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已經滲透到了醫療、工業、酒店, 如今這股“未來風”,來到了全國各地的咖啡館。
比如上海的CYBER COFFEE,被網友稱為 “未來的咖啡館”。
“未來感”從一進店就開始,金屬大門從三個方向感應而開,讓人一秒穿越到炫酷的賽博朋克的世界,在店里,有“天上一臺、地上一臺”兩臺咖啡機器人。
點單體驗也很炫酷,顧客在吧臺的電子屏幕自助點單,掃碼付款后,懸空的機械手臂開始“天上操作”,萃取咖啡、加奶加冰塊、扣蓋,做好的咖啡“從天而降”,地面圓桌上的升降柱升起,承接咖啡,整個過程大概需要2分40秒~3分鐘。
CYBER COFFEE的老板李銘浩告訴我,這家店面積65㎡,今年8月份底開業。
開業后,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打卡,目前日銷70杯+,機器人做的咖啡大多在12~26元/杯。目前店內有19款產品,除了3款手沖,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包括摩卡咖啡、澳白、維也納咖啡等產品。
此外,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中山公園地鐵口、世博園購物中心等地,還出現了“COFE+機器人現磨咖啡”,從遠處看像一個報亭,全程機器人操作,無人看守,24小時營業。
搜索發現, “會做咖啡的機器人”,已經在全國咖啡館鋪開了。
在深圳開出10家店的Something For,在今年9月份壹方城店開業的時候,也引進了一款“手沖機器人”。
前幾年就出現過的“機器人咖啡”,今年似乎更火了。
除北京、上海外,廣州、杭州、成都、蘇州、西安等一線、新一線城市,幾乎都出開出了“機器人咖啡館”,并呈現出不同的模式。
“炫酷”、“滿滿的高科技”、“咖啡師要失業了”、“做的咖啡不比真人差”,在小紅書、大眾點評、抖音,機器人咖啡的打卡筆記/視頻已經有幾萬篇。
“機器人咖啡”成為一種開店趨勢了嗎?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搜遍全網我發現,目前比較火、用得比較多的“咖啡機器人”,主要有3種,每種都很潮:
1.拉花機器人,50秒左右就做好
這種機器人,一般會制作2~6種不同的圖案。
比如北京DengDengCafe (等等咖啡) 的拉花機器人,可以制作郁金香、知秋一葉、靜謐天鵝3種圖案;上海靜安面包房的拉花機器人,可以制作6種拉花圖案。
出品過程都很有觀賞性:機器人接到指令后,開始研磨咖啡豆,左機械手臂接取咖啡萃取液;右機械手臂接奶,對準左手臂的杯子拉花,完成后左手臂出品,右手臂清洗奶缸。
整個過程操作配合緊湊,只需要45~55秒。
2.手沖機器人,“復制”大師手法
深圳的Something For咖啡、廣州的日初氮咖茶事、保定的九度咖咖啡和寧波的J’s Cafe Lab,都有手沖機器人。
手沖機器人制作一杯手沖咖啡,一般需要5分鐘左右。整個過程,包括定量出豆、研磨、稱重、沖泡、出品,還包括濾紙清理、沖洗濾杯、濾杯歸位。
Something For手沖機器人
制作過程中,機器人也會把咖啡粉搖晃均勻,沖咖啡時會控控水,從動作“復制”咖啡大師的手法。
3.純機器人操作,24小時營業
上文提到的CYBER COFFEE和COFE+機器人現磨咖啡,用的都是純機器人操作。
特別是COFE+,2.5㎡就能開店,24小時營業,全程無人操作,點單掃碼付款后,機器人平均50~60就能秒制作一杯咖啡,吸管和袋子自取。
COFE+門店
我看了菜單,一杯美式優惠下來只要8元,產品價格區間在10~17元,包括經典咖啡、各國特色咖啡和非咖啡類,共有30多種。
據了解,這個品牌在上海地鐵口、機關單位、醫院、商圈,已經開出了20多家,單店最高日銷500杯+。
事實上,機器人做咖啡,前幾年就有,但近一兩年,引進機器人的咖啡館的越來越多,而且火到了全國。
1.科技感十足,加深顧客對品牌的印象
采訪全國各地引進咖啡機器人的咖啡館老板,他們都提到了“創新”、“科技感”、“未來的趨勢”等關鍵詞。
具有“科技感”的咖啡機器人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是對咖啡行業,機器人場景化的落地,還是能引起話題和流量。
“對咖啡行業是一種新鮮血液,創新元素的應用,能使顧客對于品牌的認知和印象加深。”Something For咖啡的創始人文靜如是說。
2. 標準化操作流程,出品穩定高效
“人會出現偏差,但是機器人不會。”
近一兩年,機器人也在迭代進化,精準的后臺數據設置,已經能較好地還原一杯咖啡的品質, “出品也比較穩定,能滿足很大一部分咖啡館的需求。”
機器人已經能較好地還原一杯咖啡的品質
3. 解放人力,去提升服務細節
一個拉花機器人不僅能快速做出一款產品,還能兼顧咖啡機、打奶泡、凈水系統等功能,輔助其他產品的制作。
北京等等咖啡三里屯店的店長告訴我, 店內咖啡機器人制作的咖啡占據了銷量的7成多。咖啡機器人能夠節省一部分人力,也可以釋放人力去提升服務的細節。
對開店來說, 沒有哪一種解決方案是完美的。
有人認為,機器人做出的咖啡沒有溫度,失去了咖啡與人的連接。其實綜合來看,機器人咖啡普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1.維護成本高,設備出問題,店就癱瘓了
咖啡機器人需要不斷的維護和升級迭代,而一旦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店面運營會出現癱瘓或者停滯狀態,尤其是對于只有機器人操作的咖啡店。
機器人咖啡配合人工使用更高效
2. 一個機器人幾十萬,成本不低
目前咖啡機器人大多出現在一二線城市,現有市面上咖啡機器人的售價多在20~60萬元,比如一個手沖機器人的價格在20多萬元,一個會3種圖案的拉花機器人40萬~50萬,6種圖案的60萬左右。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比節約人力和引流效果,需要慎重考慮。
3. 無法交流,需要更多配合服務
不少顧客反映,機器人咖啡也會出現出品時間長、排隊等問題,如果沒有交流和疏導,很多顧客會失去耐心、放棄購買。
上海SYBER COFFEE,就專門設一名員工進行現場疏導,還增加了鋼鐵俠、游戲機元素,以緩解顧客等待的焦慮情緒。
SYBER COFFEE增加鋼鐵俠、游戲機元素,緩解顧客等待的焦慮情緒
有人把機器人咖啡,稱為“咖啡的第五次革命”,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已經出現了無人咖啡廳,24小時營業、全程無接觸,疫情期間很受歡迎。
前段時間,Google X的機器人開始“打工”,進咖啡館擦桌子。
機器人正在走入日常,就看行業否走出穩定的模式。
你看好機器人咖啡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咖門”(ID:KamenClub),作者:曉夕,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