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末的道歉事件,于正曾一時試圖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退出當時在播綜藝的錄制。而今年,于正創立的歡娛影視先后推出了四部作品,試圖向市場證明自己的能力,卻皆未能復現當初《延禧攻略》的盛況。
近日,《當家主母》陷入“虐貓”風波,將于正再次推向風口浪尖。盡管目前,事實如何尚無定論,但豆瓣評分已經超14萬人點評并跌至2.7。于正還能翻身嗎?
于正自“出道”以來,就伴隨著源源不斷的話題。
去年年末,于正關于《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版權一事,正式向瓊瑤女士道歉。同時,他還宣布退出當時在播的綜藝《我就是演員3》。本以為這次將是他終于沉潛創作的開始,沒想到的是,隨著今年歡娛作品上線,于正依然是“話題制造機”。
年初的時候,于正便對大眾放狠話,稱《玉樓春》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播不好他應該退出娛樂圈。《玉樓春》開播第二天,外網上韓國網友吐槽《玉樓春》服飾抄襲韓服的相關評論迅速沖上熱搜。隨后,該劇主演等人立刻站出來為電視劇服裝發聲,稱《玉樓春》是中國的。于正也拉上好友,一起拍攝了一條表達態度的視頻。
觀眾們還沒反應過來“抄襲指責”,該劇主演已迅速作出回應,反應之快令人稱奇。不久后,網友們便根據原外網評論者的頭像ID、點贊數、語言特點等,開始質疑這些評論是劇方自導自演。盡管于正也迅速發出澄清聲明,但網友們并不買賬。
這次“虐貓風波”,更是加速消耗于正的信譽。劇方始終沒有拿出直接可信的證據,讓大眾的聲討愈演愈烈。隨著事件不斷發酵,于正過往影視作品中疑似虐待動物演員的情況,又被挖了出來。盡管于正曾表示要潛心創作,可接連的話題和不穩定的作品發揮,讓他的路變得岌岌可危。
縱觀這兩年歡娛出品的劇集,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口碑忽高忽低,發揮十分不穩定。
去年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在豆瓣獲得超過13萬人給出8.0的評價,同時還獲得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的提名。而另一部現代愛情故事《拾光的秘密》,豆瓣參與評分的人數沒能過萬。
今年,歡娛影視先后出品了《驪歌行》《玉樓春》《雙鏡》和《當家主母》,除了《雙鏡》的評分曾一度破7,其他三部開分皆在5分上下。
不過從這幾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出歡娛內容輸出上有著鮮明的風格。
首先從題材來看,歡娛一直緊跟時代潮流方向,走在同行前列。
在耽改之風盛行之時,歡娛迅速推出了中年雙男主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憑借黃曉明搭檔尹正的清奇畫風,迅速吸引到觀眾們的注意。
而今年耽改式微,女性群像劇在市場上大受歡迎,歡娛便順勢推出12集的雙女主短劇集《雙鏡》,并選擇在B站播出,在對百合題材更加包容的土壤,獲得了破億的播放量。到了年末,中年女性題材的《當家主母》上線,率先在40+女性題材市場打響第一槍。
接連選擇不同的創作方向,可以看出歡娛勇于試水的實驗性。不過,在新領域“吃螃蟹”也意味著圈層小眾,想要憑借題材創新復刻下一個《延禧攻略》,在分眾化的當下并不容易。
其次,精良考究的服化道是歡娛劇的另一個特色抓手。
開播前,《驪歌行》便以一套古色古香的“宣紙色濾鏡”海報,吸引了不少觀眾的興趣。全劇上下共3000多套服裝、耗時9個月搭建的實景宮殿,都為劇集最終的呈現效果增加了不少色彩。《玉樓春》也延續了這一特色,在2000套服飾中,還運用到灑線繡、絨線繡、顧繡等多種非遺刺繡手法,明清風格的樓閣庭院,也展現了獨特的國風質感。
此外,歡娛還堅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
如《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京劇,《玉樓春》中的皮影戲,《當家主母》中的緙絲工藝技術等。而歡娛的待播劇,還有宣揚海派文化的《傳家》,和貼有“中華美食”標簽的《尚食》。傳統藝術文化的植入為影視作品增添了一道文化底蘊。
無論是新鮮的題材方向,精良的服化道制作,還是有傳統文化元素賦能,這些都只是劇集作品的點睛之筆。要想作品立得住,重點還是要看劇情質量。
以往于正劇給人的印象,是女主成長+感情糾葛+狗血的劇情橋段。觀眾代入到主角中,獲得一路打怪升級的爽感。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對電視劇內容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歡娛對于時代變化的感知,似乎只體現在題材嗅覺上。
2018年爆火的《延禧攻略》,帶火了克制、冷淡的莫蘭迪色調。而那時莫蘭迪色之所以能讓觀眾眼前一亮,是因為當時正處于宮廷劇被飽和度過高的阿寶色統治的時代。
時過境遷,如今滿屏的高級灰未必再能掀起追捧的熱潮,濾鏡濫用更是會對畫面呈現起到反作用。在《當家主母》中,人物衣著的顏色本就偏冷,再搭配上濾鏡,便被不少網友吐槽氛圍陰森,令人不適。
再看劇本內容,劇情跳不出陳舊的狗血套路,是今年作品接連啞火的主要原因。
在《雙鏡》中,女主許幼怡曾經因車禍流產,肇事者正是她之后的丈夫周衡,而這場車禍成了兩人愛情的開始。集結了中女、女性經營等新鮮元素的《當家主母》,在第一集便上演了正宮扇小三巴掌的俗套劇情,此后兩位女主不斷搞雌競、爭男主更愛誰的劇情設計,也勸退了不少觀眾。
《玉樓春》則因為副線劇情冗長,導致劇本結構混亂。妯娌宅斗、官場糾葛過于小兒科,喜劇元素不夠討喜,爽劇情節不夠爽快,曲折狗血的劇情內容顯得陳舊乏味,消磨著觀眾的耐心。
在內容優質、題材創新的劇集不斷涌現的當下,觀眾對于狗血劇的喜愛已不復以往,常見的劇情套路用多了,自然也失去了原本的新鮮。
從人物設計來說,此前2018年爆火的《延禧攻略》,講述了魏瓔珞憑借機敏與勇敢,從小小的宮女一步步升級成為孝儀純皇后的故事。觀眾追隨著主角一同成長,不僅有深深的代入感,也能夠獲得心理爽感。
但是在《驪歌行》中,主角的成長變化成了推進劇情發展的工具,讓觀眾根本無法獲得共鳴。主角盛楚慕本是個紈绔子弟,為了贏下比武之約,而找舅舅學習真本事,從不學無術到武藝高強,只用了不到一集的時間。《玉樓春》中的人物設定,更是因與《紅樓夢》相似而備受詬病。
另一方面,今年歡娛劇的故事主要發生于社會動蕩的古代或民國年間,劇中角色難逃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缺乏貼近當下的內容邏輯與思想深度。早期《宮》中的洛晴川,還是《延禧攻略》魏瓔珞,她們都具有超脫于時代的獨立人格和反叛精神,因此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可這份獨立與反叛,到了2021年,只在《雙鏡》的主角身上能看到。許幼怡在發現丈夫出軌自己的閨蜜后,毅然決然地決定離婚,并在商業上解除與閨蜜的所有關聯。這種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正是對當下社會女性意識崛起的映射。
劇好不見于正名,但劇差免不了被觀眾罵。如今《當家主母》陷入負面輿論,洶涌的民意使原本勉強過5的豆瓣評分一路跌到2.7。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盡管于正想靠作品證明自己,但目前的作品質量,尚不能抵擋一次負面事件的沖擊。這次他不用再費盡心思制造話題了,但想要翻身,可能還要等下一部作品的考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犀牛娛樂”(ID:piaofangtoushijing),作者:蘿樂,編輯:樸芳,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