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上海車展上,行內人好奇地看著“無人機龍頭”大疆宣布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大疆當時宣布,自己把自動駕駛搞明白了,并牽手大眾集團、上汽通用五菱,為其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對于大疆要造什么樣的車,行業內有各種猜測,但36氪了解到,大疆實際并未造整車,而是為車企提供一系列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做Tier1(汽車一級供應商)。據悉,大疆車載團隊創建于五年前,已從30人工程師團隊發展為近千人團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核心部件已實現自研自產。
近日,36氪在深圳實地體驗了大疆車載產品,大疆已經在自動駕駛賽道上跑起來了,并帶來流暢的上下匝道、進出隧道、變道超車等駕駛體驗。的確,大疆擅長解決機器人那些棘手問題。
大疆車企提供了三套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智能駕駛D80\D80+、智能駕駛D130\D130+、智能泊車系統。D80和D130的區別為行駛速度為0-80km/h、0-130km/h,適用于城市快速路或高速路。
近日,在大疆深圳研發基地附近,36氪實地試駕了大疆測試工程車。這輛承載大疆D130解決方案的燃油車,支持高級車道保持、高級自適應巡航、近距離加塞應對、擁堵路段跟車起停、撥桿變道、高級超車輔助、智能避障、導航駕駛(含自主進出匝道)等。就駕駛感來說,除需掉頭及紅綠燈等待外,基本實現自動駕駛場景連續。在限速80km/h城市快速路上,車輛較少時,36氪將方向盤、剎車、油門交給了大疆車載。
36氪體驗了幾個駕車常用場景,比方說變道、超車、塞車、上下匝道等,并用變道、超車測試大疆車載靈活度。在路上啟動自動駕駛模式后,撥動轉向燈,準備變道,大疆看到周圍無車時,輕松實現變道。36氪在右車道有車時撥動右轉向燈,大疆車載觀察后識別出右側障礙物,并未變道,保持原車道繼續行駛。
與其他車企的自動駕駛操作相同,方向盤上的“+、-”按鈕取代油門,按動即加減速。在啟動大疆車載導航的情況下,36氪將速度手動調整為80km/h,大疆在左右車道前方無車時,進行了超車動作。當前方車輛減速時,大疆自動減速、停車,還實現了擁堵路段自動跟車。令人驚喜的是,這臺搭載大疆車載的工程車可以進出隧道和上下匝道。
大疆車載模擬器畫面
但據36氪觀察,大疆自動駕駛有幾處場景并不連貫。比方說,在此次36氪駕駛過程中,遇到紅綠燈和掉頭,不明顯的車道線,多條線多指令情景(比方說前方有路障,左車道有車),需要提前判斷和干預(駕駛員接管)。
大疆表示,先做好L2級自動駕駛體驗,即實現駕駛員只需檢查路況,其他交給自動駕駛,一步一步讓自動駕駛情景連續,在不同的道路環境、使用場景間切換。據悉,L2級別的自動駕駛在車企中并不常見,大疆的優勢在于采用集中式架構,用中央域控制器與一套傳感器,串聯多個不同場景的功能。也就是說,大疆的D130和智能泊車系統可以共用一個域控制器,復用大部分傳感器。未來若增加新場景,比方說解決自動駕駛紅綠燈、掉頭問題,大疆可以在集中式架構下,低成本解決問題。
36氪了解到,目前大疆車載呈現的三款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只作參考和選配,與車企合作時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大疆可以在不改變車身外形的情況下,實現車輛外部靈活拆裝。
車輛安裝圖
五年前,大疆便初探自動駕駛賽道。2016年精靈4和“御”MavicPro發布時,大疆認為汽車和無人機的技術同源,而汽車是可移動的機器,擁有更大市場,于是悄無聲息進入車載領域。次年,在深圳組成了30名的工程師團隊,研究如何將大疆的技術落地到自動駕駛。
同年,大疆孵化覽沃科技(Livox)入局激光雷達領域。目前,Livox已為小鵬P5提供車規級產品浩界HAP激光雷達。
2018年大疆獲得深圳第一批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牌照。到2021年,深圳研發基地團隊成員由30名擴到150名,具備完整車輛改制、模擬仿真測試、車輛感知傳感器標定,并由測試員上路檢測成車。大疆在這里將硬件和軟件搭載在不同車機上,可以根據車企需求進行修改、交付。
感知傳感器標定
目前大疆車載BU近1000人,團隊正在持續擴張。基于大疆多年來在感知、定位、決策、規劃、控制等領域的積累,截至 2020 年底,大疆車載已在智能駕駛及其相關領域獲得超過 1000項專利。
在近期的媒體交流會上,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明確表示,目前大疆車載處于L2階段,大疆更關注技術如何落地、讓產品體驗更好。大疆希望在低成本、低功耗、低算力下,實現更多功能。大疆認為未來的自動駕駛應先將汽車構型、汽車計算能力做到集中式,使L2的場景體驗得以連續。自動駕駛相關法規和基礎設施完善后,才有向L3、L4前進的可能性。“這也是大疆從車企和消費者處得到的反饋。”
12月16日,大疆車載上線了最新的宣傳片《信馬由疆》。正如宣傳片所表達,大疆希望自動駕駛系統存在感幾乎為0,在不同場景中穿梭。大疆車載用馬來映射展現自動駕駛。“一個經過訓練的馬、有經驗的馬,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感知能力、自己的思考能力,能夠對線路去做出規劃,做出決策和判斷。”
想實現自動駕駛的體驗,擺在大疆面前有四座大山:感知、算力、算法、數據。在感知方面,大疆將無人機量產優勢挪到了自動駕駛。大疆車載解決方案搭載雙目立體感知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魚眼)攝像頭等,其中大疆自研自產的雙目可以自動精準識別障礙物并估算距離,不依靠高精度地圖情況下,處理復雜路況。
D130+解決方案
在算力系統方面,第一代大疆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算力超過 20 Tops,可為各類高級輔助駕駛方案提供算力支持。面對更高階的智能駕駛系統需求,大疆車載還可擴展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算力,提供超過100 Tops算力。大疆可以做到域控制器重量小于1kg。
算法方面,在有算力的情況下,大疆需要用低功耗的算法,才能實現更多功能,處理更復雜的問題。數據方面,大疆通過工程車實地測試和自研虛擬仿真系統相結合,獲取大量駕駛行為、道路場景數據。并且基于大疆無人機領域的積累,大疆已將航測數據集以開源方式開放。
搭載大疆解決方案的車型,或許將于2022年春季與消費者見面。當大疆從空到陸,把做無人機時悶頭做大事的“機器人工程師”精神用到汽車,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