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家喻戶曉的學習機國民品牌讀書郎,再次征戰資本市場。
11月4日,讀書郎再次遞表港交所。這是繼4月遞表失效后,讀書郎第二次向港股IPO發起沖擊。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讀書郎在營收和凈利潤上均有抬頭之勢。但近年來,伴隨著整個智能教育硬件市場的競爭加劇,互聯網、教育巨頭紛紛親自“下場”,讀書郎在硬件這一賽道的競爭優勢銳減,而新布局的雙師直播課、智慧課堂等軟件業務,似乎還未形成核心競爭力。
二次遞表,主動激活上市程序,讀書郎想上市的決心不言自明。
但上市真的能“救”讀書郎嗎?
“小呀嘛小兒郎,讀書就用讀書郎。”
“今天用了讀書郎,將來必成狀元郎。”
1999年,從小霸王出走的業務骨干陳志勇下海創業,成立了自己的教育品牌讀書郎。憑借點讀筆這一王牌產品,以及洗腦的電視廣告營銷,讀書郎一路成長為國內頭部的智能學習設備服務供應商。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20年,讀書郎總零售市值在中國智能學習設備服務供應商中排名第二,其智能硬件設備如今已覆蓋智能學生平板、早教平板、電話手表、智能掃讀筆四大板塊。
起初靠著硬件設備起家,2017年轉戰線上教育,雖拓展線上教育業務,但讀書郎似乎始終難以擺脫“硬件設備廠商”的標簽。
畢竟,智能教育平板,撐起了讀書郎絕大部分的營收。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讀書郎營收分別達到6.32億元、6.7億元、7.34億元。其中,不包括線上教育內容與服務的智能教育平板設備營收分別為3.9億元、4.48億元、5.51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分別達到61.7%、66.9%、75%。
除了智能教育平板外,讀書郎的智能設備產品還包括早教平板、電話手表、智能掃讀筆等產品,但都表現平平。2020年營收占比位列第三的可穿戴產品,即電話手表,營收僅占4.3%,而這一數據在2019,2018年分別為16.7%、23.6%,近兩年還呈逐漸下滑趨勢。
營收模式單一、過度依賴智能教育平板,的確成為讀書郎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隱患。
一方面,教育智能硬件市場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巨頭圍剿。而另一方面,同質化的競爭讓傳統的老牌學習機品牌難形成核心競爭力。
巨頭大佬躬身下場,看中的是智能教育硬件背后巨大的市場潛力。史上最嚴的“雙減”政策,減的是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對于定位輔助學習工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智能學習平板等硬件設備來說,反而釋放出更大的增長空間。
隨著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智能教育硬件上的應用增多,智能教育硬件以相對成熟的技術和互動式的學習體驗,能夠滿足“雙減”政策大背景下,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據艾瑞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達953億元。
但智能教育硬件的競爭,究竟有多“卷”?
以讀書郎營收占比最大的智能平板為例來分析,除了步步高、優學派等老牌競爭對手外,做電話手表起家的小天才跨界做學習機;今年,百度相繼推出多款小度智能學習平板,定價1499-1799元,其價格是讀書郎新款學習機價格的一半;科大訊飛推出的智能學習機X2Pro,今年618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706%,2021年預計銷售100萬臺;華為推出小精靈學習智慧屏,提供從幼兒到6年級的智能學習方案。
科大訊飛學習機
除了傳統的智能學習平板外,智能作業燈、掃讀筆、早教機器人等新品類大佬們也沒有放過。
字節跳動成立的大力教育發布大力智能學習燈,提供智能護眼調光、指尖點讀、線上自習室等功能;騰訊教育推出同類產品AILA智能學習燈。此外,網易有道推出升級版有道詞典筆3、猿輔導旗下小猿口算推出墨水屏小猿智能練習本A1、大疆推出教育編程無人機Tello EDU ,通過它可以輕松學習圖形化編程、Python 和 Swift 等編程語言。
大力智能學習燈
互聯網巨頭、教育企業紛紛發力教育智能硬件。入局者眾,且產品花樣翻新,品類豐富。面對勁敵,讀書郎似乎也沒有在核心產品上打出差異化的優勢。梳理市面上的學習機產品可以發現,讀書郎最新學生平板C30旗艦版宣傳的賣點:大屏、護眼、AI精準學、AI學習眼、海量教輔資源等功能,市面上其他同類產品幾乎都圍繞著這些功能研發配置。
“在硬件上修修補補沒什么意義,只有做內容才能無窮無盡。”此前,讀書郎教育研究院院長鄧登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感慨。
在硬件設備上的革新越來越難,面對過于單一的盈利渠道,“偏科生”讀書郎也試圖通過內容戰略賦能硬件設備,找到新的發展點。
2017年,讀書郎組建教育研究院,并開始提供雙師直播課,后期還推出教學一體化系統及解決方案智慧課堂。但從招股書來看,這兩項業務并未激起太多水花。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線上教育內容與服務營收比重為12.3%、13.9%、15.6%;智慧課堂解決方案營收比重僅為0.7%、1.2%、3.1%。
想靠智能平板里的內容賦能平板,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平板里的獨家內容真的能夠好到,讓平板成為剛需嗎?
智能硬件的優勢并不必然轉化為教育內容的優勢。作為一家做硬件設備起家的公司,與猿輔導這種本身做教育內容的公司相比,讀書郎的內容制作能力本身不具備優勢。
內容制作是一個相當依賴人的工作,教研、教學、課程開發,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優質的人才。雙師直播課負責人鄧登輝也曾公開坦言,“做教育比寫代碼難多了”“最大的難題是招人”
除了在內容制作上不存在明顯優勢,另一業務板塊智慧課堂也有勁敵。讀書郎ToB的智慧課堂是針對老師、學生、家長以及教育管理者的相關需求,搭建的一套貫穿教、學、考、管、評全過程的智慧教學管理平臺。
而在教育信息化這一領域,松鼠AI憑借技術優勢,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作為國內較早布局教育AI SaaS賽道的人工智能公司,松鼠AI強調技術,技術團隊的研發專利就多達300余項,論文30余篇,公司研發的教育AI SaaS平臺和智適應學習系統的布局也已初見成效。
去年,松鼠AI和釘釘合作,將松鼠AI的產品融入釘釘家校本中,實現作業的個性化練習,因材施教。截至今年2月份,僅釘釘上,松鼠Ai的日活已經超過兩百萬,月活超過八百萬。
與此同時,松鼠AI與騰訊、英特爾等硬件巨頭合作,通過這些搭載松鼠Ai教學服務系統進入公立學校,給公立學校提供普惠式的人工智能教學方案和解決方案。目前,松鼠Ai已經為超過6萬家中小學校、4千家教育培訓機構提供服務,僅2021年一季度使用松鼠Ai系統服務的學生就超過1千萬。
由此可見,不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技術實力上,讀書郎智慧課堂業務想要獲得突圍顯得困難重重;不夠“自帶流量”的獨家內容產品,在助力硬件設備的銷售上,也略顯疲態。
回歸本源,在智能教育硬件的風口下, 每一個從業者都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什么是智能教育硬件?
教育產品,最終極的目標是要解決學生的教育問題,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高效的學習。
而拆解到產品本身,雖然平板只是一塊屏幕,掃讀筆只是一支筆,作業燈只是一盞燈,但圍繞著硬件本身,如何鏈接到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如何開發更新穎的交互方式提升學習便捷性,如何適配不同場景,演化出不同的服務功能…這些,讓這個品類有著更多想象和拓展的空間。
幼兒編程教育興起,大疆順勢推出教育編程無人機。
猿輔導將硬件和細分的學習場景相結合,從練習場景出發,推出墨水屏小猿智能練習本。這款產品兼容了小學階段各個科目配套的練習題目,還內置了AI技術,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練習,且能實現答案實時批改,錯題自動收錄。
網易有道詞典筆則搭載自研的OCR技術和YNMT技術,實現超快點查,極大提升識別速度和中文翻譯水平。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猿輔導和網易的智能教育硬件都是自己的內容產品相匹配,小猿搜題和有道詞典前期積累了大量的種子用戶,自帶流量的內容與硬件產品相結合,相輔相成。
如此看來,智能教育硬件的競爭,本質上還是內容與技術的競爭。內容與硬件相結合,并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消費者需求,或許是解答“什么是智能教育平板”的答案,也是智能教育硬件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如何在這個賽道里下功夫、做文章,看來每一個入局者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眸財經”(ID:chutou0325),作者:張藝璇,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