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短視頻成為人們每天的“必刷課”,其中短劇越來越受用戶歡迎,成為網絡視頻生態里的熱寵。
2021年堪稱短視頻市場的“短劇大年”,短劇賽道風生水起,無論是長視頻平臺,還是短視頻平臺,以及影視公司、MCN機構紛紛入場,眾明星也開始涌向短劇。
今年8月,芒果TV推出的自制短劇《進擊的皇后》第二季上線,再次引爆了短劇賽道熱度。10月,由李現主演的軟科幻懸疑微短劇《剩下的11個》,單集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年初,快手打造出微短劇爆款《這個男主有點冷》,播放量破9億,直逼10億。
兩大短視頻頭部平臺早已押注短劇賽道,2020年底,快手推出短劇扶持政策“星芒計劃”,抖音也在今年1月提出了大力發展短劇計劃。
長視頻平臺同樣加碼發力短劇賽道,芒果TV早在2019年就將短劇納入“大芒計劃”,并開設“下飯劇場”。2020年6月,騰訊視頻也推出“微劇場”,并啟動“火星計劃2.0”。
市場各方涌入短劇賽道,2021年成為短劇的“爆發年”。短劇火爆的背后是短視頻進一步滲透人們的生活。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今年8月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0.11億,其中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占網民整體的93.4%。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8.88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440萬,占網民整體的87.8%。
根據快手公布的最新數據,快手2021年短劇整體播放量已經超過了7700億,播放量破億的短劇超過850部,其中短劇日活用戶規模達2.3億。
作為“短視頻一哥”的抖音,還沒有對外公布過短劇相關數據,但其短劇日活躍數肯定會高于快手。
可見,手握超級流量入口優勢的短視頻平臺,將短劇視為新的盈利點,正在加速探索商業變現。
短劇的吸引力就在于,用戶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刷劇,單集不超過10分鐘,有的不超過3分鐘的短劇,以節奏快、腦洞大、故事簡單化、精簡化等特點吸引很多用戶的觀看,刷短劇有十足的快樂感。
相較于網絡長劇而言,短劇制作周期短(一般拍攝周期基本控制在10天內)、劇本內容創意多樣、上線快等優勢,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短劇制作成本更低。
有著多種優勢且高曝光率、高關注度的短劇,看起來是一門好生意,但現階段仍處于商業探索階段,商業變現能力遠不及預期,短劇正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變現?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最新報道了一期短劇行業調查,報道了短劇火爆的背后,短劇商業模式還不成熟,仍待完善。
在新品略看來,要了解短劇的商業變現能力,需要從短劇制作方和短視頻平臺兩大主要參與者角度看其不同的盈利目標。
第一,對短劇制作方而言,目前盈利模式均不成熟。
目前短劇主流盈利模式有定制、分賬、廣告三種,但均不成熟。
有業內人士稱,短劇接下來更大的收益或是通過劇情 “人設”打造,成就網紅IP,再通過電商或直播帶貨產生衍生收益。
第二,對短視頻平臺而言,需要提升短劇的商業變現能力。
短視頻平臺希望短劇能盈利,目前短視頻短劇的商業變現方式主要和創作方的流量分賬,以及定制短劇的宣傳費。
目前短視頻平臺開始探索短劇付費模式。11月29日,據Tech星球報道,短視頻巨頭抖音正在測試短劇付費功能,抖音短劇的付費模式與付費小說類似,是按集數進行付費,每集最低1元起,還支持一次性付費解鎖全劇,用戶付費后可以重復觀看,而且還沒有時間限制。
抖音探索和測試短劇付費模式,短視頻平臺希望付費短劇能成為一種穩定且可持續的變現模式。
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短劇的類型,已經十分豐富,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但現階段要讓用戶付費看短劇,還需要嘗試和進行用戶付費習慣的培養。
在新品略看來,有以下三個策略點是讓用戶為短劇付費的關鍵。
第一,優質短劇內容是吸引用戶的根本。
和長視頻、電視劇和網劇一樣,短視頻和短劇品質要過硬,有創意的劇本,實力派的演員,精良的拍攝及后期制作。近兩年有多部爆款短劇,都具備這些特征。
目前很大部分短劇綜合品質分并不是很高,同質化現象嚴重,而隨著平臺方的發力,大量專業制作團隊的涌入,短劇賽道的專業門檻將會逐漸提高。
可以看出,只有優秀的短劇作品才能吸引用戶觀看,內容致勝的策略同樣適用于短劇賽道。
第二,平臺方增加扶持力度,培養用戶付費習慣,探索成熟的商業變現模式。
各大長短視頻平臺都紛紛入局短劇賽道,推出自己的扶持計劃,平臺可以出資源、出資金和提供流量支持,制作出現象級的爆款短劇,通過爆款短劇作品吸引用戶觀看,增加用戶對平臺的黏性和認可度。
目前短劇的商業變現能力遠不及傳統的電視劇、電影、網劇、短視頻等,更不及直播帶貨的商業變現能力。
關于短劇商業變現方式,無論是短視頻平臺,還是制作方都在積極探索,而且關鍵要培養用戶為短劇付費的習慣。
與此同時,長短視頻平臺要具有持續孵化培育自有IP的能力,用內容價值提升平臺價值。
第三,短劇市場監管規范必不可少。
短劇也隨著短視頻平臺監管而日益趨嚴,平臺監管必不可少。
早在2020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就下發了《關于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就“微短劇”的定義、審核標準、審查細節、備案誤區等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明確。
備案系統就增設了網絡微短劇品類,短劇上線必須經過系統備案。市場監管和平臺監管也有利于保護短劇的知識產權。
市場各方激烈角逐短劇賽道,所看重的不僅是短劇對用戶的吸引力,更看重短劇的吸金能力。
現階段短劇賽道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可以說任重道遠,但短劇賽道的商業變現能力及未來前景仍值得期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NBS新品略”(ID:nbscaijing),作者:吳文武,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