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世界似乎都在談“元宇宙”。
不久前,騰訊申請注冊了多個元宇宙相關商標,并推出NFT交易平臺“幻核App”,截至目前,Facebook、字節跳動、百度等科技巨頭均已在元宇宙領域布局。在巨頭帶動下,各領域的大小企業蜂擁而至,跑步入場。天眼查App顯示,元宇宙相關商標注冊公司已超過400家,僅10月就有近170家企業注冊了元宇宙相關商標。
股市中與元宇宙相關的多個概念股近期也是一路高漲,11月以來,就有相關概念股票漲幅超過60%甚至80%。如此漲幅,驚動了監管部門,目前深交所已對多家涉及“元宇宙”概念股的公司下發關注函,要求具體說明主營業務與“元宇宙”的相關性,是否能形成穩定業務模式,是否存在“蹭熱點”行為等。
此外,有關元宇宙的討論也在繼續發酵,并且不斷有新的人物加入進來,從扎克伯格改名臉書,馬化騰提出“全真互聯網”概念,再到羅永浩發聲要去“元宇宙”創業,幾乎一夜之間,人們向往的虛擬世界,仿佛成了觸手可及的人間天堂和充滿誘惑的“伊甸園”。
這又是一場資本與資本的廝殺,誰搶先締造了平行的虛擬世界,誰就緊緊攥住了未來數字王國的入口。當然,元宇宙的產業構建還很遙遠,各家企業都在摸索自己的實踐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文娛或許是最先能和元宇宙結合并從中獲益的行業之一,也加速著元宇宙的孵化成型。
“元宇宙”,一個出自1992年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的概念,在2021年突然爆火,近期,多家互聯網巨頭扎堆入局,各路資本紛紛下注,元宇宙的熱度也一路走高,儼然成了下一個風口。
簡單來說,人類通過數字替身,在一個虛擬的三維空間生活,這個人造的空間就被稱之為元宇宙,它脫胎于現實世界,又與現實世界平行。借由VR等交互設備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感,這個虛擬的平行世界得以與現實相連接,事實上,我們熟知的游戲公司、AR/VR產業鏈等,都是元宇宙的子集。
雖然元宇宙現在熱度爆棚,各方投資人和互聯網大廠們都在想方設法讓這個概念成真,相關的各類分析也層出不窮,但就目前而言這個概念還太“重”,并沒有足夠多的人去參與和運用, 現有科技也不足以支撐元宇宙的完美實現。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在招股書中給元宇宙列 出了 八個要素: 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 這背后需要許多技術的支持以及整個生態鏈的逐步完善,可能三到五年內都難以落地實現。
不過,雖然元宇宙這一概念讓停留在人類對于未來的美好想象,和現實還有很大差距,但在文娛領域,其影響力已經在慢慢滲透,有道是“元宇宙水暖,文娛先知”,在這個過程中,文娛也在填補元宇宙核心的內容空白。
一方面,元宇宙的各種超前概念、廣泛討論將為影視劇創作帶來更豐富的靈感與素材。一直以來,人類對于虛擬世界的幻想一直沒有停下過,從最近的熱門電影《失控玩家》,到此前的《頭號玩家》、《黑客帝國》,都描繪了一個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可以預見,隨著熱度不斷升溫,元宇宙將為科幻影視創作注入更多新力量,在科幻概念的設定與獨特世界觀的構建上,給觀眾帶來更深入的體驗和想象。
與此同時,元宇宙被稱為“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交界”,各種因素的交互關系更加復雜立體,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戶的接入,必然會產生海量的內容,并進一步加劇內容產品的馬太效應和長尾效應。影視劇作為長視頻的一種,未來在元宇宙生態中,其內容創作可能會在線上、線下“世界”之間切換銜接,觀眾在觀看影視劇的同時,也可以去元宇宙中深度體驗某些精華內容,直接參與影視劇的“世界”構建。
另一方面,沉浸感極強的低延遲交互體驗,也將為影視劇視效帶來質的飛躍,觀眾深惡痛絕的摳圖、背景版等問題有望隨著元宇宙技術的進步得到根本解決。
目前,元宇宙所需要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以及對運動的感知所對應的硬件都已經多多少少有所突破,配合IR主動投射雙目立體算法、基于輪廓的3D削切算法等軟件的升級,未來影視劇能夠很好地解決人全身各個部位的精確重建,甚至細小物體的3D重建,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由此可見,無論是題材還是軟硬件的迭代以及交互體驗的變革,元宇宙每一步的前進,都能為影視劇的創作與制作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從各個維度為內容賦能。
這兩年,跌下神壇的“符號明星”數不勝數,明星“人設”崩塌,倒下的不止是個人形象,更會牽連到背后一連串商業主體,這也日益凸顯出明星“人設經濟學”的脆弱性。而元宇宙時代,萬物皆有虛擬化身,人設永遠不會“出錯”的虛擬偶像與仿真人,規避了很多潛在的商業風險,正在撬動一個難以估量的市場空間。
愛奇藝發布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數據顯示,全國有近4億人正被虛擬人俘獲,2020年,虛擬偶像市場份額達到2000億,僅兩年時間就翻了一倍,未來虛擬偶像有著更大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性。
今年10月22日,江蘇衛視首播原創動漫角色競演節目《2060》,把虛擬偶像帶入人們的視線中,進一步拉近了虛擬和現實的距離。就在前幾天,有個和元宇宙相關的博主柳夜熙橫空出世迅速走紅,這個虛擬人第一條視頻發布三天后,粉絲數就突破230萬,目前,柳夜熙在抖音已有461萬粉絲,第一條視頻點贊量超315萬,其出圈之快讓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事實上,柳夜熙爆紅的原因除了短視頻內容本身融合了懸疑+美妝+劇情+后期特效,視覺酷炫外,更重要的是,她誕生以及走紅的時機與元宇宙的熱潮密切相關,并且,這條短片成功打破了虛擬人過往的一些局限,這是互聯網上第一條有故事的、真正讓高仿真虛擬人活過來的短片,既有豐富細膩的表情、又有強故事性和世界觀設計。
不夸張地說,柳夜熙打破了國產虛擬人的天花板,一舉將虛擬人帶入到故事宇宙當中,而不再只是紙片人的唱歌跳舞、或時尚人的拽酷,這使得她有可能同時跨兩個領域:虛擬人賽道和短劇故事賽道,具備了非常強的延展性。有專業人士評價說,在柳夜熙身上看到了整個虛擬偶像的代際變化,這意味著,在元宇宙的推動下,虛擬偶像正在從概念的時代開始進入增強時代。
柳夜熙的破圈,讓人看到了元宇宙和虛擬偶像巨大的聯動潛力,同時也向外界證明了,虛擬人在短視頻平臺逐漸由小眾圈層文化發展成為一種新興大眾文化,未來商業價值不可估量。
可以預見,接下來柳夜熙必定會被直播電商、廣告代言、音樂演唱、綜藝節目甚至是影視劇角色所包圍,而更多的虛擬偶像也正在以勢不可擋的速度迅速填補著市場對偶像的需求,當吳亦凡、鄭爽、張哲瀚們倒下的越多,永不塌房的虛擬偶像越會被追捧。
而虛擬偶像的流行也會進一步催生虛擬綜藝的繁榮,去年10月,一向引領年輕人潮流的愛奇藝,率先推出全球首檔虛擬人物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通過AR實時渲染并和真實場景結合,讓虛擬人物和真人明星進行互動。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將虛擬技術應用在節目中,將新的視覺技術與現有的綜藝模式融合。
在《跨次元新星》發布會上,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就曾表示,愛奇藝將通過虛擬人物綜藝持續探索更多屬于未來的娛樂方式、社交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未來,隨著元宇宙的加速推進,虛擬偶像產業和虛擬綜藝或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緊跟元宇宙發展潮流,顛覆傳統綜藝的模式在虛擬偶像市場上積極探索和嘗試,這也是頭部平臺觸碰到更多年輕用戶的一條關鍵鏈路。
盡管元宇宙的完整愿景仍然難以定義,今天的元宇宙也未能達到如科幻電影那樣史詩般的場景,但它將根本上改變我們與數字和虛擬世界互動的方式。
從長期趨勢來看,元宇宙所能帶來的更深度和沉浸的體驗是一種革命性的變化,將從多個維度重構文娛的想象邊界,但目前直接去談元宇宙的實際應用顯然太過超前和牽強,多數愿景仍只停留在概念中。不過,促進影視劇視效提升,催生更多內容業態卻是當下肉眼可見的影響與進步。
除了技術和內容,元宇宙也正在切入影視綜的渠道和營銷環節,通過更深入地打通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元宇宙將為影視綜的品牌營銷再添助力。借助元宇宙來建立一種虛擬的去中心化的品牌環境,影視綜可以在平臺中發售與內容有關的虛擬和實體的產品,將IP的產業鏈進一步延展。此外,內容方也可以通過搭建具有沉浸感的虛擬社區,讓更多的觀眾可以在社區近距離接觸更多的衍生產品,打通IP產業鏈,讓內容可以更好賦能品牌。
可以說,元宇宙為所有人都提供了一個想象空間巨大的突破口,隨著技術創新進步、生產成本下降,結合新興視頻形態的發展,文娛的應用場景與市場價值也將在元宇宙助力下實現快速拓展與躍升。
當然,近期隨著討論的升溫,很多人也對元宇宙的未來表示了擔憂。被稱為“中國第一位元宇宙架構師”劉慈欣日前就表示,元宇宙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一次內卷,人類的未來,要么是走向星際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虛擬世界中。如果人類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實現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這將是一場災難,元宇宙最后就是引導人類走向死路一條。
比起劉慈欣的悲觀,羅永浩近期卻對擁抱元宇宙相當積極,上周沉寂已久的羅永浩宣布下一個創業項目就是元宇宙,并預言“未來在科技行業要做的很多事,都會不可避免地走向這個元宇宙”。
結語
羅永浩的積極與劉慈欣的悲觀 也讓公眾看到元宇宙逐漸分化出兩條道路 : 一條是基于商業層面的,一條是基于哲學層面。 當然,元宇宙究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新希望,還是漸漸淪為資本家們圈錢、割韭菜的新工具,目前我們不能妄下定論,但是對于新事物,還是要給它發展的空間。至少,這個概念的落地,目前正在 引發 著 文娛產業的巨大變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邱祎,編輯:美圻,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