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斷臂就能自救嗎?
12月1日,愛奇藝被爆裁員20%-40%,涉及多條業務線,一些部門甚至全軍覆沒,此斷臂求生之舉一時引發業內軒然大波。
關于愛奇藝的裁員,此前外界也有過猜想,只是未料到這一天來的這么快。
曾幾何時,愛奇藝也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中國有嘻哈》《偶像練習生》《延禧攻略》等一系列爆款內容的推出,不僅為愛奇藝賺足了觀眾的眼球,也讓它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對標Netflix,赴美上市之后,其最高市值一度遠超300億美元。
盡管面對愛奇藝的巨額虧損,市場的擔憂情緒一直未曾間斷,但中國互聯網從來都不缺燒出來的王者,畢竟在資本的世界里,“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誰還不是虧過來的?
但隨著一系列事件的爆發,愛奇藝早已是風光不再,如今市值已跌落至其巔峰時期的約14%(45億美元)。可見,資本的故事只能是故事,夢醒過后,仍舊得回到現實。
背靠百度的愛奇藝只有斷臂自救一條路嗎?
眾所周知,虧損一直是長視頻無法規避的痛,即便是成功上市融資的愛奇藝也未能給市場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2018年至2020年,愛奇藝分別虧損91億元、103億元和70億元。
然而,真正壓垮愛奇藝的卻不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虧損,而是無錢可賺的破囧。2021年Q3,愛奇藝總營收約為76億元,同比增長6%,雖然該增速較上季度有所提升,但個位數的增長顯然不能說服市場為其巨額虧損買單。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雖然愛奇藝在資本市場上風光不再,但它卻依然是消費市場的流量王者。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愛奇藝的MAU(月活躍用戶)約為5.3億,穩坐長視頻平臺的頭把交椅。
為何如此優秀的公司不得不裁員求生?
重要的一點是,沒了綜藝的大風,錢刮不進來了。
諸如《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創造101》等選秀綜藝在2018年至2020年大火后,高額冠名費一度令團綜成為了長視頻平臺的“現金牛”。據多家媒體報道,《偶像練習生》的獨家冠名權為愛奇藝貢獻了2億元的收入,而《青春有你》的各項收入則共計達到9億。
團綜的成功打造對愛奇藝的收入貢獻不容小覷,但賺錢的路上從來就不缺意外。
今年5月,《青春有你3》被責令停止錄制與播出;8月,“愛奇藝將取消未來幾年偶像選秀節目”登上微博熱搜;10月,雖然備受爭議,卻也是重要收入來源的“超前點播”被取消。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愛奇藝疲于招架。搖錢樹倒下后,愛奇藝在廣告和會員兩大層面的表現也相形見絀。
受市場環境影響,教育、地產等行業持續震蕩,廣告需求疲軟,廣告主的錢越來越難賺。財報顯示,2021年Q3,愛奇藝在線廣告服務營收17億元,同比下降10%。與此同時,會員收入也后勁不足。截至Q3末,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為1.036億,較去年同期不增反減。
盡管會員規模微幅下降,但依然維持在上億水平。由此看來,愛奇藝的困境似乎只有一個——缺錢。要燒錢卻沒錢,要賺錢卻被斷了財路。
在資本市場,錢能夠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作為一架商業機器,愛奇藝的生意的確不夠性感。但對照優酷(2.3億月活)、微視等花了錢也砸不出水花的局面,愛奇藝的優勢在于手握5.3億粘性用戶。流量見頂的時代,這令其成為了巨頭們爭相追逐的“心頭好”。
2020年6月,有媒體曝出騰訊有意收購的消息后,愛奇藝股價當日應聲大幅上漲。除了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巨頭也卷入了對愛奇藝的競購猜想中。
但最終,愛奇藝的收購計劃卻未能如愿。2020年11月,路透消息稱,阿里巴巴和騰訊暫停了收購愛奇藝股份的談判,未達成協議的主要原因是百度開出了200億美元的高價,而愛奇藝當時的市值僅有160億美元。
百度想要獅子大開口自然是非常容易理解,畢竟在廣告行業日漸式微的今天,希望在人工智能上再創輝煌的百度也需要大把燒錢,作為其旗下優質資產,賣掉愛奇藝顯然是百度回籠資金的捷徑之一。
令人唏噓的是,時至今日,愛奇藝風光已不勝當年。錯過了彼時的窗口,其價值已大打折扣,百度如果此時再放手,能夠拿到的收益可能遠不如一年前。
正因如此,才造成了如今的尷尬局面,一方面是愛奇藝的等錢救命,一方面是百度的不放手。
此時,愛奇藝用裁員換取了喘息的機會。但如果后續沒有資金注入,按現下的局勢推演,愛奇藝恐仍將掙扎在生死線上。只是,它還能等到白衣騎士到來的那一天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雪豹財經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段然,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