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新冠病毒繼續蔓延和通貨膨脹這些事件將被記入史冊。然而對美股市場來說,這些事件似乎都無關緊要,至少不像一些人以為的那么重要。
跟蹤大盤股指數的投資者在這一年里收獲了豐富的回報,晨星的數據顯示,從2021年初到12月22日,交易所交易基金SPDR S&P 500 (SPY)的總回報高達25.52%。
除了美國大盤股指數,其他地方不值得冒險。數據顯示,小盤股同期回報率不到大盤股一半:iShares Russell 2000 ETF的回報率為12.34%;海外投資表現也一般:先鋒富時環球指數(不包括美國)ETF的回報率僅為6.32%,面向新興市場的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EEM)的回報率為-4.87%,iShares MSCI China ETF (MCHI)跌幅高達22.02%。
債券回報也不高,iShares Core US AGG同期回報率為-1.63%,iShares iBoxx $High Yield Corporate Bond ETF (HYG)為3.35%。但《巴倫周刊》為2021年挑選的固定收益投資標的——封閉式杠桿貸款基金——的表現幾乎可以和股市相媲美,比如說,Nuveen Floating Rate Income Opportunity (JRO)的回報率達到23.34%,而且風險低于股票。
通脹一開始是逐漸升溫的,然后突然加速。2021年年初時,CPI升幅僅為1.4%,遠低于美聯儲2%的長期目標。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官彼得·布克瓦(Peter Boockvar)早在1月份就發出預警稱,供應短缺將推高從大宗商品到DRAM芯片等各種商品的價格。
到了秋季,供應鏈問題已經頻頻出現在頭條新聞里,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擁堵的港口,而卡車和司機都供不應求。通脹率迅速上升,CPI同比上升6.8%,達到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供應短缺只是問題之一。拜登政府今年提出的總額達1.9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去年通過的9000億美元刺激方案和2.1萬億美元《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以及美聯儲“放水”向美國經濟注入了大量資金。
在這二者綜合作用下,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策略師詹姆斯·保爾森(James Paulsen)在1月份觀察到,美國貨幣供應的增長速度是上次勞動力市場處于類似水平時的四倍,聯邦赤字也是上次的四倍。所有這些都預示著更高的通脹。
由此引發的房價上漲并沒有直接被計入CPI中。今年早些時候,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房價兩位數增幅是“很快就會消失的現象”,因為疫情促使美國家庭離開城市,遷往有足夠空間在家辦公的獨戶住宅。
然而CoreLogic Case-Shiller房價指數顯示,到9月份,美國房價飆升了近20%。而正如前聯博(AllianceBernstein)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卡森(Joseph Carson)11月底指出的那樣,業主等價租金(CPI中計入的住房成本)較上年同期上漲還不到3%。
卡森指出,這一租金指標通常要等6到12個月才能趕上房價的飆升。他還稱,到那時,占總CPI近四分之一的業主住房成本推高零售價格的程度將遠大于今年春季二手車價格的飆升。
除了房價的飆漲,投機者瘋狂炒“網紅股”的現象也會被記入史冊。由于體育賽事的投注因疫情受到限制,自稱“猩猩”的散戶通過政府發放的刺激支票、無傭金炒股軟件和大把空閑時間試圖對抗“邪惡的”大空頭。
無論這些投機者的動機是什么,他們大部分炒股的錢都是美國財政部以超低利率借來的錢,剔除通脹因素后,10年期美國國債的實際收益率低于-1%。
低成本資金會推高資產的價值,由于為一項投資融資的成本很低,這項投資未來現金流的價值就會上升。便宜且充裕的資本讓所有瘋狂的投資看起來都成了合理的了,不管是沒有盈利的電動車公司還是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的加密貨幣,后者在短短一個周末的波動幅度就能達到20%。
除了疫情的影響,2021年影響金融市場的另一個重大因素一直是央行展示出的貨幣的力量,印鈔讓政府債務規模達到和平時期從未出現過的水平,也把資產價值推高至創紀錄水平。這對人們購買的商品的價格也產生了同樣的影響,導致通脹成為公眾和政界人士最擔心的問題。
在明年貨幣政策轉向之際,減少印鈔可能會放慢資產價格被推高的速度,但對不同領域的影響不一樣。最先受影響的將是證券價格,然后是商品和服務價格,而且價格下跌的過程肯定不會像上漲的過程那樣令人愉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巴倫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蘭德爾·W·福賽思,編輯:郭力群,翻譯:小彩 ,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