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秋招季已過,部分職業技術學校校招依舊火熱,不少制造業企業一線員工崗位缺口大,不得不到各職業技術學校“搶人”。
12月23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廣東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了解到,該校12月有大型招聘會,其中不少招聘方是制造業工廠。由于工廠對普通員工需求大,該校技術類專業學生不難拿到工廠錄用通知。
除對職校畢業生有較大需求,目前不少工廠也在吸納高學歷人才。12月23日,某制造業企業員工劉鳴(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年有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入職該廠,部分高學歷技術類員工能拿到比管理層更高的工資。
12月23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鄧偉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疫情影響下,國外供應鏈緊張,國內產業鏈需求上升,客觀上加大工廠對普通員工的需求。不少中小城市尋求產業轉型升級,也對高素質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勞動力形成剛需。
由于對制造業發展前景看好,也有不少高學歷人才放棄進入互聯網行業參與內卷,主動選擇進入制造業和制造業相關行業就業。
制造業企業對普通員工需求強烈,在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現場體現得十分明顯。
據媒體報道,深圳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畢業前,人均拿到2-4個錄用通知。部分來校招聘的企業沒有招滿,甚至空手而歸。企業有招聘需求需提前一年找學院要人才。
12月23日,廣東某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宋燁磊(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該校招聘會有不少制造業工廠參與,工廠招工熱情高漲,部分機械類專業同學會被率先安排進入工廠實習。
如此搶奪職校畢業生,源于制造業企業一線崗位的大量空缺。
據人社部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最缺工”100個職業,其中40個職業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新進該榜的24個職業中,有17個與制造業相關,包括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真空電子器件零件制造及裝調工等,焊工則成為“最缺工”的十個職業之一。
制造業企業招工難,與部分畢業生流往其他行業有關。宋燁磊表示,由于不少工廠崗位工資不高、工作環境一般,臨近畢業的學生去招聘會興趣不大。即便被招進工廠,能長期留下來的人也不多,因此工廠選擇‘走一批招一批’,持續從學校招工。
在此背景下,不少機械類專業學生自大三起便自主找其他行業的實習和工作,宋燁磊也未計劃去工廠做普通工人,目前正準備專科升本科考試,希望提升學歷后,再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
面對招工難,不少制造業工廠希望提升自動化率,取代人工。
12月23日,時代周報記者從華東某電子器件類工廠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近年每到生產旺季,該工廠便面臨招工難題。花費大量精力招聘普通員工,不僅效率低、效果不佳,且成本高。該工廠逐漸推動流程自動化,組建相關技術部門,通過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提高生產效率,節省人力開支。
劉鳴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其所在的工廠對大學本科、碩士學歷的員工需求也很大,這些較高學歷的員工不會停留在一線生產崗位,而是就職于生產管理崗、研發崗和銷售崗,以專業能力提高工廠的生產和銷售效率。
劉鳴觀察到,十年前來應聘管理培訓生崗位的基本是本科生,如今管理培訓生崗位人員基本是研究生,很多本科生會在招聘過程中落選。近期進入該工廠的技術類新員工則包括國內頂尖高校畢業生、頭部互聯網大廠前員工。進入工廠后,這類技術類員工無需“996”高強度加班,且能拿到該廠較高水平薪資。
劉鳴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在就業人群學歷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本科、研究生學歷人才在所謂高福利待遇的行業競爭激烈,高學歷也不一定“吃香”。同時,不少大制造業企業能提供較好的工作環境、明晰的職業路徑和穩定的收入,有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生產部門員工的職業路徑一般是從技術員到工程師,再升至主管或經理;研發崗位員工職業路徑一般是逐漸升職為主管、經理。一般而言,專科生有可能發展到工程師或主管職位,本科以上學歷員工的職業路徑能走得更遠,不少人能發展到經理甚至以上職位。”劉鳴表示。
由于對新興制造業行業前景看好,也有高學歷畢業生選擇進入制造業企業的技術供應商。
12月24日,一名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隨著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新技術發展,相關智能硬件領域有很大發展前景。相比進入互聯網公司做互聯網應用,進入特定制造業企業的技術供應商工作對該專業畢業生有更強吸引力。有應屆生近期拒絕了多家互聯網大廠錄用,選擇了一家自動駕駛技術企業。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鄭栩彤,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