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嬰童食品品牌“窩小芽”宣布完成億元B輪融資,由元璟資本領投,三角資本跟投,老股東不二資本和璀璨資本跟投。
而在今年5月份,窩小芽就已完成A輪及A+輪各數千萬融資,是2021年嬰童食品行業融資速度最快及金額最高的品牌。
細究窩小芽成長,哪些因素是它快速獲得融資的助推力?在嬰童食品賽道,頭部玩家要想掌握更多話語權還欠缺什么?
賽道的紅利,對于窩小芽來說,就是“發芽”的“季節”因素。
一方面,嬰童食品大盤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意味著以窩小芽為代表的玩家有一定的成長前景。
作為一個新興賽道,強調品牌屬性的嬰童食品正隨著正餐市場的細分而不斷發展升級。有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有機嬰童食品占比預估在6%左右,預計未來5—10年將有4—5倍增長,體量達到600億。
另一方面,嬰童食品市場也在不斷地擴容,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持續上升,意味著窩小芽的產品影響力有上升空間。
CBNData《2019年線上母嬰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近年來天貓平臺上的嬰童食品消費人數逐年增長,購買多個嬰童食品品類的消費者越來越多。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嬰童食品作為嬰童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也將迎來進一步擴容。
一邊是家長群體消費認知的改變,一邊是市場的細分升級,加上政策的利好,嬰童市場的發展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在這樣的藍海下,以窩小芽為代表的玩家有了發展的潛力。
2021年5月,窩小芽連續完成A輪和A+輪各數千萬元融資,由不二資本領投,璀璨資本跟投。融資將主要用于團隊組建、產品研發投入、品牌建設及營銷推廣。12月,窩小芽宣布完成億元B輪融資。
據新消費星球了解,最新一次融資主要用于嬰童新正餐新品類的專業團隊建設、研發投入,同時,基于企業的快速發展,本次融資資金也將為團隊建設及品牌營銷板塊添磚加瓦。
作為最早一輪股東,不二資本表示,嬰童食品是品牌屬性特別強的品類,對品牌力的打造和用戶信任的培養要求都很高。窩小芽在產品的研發、IP的打造、持續的產品迭代能力以及用戶的培養和運營等方面都做得可圈可點。
當更多的資源涌入到這個品牌,窩小芽似乎有可能憑借自身的優勢和外部的助力成長為嬰童食品行業的新標桿。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窩小芽想要成為行業新標桿,卻也存在的不可忽視的短板。
作為國內嬰童食品品牌,窩小芽的發展可以說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從整個大市場來看,嬰童食品賽道依舊存在的強勁的對手。
首先,賽道日益激烈的競爭就是阻礙窩小芽發展的掣肘之一:
·今年2月,新銳母嬰消費品牌Babycare已完成7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據Babycare團隊介紹,品牌2020年GMV突破5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100%。
·7月,創業邦消息稱,嬰幼兒輔零食品牌「種子特工隊」獲得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11月,藍鯨財經消息稱,中式零輔食品牌米小芽過去5年已經完成4次融資,正在謀求向線下市場加快布局。
·12月,嬰童營養全餐品牌「秋田滿滿」完成千萬美元級別 B 輪融資,據公開數據顯示,11月該品牌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億,同比2020年雙11增長576%,位列天貓寶寶輔食類目/零食類目/調味品類目TOP3。
除了國內的品牌之外,國外嬰童食品品牌比如Little Spoon、Timios、Yamo等等,都陸續獲得高額融資。
當然,除去原本賽道選手的你爭我趕之外,大眾消費品領域的巨頭們同樣活躍,紛紛開始布局嬰童食品市場。
2020年,“零食三巨頭”幾乎同期入局兒童食品領域,良品鋪子的“良品小食仙”、三只松鼠的“小鹿藍藍”、百草味的“童安安小朋友”如同針尖對麥芒。
在這條擁擠的賽道,越來越多的新銳創業者頻頻出現,這對于窩小芽來說,也是難以避免的一道競爭坎。伴隨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不斷博弈,這一藍海市場的競爭自然將日益激烈,與此同時,同質化風險也日益嚴重。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嬰童食品產業步入快速發展期,往往某個產品銷售好,市場上立馬會出現無數個品牌的同種產品。除了米粉,溶豆、面條、米餅、海苔類、魚腸類、果泥類等產品都有這種現象。同質化產品充斥市場,創新性不強正是目前嬰童食品行業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第二,兒童消費品粘性周期短的特性,同樣也是窩小芽的品牌發展過程中的不利因素之一。
嬰童食品能覆蓋的年齡段或是幾個月,或是幾年,加上新生兒數量減少,盡管兒童食品市場規模達到千億,但要想要靠一款SKU通吃就是在“異想天開”,即使目前窩小芽依舊將重點放在“嬰童新正餐”上,但其對于產品品類的拓展以及創新等,卻也是迫在眉睫的。
最后,安全依舊是食品行業繞不開的問題,尤其是嬰童食品,在家庭品質消費升級的現在,食品的安全性更是被無限重視。
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部分嬰幼兒產品消費體察結果,紐貝樂”“小葵花”等多款嬰幼兒食品,涉嫌違法添加、虛假宣傳;
今年11月,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1年第3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其中,“谷佳艾”和“奶奶的菜籃”兩款特殊膳食食品(嬰幼兒輔助食品)不合格。
年初,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21年第1期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和核查處置情況。沃特福德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因銷售的優格曼嬰幼兒谷物鈣奶營養餅干維生素B1,鐵,鈉項目不合格。
質量不合格、違規添加等等這些,都是嬰童食品領域的安全問題所在,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品牌從技術、原材料等各個方面進行把控,對品牌的要求也將更嚴格。
消費端拉動,供給端推動,嬰童食品賽道風口正盛;新銳品牌頻出,頭部品牌持續發力,各類玩家入局搶跑。隨著賽道不斷擁擠,對于品牌們來說,發展壓力就要更甚。
新競爭形勢下行業格局加速變化,任何企業想要獲得常青,安全和品質是消費者選擇零輔食產品永遠不會改變的基本準則。窩小芽能否在這片廣闊的藍海中發展壯大,最重要的支撐便是對于產品品質的把控,新銳品牌常有,但能得到消費者真正認可的,一定是能夠吧消費者需求放在首位的品牌。
本文來源:新消費星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消費星球”(ID:xinxiaofeiplanet),作者:新消費星球,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