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丁磊加入樂視,擔任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法拉第未來全球CEO。
當時丁磊一定沒想到,樂視很快就會陷入了資金鏈斷裂,賈躍亭的PPT再也不好使了。
一年半后,丁磊從樂視離職,并于同年創辦華人運通,也就是高合汽車的母公司,并出任董事長。
從那一刻起,丁磊再也不用為賈躍亭的夢想窒息,而是踏上了自己的造車路。
幾年時間過去,高合HiPhi X終于準時交付,外界終于不再質疑高合PPT造車,但其它更多問題卻尾隨而來。
一款國產純電豪華車,頂配憑什么賣到80萬?和其它電動車相比,它究竟有什么不一樣?
從外觀造型看,HiPhi X與FF91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車身線條很難不讓人聯想到FF 91,難說沒有“二創”痕跡。
對比尺寸,高合HiPhi X 5200/2062/1618mm、軸距3150mm,FF 91為5250/2083/1598mm、軸距3200mm。
高合在品牌定位上同FF一樣,都是主打高端豪華。
當年曾有媒體報導,賈躍亭對FF91的定價超過200萬人民幣,如今高合HiPhi X “只要”57-80萬。
這定價是否良心,我們繼續看產品。
HiPhi X全系6個配置,4款為6座,2款4座,6座的價格從57萬至68萬,真正的頂配是4座,價格來到80萬。
這種定價邏輯似乎很有道理,高端從來都不是比裝人裝得多,不然公交車應該貴過布加迪。
相比6座普遍存在的第三排湊合本質,4座版本首先給到了一個足夠寬敞的空間,80萬的售價也算是殺到了傳統豪華品牌BBA的高端價位。
加上購置稅,以上三款燃油車理論上落地價會超過80萬,作為參照,車身尺寸上三款傳統豪門的產品更高,長和寬是高合的優勢。
動力上,電動車本身就比燃油車更加具有“推背感”,因此高合輕松碾壓三位對手,雙電機四驅把2650KG的重量做到了4秒零百加速。
更值得參考的是售價88.8萬的保時捷taycan最低配,408匹馬力、零百加速5.4秒,不過Taycan有兩檔變速箱。
略有疑問的是,更寬大的車身,更強的動力,高合HiPhi X的輪胎配置在豪華領域算得上“高窄胎”了,單看255/45 R22的尺寸并沒什么,但相比以上三位選手,視覺上的確不夠威武。
可能有續航的考慮,但現實是,高合仍需搶奪豪華油車的份額,對標應該是全面的。
到了這個價位,產品配置基本算是全面了,但大家都有也可以稱為都沒有。
相比BBA這三款車型,高合HiPhi X配有整體主動轉向系統,能夠以更小的轉彎半徑應對長車身帶來的不便。
遙控移動車輛,這是電車最喜歡配備的一個功能。
放在高合身上并不是噱頭,龐大車身會面臨停車后“左右為難”的境地,此時這個功能就發揮作用了。
2+2的座位分布、第二排獨立座椅,與D級轎車標桿奔馳S級比,長度和軸距都很接近,高合HiPhi X第二排的乘坐空間,是豪華感營造的加分項。
僅4座版本的第二排配備了據說是全球首臺車載智動冰箱,提供獨立電源,支持24小時恒溫。
香檳架、杯架位置預留,當然,凍個快樂水也沒有問題。
坐姿同樣在竭力營造豪華感,高合HiPhi X的第二排配置了腿托和腰部調節,以及座位記憶、加熱、通風;每個座位都配置了按摩功能,舒適也要PLUS一下。
相比之下,豪華標桿指導價91.78萬元奔馳S 400L商務型,仍舊對第二排有所“虧待”,高合HiPhi X的第二排更拿得出手。
NT展翼門是HiPhi X的標識,肉眼可見的作用是可以站著進門、直接從座位站起來再出門。
至于全車門改用電子自吸門鎖,HiPhiGo全車級語音控制、車輛操作全覆蓋的車載智能系統等配置表上,看不到的軟實力,目前只能說高合貌似都給了。
至于實際體驗,需要更多的市場驗證。
不可否認的是,高合HiPhi X周全而豪華的配置和設計,的確給豪華車市場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
大家都卷起來吧,卷卷更健康。
高合官方對HiPhi X的定位是“可進化超跑SUV”。什么是可進化?
軟硬分離,不改變硬件的條件下,軟件可持續升級,聽起來像極了OTA,但又有所不同。
高合H-SOA開放式電子電器架構,可通過車輛電子平臺VEA、道路檢測平臺RSA、城市數據平臺CDA打通車、路、城,實現感知、計算、智慧協同。
是否感覺聽了一堆廢話?高端嘛,點到即止,不會嚼碎了喂你。
簡單來說,現有的“智能”也許可以單獨識別語音,單獨操作實現導航輔助、駕駛輔助。
針對每一個需求,需要做出不同的操作,是獨立存在獨立執行的,高合的方案是想要把這些都整合起來。
舉個例子,H-SOA具備調動整車所有硬件能力匹配車主個人偏好,自動調節懸掛軟硬、駕駛模式切換、續航管理等,以應對不同路況或場景下車主的駕駛需求、習慣。
理想狀態下,高合HiPhi X能夠分析你每天早高峰走哪條路,速度多少;其中一截爛路你是減速通過還是加速通過,懸架怎么設置、電量還剩多少,能不能經得起你造......
它也許還會提醒你,路很爛、距離很長,請悠著點,但你面對顛簸依然大電門一往無前。
多幾次學習下來,它能在同一條路,自動調節駕駛模式,或升高底盤,調軟減震,匹配你要在爛路上飆車的需求。
按照高合官方說法,高合HiPhi X全車搭載了超500個傳感器,能詳盡記錄駕駛員、場景、車,三者之間的數據整合。
然后是處理能力,其搭載了6個計算平臺,可協同處理海量信息。信息傳輸上,標配的是5G+V2X。
H-SOA能支持云端數據共享,支持車輛所有個人駕駛偏好設置等原封不動轉移到另一臺新車上。
漂亮的話誰都會說,高合的H-SOA是否真的能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去作過多評判,是好是壞還得走著瞧。
近年來,不少車企也逐漸開始在底層架構上做鋪墊,譬如吉利推出了“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
盡管各家“架構”側重點不同,但其它有實力的廠商都在發力做,那么高合的競爭壓力也將變得空前巨大。
任何有野心的公司,都想成為平臺玩家,成為行業生態搭建者。
高合也不例外,其開放共創平臺HiPhi Lab,有點類似于蘋果的APP STORE,需要iphone搞定哪方面的需求,下載對應的軟件即可。
但開發者要吃飯,高合要養平臺,軟件銷量決定了一切,換言之,高合汽車的市場占有量對其影響很大。
9月,國內50萬以上的豪華電車銷量,高合641輛第一,保時捷Taycan以585輛名列第二,紅旗E-HS9以367輛排第三,奔馳EQC、奧迪e-tron分列4、5;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edel S僅賣了7輛、Model X僅6輛,特斯拉下沉成功、高位不保,看來豪華電車領域,并不是那么好混,只有品牌號召力是不夠的。
據其它媒體報導,高合累計銷量目前達到了3000輛左右,雖然不及大品牌零頭,在57-80萬的價位區間,高合暫時穩住了前列位置。
可問題是,基本盤擺在那兒,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高合都很難用市場份額吸引更多開發者到HiPhi Lab。
提高軟件單價或者降低平臺抽成呢?這也許是個辦法,但如果高合HiPhi Lab淪為其它第三方軟件的“高合”版,將會不利于豪華品牌塑造。
高端、豪華,會不會只有成為小眾品牌這一條出路?
世爵、威茲曼已經破產,勞斯萊斯被寶馬買下,賓利、布加迪被大眾收編......小眾品牌的存活現狀大多堪憂。
另一方面,BBA、保時捷等“次豪華品牌”依舊活躍在舞臺上,沒有極致的高端和售價、成功避開了曲高和寡的境況。
品牌要活成BBA“普羅大眾”的樣子,高合缺乏相對低端的產品系列,和與它們接近的品牌影響力;要活成更小眾的威茲曼,已經摸到80萬售價了,用什么支撐上探?
品牌需要時間沉淀,高合沒法一朝功成。
或許,蔚來可以成為參考,粉絲營銷、產品獨特性、品牌調性上,李斌有模板。
例如讓蔚來汽車的運動屬性有說服力,組建車隊參賽,再拿個獎,無話可說了吧?調性立起來了吧。
但蔚來的銷量距離傳統豪華品牌寶馬、奔馳等,仍有巨大的差距。擅長品牌建設的蔚來如此,高合的路更長。
能夠去摸天花板,是勇氣,是自信,如果全都如比亞迪繾綣著大眾市場走量,車市將會變得索然無味。
不是說比亞迪不好,產品要百花齊放才有趣,消費者有得挑才合理。
在大多數車企進入新能源轉身的節點入場,直接殺入豪華領域,長遠來看,高合會有先手優勢,現在說起國內汽車最頂級的品牌,大家都會聯想到高合。
有品牌溢價,80萬值不值?
或許買保時捷的人不會這么問自己,買法拉利的能夠盡早提車已是謝天謝地。
高合呢?至少目前還達不到這個境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銀杏科技”(ID:yinxingcj),作者:負束,編輯:白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