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之佳又收購藥店了。
11月30日和12月1日,健之佳全資子公司云南健之佳連鎖健康藥房有限公司接連發布公告,收購普洱佰草堂優選醫藥有限公司(簡稱“普洱佰草堂”)81家直營藥店100%的股權和成都市好藥師廣生堂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100%股權。除此之外,門店收購方面,今年1-9月,健之佳共完成了8個項目收購,其中云南省7個,廣西自治區1個。
可見,其向下沉市場進軍速度之快。健之佳想通過持續的收購,迅速占領該區域市場并形成密集布點、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上市以來,健之佳大力并購與自建并舉,每一次出手都讓外界矚目。而這般“開掛”式的操作,又暗藏在怎樣變化的行業背景之下?
一個新的行業格局要經歷衰退、動蕩、競爭和崛起多個階段后才會形成,經過競爭洗牌生存下來的企業將主導行業和市場。當下,行業整合大勢所趨,如果說醫藥商業領域未來四年的主題是兼并整合,面對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巨大轉型升級壓力,醫藥行業的淘汰速度需要不斷加快,行業終端洗牌也將進一步加速。這也意味著,未來一批中小藥店將被加速淘汰或兼并重組,而連鎖巨頭的市占率則將再進一步提高。在潮水的沖刷之下,大的石塊能依然堅挺,而小的砂石或許身影難覓……
10月28日,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將提高行業集中度的要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到,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5-10家超五百億元的專業化、多元化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6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接近70%。
數據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動脈網整理制圖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計,截至 2021年3月底,全國藥店門店總數達56.1 萬家,其中單體藥店門店數量為24.19萬家,連鎖企業門店數量31.91萬家,連鎖率提升至56.88%。對比2020年底,三個月時間門店總數提升 1.26%,連鎖率提升0.67%。
要完成2025年“零售連鎖化率接近70%”的發展目標,行業或將掀起并購整合的浪潮。
目前,國內零售連鎖藥店四大核心上市公司分別為一心堂、益豐藥房、大參林、老百姓。從已經披露的前三季度上市連鎖業績表現可以看出,近年來各大連鎖巨頭都在加速跑馬圈地,不斷提高連鎖率。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一心堂、大參林、老百姓、益豐藥房四大上市連鎖的門店數量都已較為接近,一心堂和老百姓處于第一梯隊,爭奪頭名;而益豐藥房和大參林的門店總數也已跨過了7000家門檻。動脈網通過對4家領頭上市企業2021年前三季度報表梳理,發現四家醫藥零售連鎖藥店市場的運行現狀。
根據各家季度報表顯示,4家企業門店數量均呈正增長態勢。從門店數量來看,一心堂門店數量最多,為8356家,其他依次是老百姓、大參林、益豐藥房。
數據來源:動脈網據各企業年報整理制作
激烈的門店資源競爭,讓四大零售連鎖加速通過“自建+并購”擴張門店規模。僅今年上半年,老百姓和益豐藥房均進行了11起并購,分別耗資5.73億元和3.12億元,納入了309家和264家門店;大參林僅一季度就進行了14起并購,涉及門店371家,耗資5.33億元。
今年8月,老百姓發布公告,擬以自有資金14.28億元(含貸款)收購河北華佗藥房醫藥連鎖有限公司51%股權,“11倍”估值溢價還引發了上交所問詢,這無疑體現出行業資源并購整合的火爆程度。
連鎖藥店激烈競爭的背后,依靠的企業具有清晰的市場定位,根據企業自身定位不同,在發展戰略上各具特色。4家企業核心競爭力各有千秋,總體來看,主要體現為標準化、多元化、專業化、智能高效、全渠道、人才支撐等。
一心堂
一心堂積極探索專業化、數字化發展路徑,提升服務能力,繼續創新經營模式,發展慢病專業藥房、藥妝特色店等多種模式,提供健康監測、器械康復、醫療延伸、慢病管理等服務功能,以滿足消費者健康服務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跨界資本進入以及醫藥電商發展等,使得藥品零售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區域市場聚焦方面,一心堂繼續深耕川渝,進一步下沉連鎖直營網絡,優化網絡布局,期末門店數量已超過1400家。在川渝區域通過自建和零散收購的方式深入拓展,持續優化門店布局、商品結構,提升一心堂在當地的品牌影響力,增強銷售能力及盈利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
老百姓
報告期內,老百姓穩步開拓下沉市場,針對不同層次市場特征,公司獨創的特殊并購方式:通過保留標的公司原創始人部分股權,收購區域龍頭醫藥連鎖公司的控股權(簡稱“星火”)以及加盟模式也在持續地完善和布局。“星火”式并購方面,三季度實現了3-5線城市的擴張,整個集團的縣市占比已經達到了70%左右,整體下沉速度較快。加盟業務方面,老百姓通過“七統一”高標準管理以及商品 100%配送,保障加盟店的質量、效率和產出。數字化、新零售也是公司重點布局的領域。老百姓繼續加強雙速 IT 的組織搭建,目前已經比較完善,同時相關的團隊也已經到位。結合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公司持續的用業務數字化來優化整體的體系。
此外,藥事服務體系的建設也是老百姓重點推進的工作。目前公司培養了5163名慢病管理專家,并且在5016家門店鋪設了檢測的藍牙設備,所有的數據都是實時上線,顧客可以通過老百姓大藥房微信的“老百姓藥顧問”慢病檔案查詢。
大參林
大參林一方面通過持續新開門店、并購和新拓展加盟等方式,繼續下沉已布局區域的二、三級市場,同步開拓重要區域的新市場;不斷擴大零售渠道品牌規模以提升競爭力,以繼續保持規模優勢;另一方面,公司也一直深化在批發行業中的發展,開發藥品行業各層級領域的客戶,重點分銷總代理與自有品牌品種,配合流通品種的業務滿足客戶經營需求,深入布局大健康產業為經營層面的主營戰略。
從地區來看,大參林深耕華南地區,在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地區取得了較高的增速,營業收入增速達 71.37%。總體上,公司在各地區的發展基本平衡;積極實施省外擴張戰略,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地區繼續保持增速,主要是通過門店并購帶來的銷售增長貢獻。
益豐藥房
益豐藥房通過“新開+并購+加盟”的拓展模式,聚焦拓展,持續提升門店網絡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可控精品戰略突破,商品結構優化,打造線上線下渠道和價格可控的供應鏈體系;通過業務IT一體化融合和業務在線化,打造高效和敏捷的數字化運營體系;通過智能化全渠道的服務交易,承接醫院處方外流和大健康服務業態創新,實現公司經營模式全面升級。
隨著競爭環境的改變,一招鮮吃遍天的情形一去不返,只有具備較強綜合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除了這些已經具備優勢的巨頭連鎖企業在行動,中小型連鎖藥店之間的競爭也在進一步擴大。
2021年這一年里,資本市場還在風起云涌。截至目前,先后有叮當快藥、泉源堂、華人健康、思派健康、圓心科技、達嘉維康等6家連鎖藥房公開招股書,IPO推上日程。從目前情形來看,這無疑是藥品零售圈新一波上市潮。這些連鎖藥房為何扎堆上市?“對于一些中小型連鎖藥店而言,擺在面前的路徑就是想要發展做大,要么走專業化路線做強做大,要么被并購。”連鎖藥店好藥師大藥房匿名人士告訴動脈網。這也意味著,或許先抱團取暖,把體量做大,而后再借助上市浪潮,貼住大公司一起走上資本之路,后再突圍,才有力量是抵御醫藥行業里的風波沖擊。
目前,連鎖藥店之間的區域性競爭特征仍較為顯著。對零售藥店而言,其網絡時代,顧客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各個渠道比價和購買,靠價格競爭幾乎不可能建立顧客的忠誠度。但是,差異化的品牌形象卻可以讓顧客在有需要的時候首先想到,幫助企業建立顧客忠誠度,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優勢。“當下,一些區域性藥店擁有更多的是品牌優勢,大眾對品牌的信任度會多一些,實施區域性壟斷因而也是目前企業的現有發展優勢。然而,藥店所面臨著線上藥店的沖擊也不可忽視。”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背景下,單體藥店的日子或將越來越難過。按照2025年“零售連鎖化率接近70%”的高質量發展建設目標,以56.1萬家藥店作為基數推算,單體藥店的門店數量將在未來三年縮減至16.83萬家,對比現在約25萬家數量,銳減近8萬家。
而近年來,單體藥店早就已經踏上了出局的列車,只不過列車還在提速中。資料顯示,近3年來,廣東省注銷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藥店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2019年合計注銷450張,2020年共注銷1229張,2021年截至9月份共注銷2163張。除廣東省外,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云南省等地均發布了注銷藥品經營許可證的公告,大批藥店退出市場。那么,當前這25多萬家單體藥店正在經受怎樣的嚴酷現實?
從內外部環境來看,外部大中型連鎖的攻城略地競爭,國家政策對規范經營的強力約束,自身軟硬實力的先天不足等,都讓單體藥店倍感焦慮。
外部競爭方面,產品、服務下沉基層市場已成趨勢,各大上市連鎖正借助資本力量加快并購、加盟步伐,積極搶占四五線市場;此外,跨區域連鎖、本土連鎖為了擴張自身勢力范圍,亦在基層市場有所作為;更有醫藥電商平臺、跨界競爭者們的入局,試圖分到藥品零售市場一杯羹。
國家政策方面,醫保、藥監部門對于藥店的規范經營管理進一步趨嚴。例如新版藥品管理法的實施、藥店飛檢制度及專項整治的常態化運行、執業藥師的持續管控等,都增加了單體藥店的規范化經營壓力。
自身實力方面,由于體量小,單體藥店更常見于縣城鄉鎮市場,在服務專業性、經營規范化、引流動銷力、渠道議價等方面都較為欠缺。
在藥店連鎖化的大趨勢下,單體藥店的生存環境讓人擔憂,有人稱擺在單體藥店面前的路只有三條:關門、被收購或者加盟。上述相關業內人士介紹,如今一些單體藥店還成為了一些連鎖藥店的目標群體,“先通過資金、軟件以及一些服務的方式,從而幫助他們在成本上得到改善。扶持成長到一定階段后,再進一步吞并或收購,來擴大自身模式。”
然而,盡管單體店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生存下來的單體店可能在某些方面比連鎖更有高度,比如專業化服務、中醫坐堂等。有一技之長者早已在所在區域形成了品牌,其大多依靠中醫坐堂、門診等經營手段吸引了一批忠實粉絲,銷售額和毛利額都非常可觀。蘇州粵海和上海群力草藥店無疑是這一方面的代表。
假如有這樣一種模式,既能讓單體店不丟掉自身品牌,又能夠獲得大佬的支持以應對政策變化,那么這將是兩全其美、有希望長久存在的模式。
單體藥店既沒有連鎖藥店密集的藥店分布率,也沒有平價藥店內藥品的低售價。那么面對如此多的藥店,單體藥店應該做出怎樣的革新,才給使自己在醫藥行業中占領一席之地呢?在整體劣勢大于優勢的市場環境中,單體藥店又該如何提升競爭力,不被輕易淘汰呢?
對此,我們可以做出假設:
一:單體藥店選擇加盟連鎖藥店,去取得銷售渠道、產品采購及企業管理的助力,得到根本的生存保障,來謀求長遠發展的能力。
二:單體藥店將給自己打造成特色藥店,在修煉好內功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身優勢,找到自己的特色,從而實現長期、穩定、良性增長。
三:單體藥店試著搭上互聯網快車,摸索新的發展模式。總之,就是要么繼續做大、連鎖化發展,要么轉型升級,要么借力或抱團。
總的來說,在政策鼓勵和市場發展趨勢下,藥店行業正在進入轉型升級的階段。而隨著并購重組相關政策不斷簡化、優化、常態化,藥店連鎖化將成為趨勢。受此影響,單體藥店數量將不斷減少,生存壓力也還將持續加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動脈網”(ID:vcbeat),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