基金:通過對2022年的經濟形勢和流動性進行研判,短期來看,春季躁動可期,市場指數中樞有望進一步抬升。
中期來看,我們認為2022年上半年經濟預期向好+流動性較寬松,市場傾向于繼續向上,但大部分漲幅可能在一季度完成,二季度傾向于震蕩。
2022年下半年的主要壓力在于海外,美聯儲在Taper完成后的加息預期,以及國內經濟的邊際走弱,會使得市場承壓,但預計下行壓力主要在三季度,四季度有望重回企穩。
全年來看,2022年經濟弱下行企穩,疊加流動性邊際轉寬,主要市場指數或依然可以實現正收益,節奏上或總體呈現”N型”走勢。
華泰柏瑞基金:結合宏觀環境與市場風格, 2022年一季度有望迎來春季躁動行情,小市值風格延續強勢,市場結構受外圍影響波動仍存;二季度寬信用及海外通脹回落,A股業績有望迎來拐點,大盤藍籌布局時間窗口臨近;下半年隨著盈利回暖,市場敘事平淡,先進制造和TMT等細分成長景氣賽道有望再度涌現出投資機會。
2022年二季度是全部A股盈利探底企穩的時間窗口,藍籌股的盈利韌性將體現出相對優勢。預計未來上半年周期資源、先進制造與TMT盈利增速會明顯下滑,必選消費、金融和醫藥將維持10%以上穩健增速,下半年盈利回升將集中發生于科技成長、可選消費類行業。
銀華基金:2022年A股市場的主線是盈利見頂回落,流動性邊際改善。
盈利方面,經歷了2021年盈利快速增長后,2022年A股盈利將見頂回落。市場盈利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小市值公司(600億以下)的盈利回落幅度顯著高于大市值公司(600億以上),大盤業績增速或更占優勢。
估值方面,從估值的年度變化規律來看,A股估值在連續擴張2年之后,大概率將繼續收縮,因此未來一年A股總量上難有較大機會。目前A股的結構性高估情形較年初有所緩解,對應著結構性機會。 2022年大概率見到社融企穩向上,節奏取決于政策時點及力度,社融企穩回升后全指估值擴張可期。
港股方面,2021年港股市場全面大幅回調之后,整體市場估值處于2014年以來底部水平,看好2022年一季度躁動行情。今年以來資金流入分化,海外被動資金大幅持續流入,南下及海外主動資金自1Q21后流入停滯。市場對明年的盈利預期分化,半導體、光伏、能源、航運上調,零售、地產、醫藥、傳媒、餐飲下調。
國投瑞銀基金:國內股市,穩增長的貨幣政策將托底經濟,利于權益資產表現。另一方面,隨著中美債券利差加大有助于海外資金留在國內,可關注:隨著上游價格壓力緩解和下游需求回暖,中下游景氣度的提升;隨著豬價反轉,生豬產業鏈的相關投資機會;若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將更寬松,利好成長風格,關注 “碳中和”目標下新能源車、風電光伏等行業。
國內債市,10年國債收益率或小幅震蕩向下。一方面,貨幣政策明年穩健寬松,10年國債收益率有進一步下行空間。但另一方面,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下行至2.8%區間,從估值角度看,大幅下行空間有限。
港股應關注結構性機會。監管意圖在于規范而非顛覆,港股科技股股價或正在筑底中,但在反壟斷和公平競爭導向下,增量需求來自下沉市場、海外市場和產業端云服務。
萬家基金:展望2022年,我們建議從三個視角挖掘三大投資主線機會。
一是長期配置維度,持續堅定看好政策和產業趨勢并存的高景氣賽道,如:新能源、軍工、高端制造等。
二是中期輪動維度,全年看好全年通脹向下游傳導下必選消費的配置機會,如:食品飲料、醫藥、農林牧漁等。
三是短期博弈維度,在一季度階段性看好政策“穩增長”主線,如:鋼鐵、建筑、建材、煤炭等。
同時,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風險防范:一是海外方面:美國加息節奏超預期,導致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壓力; 二是國內方面:穩增長政策力度不達預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三是其他風險:如國內疫情失控、中美關系繼續惡化、地緣政策摩擦等因素導致的系統性風險。
銀華基金:宏觀周期建議關注受益于貨幣寬松的券商、受益于穩增長抓手的水泥和地產、受益于成本壓力緩解的白電;科技周期推薦計算機、軍工;弱周期可逐步配置食品飲料,估值周期靠近底部;豬周期建議繼續關注,行業數據仍在底部;新能源周期繼續推薦新能源基建和新能車產業鏈。
華泰柏瑞基金:行業配置上,一季度看好新基建、科技及券商,二季度重點關注消費、金融等藍籌板塊的市場表現,下半年隨著盈利回暖,先進制造和TMT等成長景氣賽道,有望再度涌現投資機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ID:mycaijing),作者:蔣金麗,編輯:蔣詩舟,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