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技術的發(fā)展,汽車輔助和自動駕駛進一步發(fā)展,即將過去的2021年被媒體人稱為“造車大戰(zhàn)元年”。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自動駕駛領域,多家科技公司招兵買馬,投入大量的資金引進人才,作為一名互聯網從業(yè)者,我們可以關注哪些信息呢?
作者:刃魚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全文共 5253字,閱讀需要 11 分鐘
——————/ BEGIN /——————
小米、滴滴、百度……互聯網龍頭紛紛宣布加入“造車”浪潮,新能源的股價一路上升。
在海外,多家國內車企打出了“先落子挪威,再進軍歐洲”的戰(zhàn)略決策。
各家車企抓緊時間爭奪市場。與此同時,海內外HMI相關崗位在不斷被釋放,待遇十分誘人。
HMI(Human-Machine Interaction)意為:人與汽車的交互。
HMI是連接駕駛員與汽車間的絕對紐帶,有著顯而易見的重要作用。HMI水平的高低是眾多車企間暗自較量,虎斗龍爭的重頭戲。新能源汽車作為高速發(fā)展的焦點行業(yè),對HMI高端人才的需要也是供不應求。因此,爭奪HMI人才的斗爭一而再,再而三,各家企業(yè)的HR施展出各路神功,廣挖人才。
由此可見,智能汽車人才市場崗位需求旺盛,行業(yè)已被吹向風口,正是起飛的好時機。
新能源汽車起飛?得從《碳達峰行動方案》說起。
2021年6月5日,在北京舉辦的“碳達峰碳中和北京行動高端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提出:“我建議我們要逐步將汽車指標全部改為新能源汽車指標,研究出臺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政策。早一點出臺,引導大家的預期,不要臨時出(政策),馬上就實施。這樣可能大家有點不好接受。”
從這位權威專家的話中我們可以確定出一點信息:為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新能源型汽車將全面取代燃油車。
這一點我們從北京市車牌發(fā)放情況也得以窺見。
2021年《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guī)定》指出,北京市全年發(fā)放指標共10萬個,其中新能源指標6萬個,普通小客車指標4萬個。
新能源車輛指標占比超過普通燃油車,已然成為全場焦點,大家的目光凝聚于此,車載HMI也因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再讓我們來看一個網絡上廣為流傳的表格:
通過《全球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我們可以看出:全球各國陸續(xù)提議禁售燃油車,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雖然中國的燃油汽車保有量基數大,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政策的推進,燃油車占比會逐步減少。
這一狀況也與我們國家提倡的汽車“新四化”相符。
那么,什么是汽車“新四化”?
“新四化”指: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
2019年10月10日,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攜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編著的《中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報告(2019)》(2019汽車藍皮書)在北京正式發(fā)布。
藍皮書以“面向未來出行的汽車產業(yè)變革與協同發(fā)展”為主題,聚焦未來出行,對汽車產業(yè)的未來變革與協同發(fā)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當前,汽車“新四化”已穩(wěn)步推進,整個汽車產業(yè)的變革如火如荼。
伴隨著汽車“新四化”,HMI行業(yè)的就業(yè)環(huán)境進入空前的快速發(fā)展期。
說完了目前較為不錯的就業(yè)行情,我們來看一下汽車公司都有哪些類型吧~
從從業(yè)者角度來說,HMI領域可就業(yè)的公司可以簡單分為新勢力、傳統車企、科技公司、總部在國外的車企等。
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哪吒、威馬等;
傳統車企:上汽、東風、吉利、廣汽等;
科技公司:百度、小米、滴滴等;
總部在國外的車企:Tesla、奔馳、寶馬等。
除了這些車廠, 作為設計師還可以選擇HMI設計咨詢公司,國內比較好的公司有iconincar、capsuletech等。國外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HMI咨詢公司,如:Star和siili_auto。
Star是一家全球咨詢公司,汽車用戶體驗設計咨詢是他們的業(yè)務之一。我們可以從他家官網的分類“Automotive & Mobility”看到很多優(yōu)秀的智能汽車案例。他們也服務過中國的客戶,比如蔚來、上汽等。
除了有優(yōu)秀案例可以學習,Star還持續(xù)輸出優(yōu)秀的行業(yè)文章,都是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我們熟知的蔚來汽車的NOMI,Star就曾參與設計,該項目獲得了2020年的世界級大獎———紅點設計獎。
siili_auto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創(chuàng)意技術工作室,專注于下一代移動產品的創(chuàng)造。siili_auto已成為全球汽車行業(yè)軟件服務的重要參與者。
很多國外的公司雖然距離遙遠,但如果有留學生朋友或準備移居海外的朋友,依舊可以作為選擇。
HMI崗位目前可選擇類型有:HMI交互設計師、HMI設計師、HMI開發(fā)工程師等。
HMI設計師負責視覺表現設計、概念設計、同時需要兼?zhèn)浣换ミ壿嬙O計能力。若掌握3D設計及動效設計,更是加分項。
HMI交互設計師通常負責如車機OS系統、OS車載應用等交互設計工作,需要頻繁跟進產品、系統工程、測試驗證、數據等多項內容,除此之外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HMI領域其實和互聯網崗位的情況一致,不論哪個崗位,大家都會全棧型發(fā)展,各崗位工作職能間是相互交融的,必要的時候也會出現做自己職責崗位以外工作的情況。
HMI開發(fā)工程師需要熟悉QNX系統、Linux系統,負責中控屏、儀表屏和 HUD 上的多媒體、導航、語音、車輛控制軟件開發(fā)工作,也需要負責常見模塊的功能調試和性能優(yōu)化,以及對關鍵技術問題的攻克。
我們可以從招聘網站上搜索自己適合的HMI崗位,去職位詳情里查看各企業(yè)招聘人才的要求,不同的業(yè)務線由于自己的項目不同,即便是同樣的崗位工作內容也會有一定的出入。
或許有的同學會問:作為關注自動駕駛的一名行業(yè)外小白,可以進入這個領域嗎???
筆者認為,HMI正處于行業(yè)建設初期,規(guī)范尚未建立,有極大的空間可供我們發(fā)揮。只要有興趣,完全可以嘗試,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部分互聯網人也在密切關注這個領域。互聯網從業(yè)者有著較好的互聯網思維,加上現在多家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造車大軍,互聯網從業(yè)者自身有著多重優(yōu)勢,可以將一些互聯網行業(yè)內先進知識或思維運用到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
就像多年前提出的“互聯網+”概念,也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y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使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yè)進行融合,利用互聯網具備的優(yōu)勢特點,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機會。
但需要注意的是:汽車HMI與傳統互聯網產品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對汽車HMI來說,如果照搬傳統互聯網的設計方法,不僅不能得到最佳的用戶體驗,也會帶來嚴重的乘車安全風險。
所以,不論是純小白還是互聯網人,如果想進入這個行業(yè),有一定的崗位知識儲備和對智能汽車行業(yè)的了解是必須的。
1)HMI釋義
HMI拼寫為Human-Machine Interaction,字面意思為人機交互。車載HMI是人與汽車的人機交互,包含視覺通道、聽覺通道、觸覺通道、嗅覺通道及其他通道等交互,通過車載觸摸屏、按鈕、手勢、語音技術等載體實現。
舉例來說,視覺通道交互可通過車載屏幕實現。在整個車機交互中,視覺通道交互占據駕駛員獲取總信息量的80%以上,是汽車最主要的交互通道。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電動車企業(yè)的趨勢之一就是將屏幕越做越大,交互也越做越好。除此之外,語音通道交互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并且也相當依賴于語音技術的發(fā)展,如蔚來汽車的NOMI、小鵬汽車的小P等。
駕駛行為是一項高度復雜的任務,車內復雜信息交互是其中的重要內容,HMI正是汽車與用戶之間的紐帶,也是用戶體驗最為集中的一環(huán)。
聊到HMI,我們要注意HCI和HMI之間的區(qū)別。
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指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與之對應的HMI(Human-Machine Interaction)是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雖然兩者都是人機交互,但HMI用于控制機器,HCI用于控制計算機,交互對象不同是兩者之間的區(qū)別。
2)整車開發(fā)流程
一款新車從設計、研發(fā)到最終量產上市,要經歷哪些階段呢?
每家汽車公司都擁有自己的開發(fā)流程,常見的有通用的GVDP、大眾的PEP、沃爾沃的VPDS開發(fā)流程等,新勢力等年輕一代車企都會學習傳統車企的開發(fā)流程,結合自身特點來形成自己的整車開發(fā)流程,其實各個企業(yè)的開發(fā)流程都是大同小異的,下面我們從大眾PEP開發(fā)流程來尋找答案。
PEP的德文全稱是:Produkt Entstehungs Prozess,中文譯為:產品開發(fā)流程。國內主機廠一般從PF節(jié)點開始工作,此前的環(huán)節(jié)算作PF準備階段。
上圖展示了PEP的主要節(jié)點。
PM:項目戰(zhàn)略啟動
PP:項目規(guī)劃
PD:產品定義
PF:項目確認
KE:方案確認
DE:造型決定
DF:造型凍結
BF:采購認可
LF:批量認可
VFF:先期批量
PVS:試生產
OS:零批量
SOP:批量生產
ME:市場投放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整車制造從定位到設計,由試產到量產,貫穿全周期。
3)HMI開發(fā)流程
HMI開發(fā)是一項復雜的流程。
HMI開發(fā)流程主要劃分為四步:
后臺資源安排/深度交流、定義品牌DNA、競品分析、行業(yè)趨勢分析報告。
實地調研(OEM/4S店)、目標用戶分析、主框架概念設計報告、功能點/亮點整理、工作坊互動(用戶)、產品功能細化、可行的技術評估、情景分析。
基于平臺的主機交互設計、基于平臺的視覺探索、交互原型設計、視覺概念設計。
功能詳細設計、低保真設計、KEY設計規(guī)范、開發(fā)、實施和維護、評價反饋、改進、整合。
4)車內屏幕類型
車載屏幕是HMI重要的載體。讓我們來看一下車內的屏幕類型:車內屏幕類型包含HUD、儀表盤、中控屏幕、副駕駛屏幕、后排娛樂屏幕、中控臺下方屏幕等。
但不是每輛車都包含所有種類的屏幕,在未來,車載屏幕將會有更豐富的類型出現。
5)OEM Tier1 Tier2
汽車行業(yè)里最常提到的“OEM、Tier1、Tier2”是什么意思?
OEM:讓我們先來看下它的英文原意。
Original:原始;Equipment:設備;Manufacture:制造。三個字母放到一起的原意是“原始設備生產商”,在非汽車行業(yè)中,通常指代工廠,如富士康等。
而在汽車行業(yè)中,通常指主機廠,如一汽、東風、長安等廠商。汽車行業(yè)里提到OEM的語境一般是“OEM、Tier1、Tier2”,后兩者分別為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供應商,也即OEM的下游,及下游的下游。
6)自動駕駛車輛分級(L1-L5)
我國的自動駕駛等級分類參考美國的SAE標準制定,根據智能化程度的不同分為五級,也就是我們平常經常提到的L1-L5。
具體情況如下:
L1 輔助駕駛:以手動駕駛為主,伴有輔助駕駛系統。系統根據環(huán)境信息執(zhí)行轉向或加減速,其他駕駛由駕駛員完成。
L2 部分自動駕駛:最少有兩個駕駛任務能夠獨立完成,這種智能化等級可以在不發(fā)生突發(fā)的情況下自動駕駛,但駕駛員仍需監(jiān)視車輛行為和交通狀況。
L3 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本身可以處理特定條件下的駕駛任務,但駕駛員需要提供適當的干預,辨別哪些是系統無法處理的狀況。
L4 高度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系統可以處理更多的突發(fā)狀況,在駕駛員不響應請求的情況下,系統可以安全將車輛駛入應急車道,在這個級別中,駕駛員可以不對駕駛過程進行監(jiān)管。
L5 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可以處理駕駛過程中的各種情況,不需要駕駛者的介入。
看了L1-L5級自動駕駛汽車等級,我們不禁想問,無人駕駛是車輛智能的最高級嗎?答:無人駕駛不是車輛智能的最高級,最高級的形態(tài)可能會是“人——車——路一體化”。我們很難預測汽車最終的形態(tài)會如何演變,未來充滿未知,吸引著我們去探索和想象。
當前的HMI相關書籍資源較少,此處推薦兩本今年的新書。一本是陳芳教授的:《以人為本的智能汽車交互設計》,一本是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高級工程師袁泉博士的《智能車輛人機工程》。
為了能夠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頭部玩家,各家企業(yè)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群雄爭霸,各顯神通。
毫無疑問,現在入局HMI行業(yè)并保持學習狀態(tài),與行業(yè)共同成長,不失為一條好的職業(yè)選擇方向。
接下來的時光,讓我們一起見證行業(yè)的洗牌和更迭吧。
《以人為本的智能汽車交互設計》
《智能車輛人機工程》
https://www.neusoft.com/Products/Automotive/2290/4532135133.html
https://www.diandong.com/news/155163.html?ivk_sa=1024320u
Automotive Cockpit Design 2020 – Conceptual design of a human-machine interface for future automotive cockpits
—————— / EN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D:woshipm),作者:刃魚,36氪經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