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雜的街頭,妙齡女子妝容怪異,身邊自成“隔離帶”,身后圍繞的路人都掏出手機拍照,不敢上前,只有一個膽大的男孩與她搭話。隨后,女子用手上的眉筆與男孩共享天眼,又在瞬息之間將鬼怪收服……
“一個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在今年萬圣節橫空出世,憑借精美的特效、充滿疑點的劇情,上線當天就在抖音斬獲超百萬粉絲。截至目前,柳夜熙的抖音賬號僅發布過一支視頻及一組概念照,卻吸粉450W,首發視頻點贊超過300W。
這條視頻下,作者打上了#虛擬偶像#元宇宙#美妝三個tag,囊括了兩個近期大受追捧的概念和一個長盛不衰的變現領域。柳夜熙的團隊似乎在一開始,就找到了屬于他們的流量密碼。
坦率來講,柳夜熙的入局并不算早。
早期的虛擬人形象更多的是二次元文化發展的產物,2007年初音未來用一首《甩蔥歌》,從日本火到了全球。據不完全統計,初音未來代言過的產品包括谷歌瀏覽器、索尼、小米、格力高、豐田,還有LV和紀梵希的高定服裝等等,并且連續多年舉辦個人全球巡演。可以說,初音未來首次讓世界看到了虛擬歌姬的吸金能力和發展前景。
2016年,洛天依在湖南衛視小年夜晚會與歌手楊鈺瑩合唱《花兒納吉》,成為中國首位登上主流電視媒體的虛擬人物,開創了中國打造虛擬偶像的先河。在過去幾年中,洛天依先后與肯德基、護舒寶、森馬、長安汽車、浦發銀行等公司有過合作。可以看到,除了二次元領域,其影響力已經拓展到了汽車、快消等日常生活領域。
虛擬人形象本身的創新性,天然帶有討論度,使他們能夠快速吸引用戶的眼球,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跟風者”入局。
比如,內娛頭部經紀公司樂華推出的首支虛擬女團A-SOUL、清華大學的虛擬校友華智冰、虛擬變裝達人集原美、各大平臺上更是涌現出很多如@AYAYI一樣的潮流虛擬人形象。
前段時間,首個男虛擬人@川CHUAN在小紅書的初次亮相,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僅僅是一張正面概念照,點贊數就突破了5000。
隨著越來越多的虛擬形象走進大眾視野,根據不同場景的需求,虛擬人們也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卡思在這里大致將他們分為以下三類:完全原創的虛擬人、以實際明星為基礎的虛擬形象和品牌定制的虛擬代言人。
以實際明星為基礎的虛擬形象比如“迪麗冷巴”(迪麗熱巴)、“韜思曼”(黃子韜)、“千喵”(易烊千璽)等等。這種形式下誕生的虛擬人,創造伊始就被賦予了“明星光環”,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也幫助明星拉近了和粉絲之間的距離,加強了和粉絲之間的粘性。但同時,因為人設有實際人物為依托,創造團隊能給他們的改變和創新是很少的,很難打破其在用戶心中的印象,難以作為一個獨立IP延續發展。
品牌定制的虛擬代言人如美即的“M姐”、歐萊雅的“歐爺”、花西子的“花西子” 、IDO珠寶品牌的“Beco”等等。相較于其他虛擬人,他們更多的作用是幫品牌豐富形象,在一段時間內創造話題,其個人的經歷背景、人設性格相對比較單薄。
而完全原創的虛擬人,不論是他們的角色形象、人設定位,還是故事內容、發展規劃,創作者們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是目前行業內的主流,也是最容易吸引新流量,得以長期發力的模式。
在虛擬IP強號召力的加持下,粉絲經濟效益更大程度上轉化為商業價值。借助與虛擬形象的聯名,品牌也得以進一步塑造產品理念。
比如擁有萌萌的小奶音、“像蘇打小餅干一樣干干脆脆”的虛擬偶像@默默醬,在全網已有700多萬的粉絲。從去年4月在抖音以直播形式與粉絲見面后,默默醬就開始了直播帶貨的嘗試。直播間內,她和真人主播一起與粉絲聊天互動、種草好物、發放福利,收獲了滿滿的人氣。
今年雙十一,默默醬和華熙生物旗下米蓓爾聯手推出了默默醬代言的4款聯名款精華水,讓品牌形象愈發年輕化的同時也引得大批美妝達人種草推薦。
柳夜熙的成功可以說是內容和運營的雙重勝利。
一方面,賬號背后強大的特效團隊,為整支視頻的最終展現效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而柳夜襲捉妖人+美妝達人的雙重身份定位,讓她既邁入了美妝這個永恒的風口,又樹立了自己的差異性,吸引到的粉絲也會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運營團隊選在萬圣節上線首發視頻,也完美踩上了節日的熱點。畢竟用戶年年都能看到美妝博主出萬圣節妝教,但在萬圣節看美妝博主捉妖還是頭一回,視頻的評論區出現了很多美妝博主“被卷死”的留言,其中不乏本身就是百萬級粉絲賬號的創作者。同行們的玩梗、蹭熱度無形中幫助了該視頻在抖音算法中脫穎而出,整支視頻的評論、點贊數據都非常亮眼。
另外,視頻上線當天,抖音就出現了“挑戰柳夜熙仿妝”、 “當美妝遇到元宇宙”等話題,目前話題的累計觀看次數都已突破兩億,全民二創的熱情也幫助柳夜熙賬號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強曝光。
那么,柳夜熙之外,近年來虛擬人持續維持高熱度的原因是什么呢?卡思認為,主要有這樣三個原因:
第一、虛擬人為現代人的情感提供了寄托;
喜歡虛擬人,對現代人來說并不是一件新奇的事,寬泛地說,二次元文化就是一個虛擬形象的合集,甚至最近迪士尼的新晉女明星——川沙妲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個“虛擬偶像”。因為究其本質,大家喜歡的這個人物,除了團隊最先給出的幾句設定外,人物形象的“骨血”來自用戶本身的想象與創造。
再加上近幾年真人偶像頻頻翻車,能夠被完全“控制”的虛擬人顯得更能符合人們的期待。虛擬人的世界里不存在人設崩塌,永遠不會讓粉絲失望,將自己的情感和信任,寄托到這樣一個可控的角色中,人們的接受度也會更高。
第二、技術實力過硬;
在柳夜熙短短兩分鐘的視頻中,畫面、劇情、特效、配樂都可以說達到了電影的水平,虛擬的“柳夜熙”與“現實世界”的融合也并不突兀。有很多網友評論:這支視頻放在抖音平臺,對其他創作者而言是一種“降維打擊”。
柳夜熙背后,是一家做特效起家的公司,孵化過很多以特效為特點的賬號,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專業的團隊,完成柳夜熙的首發視頻也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背后技術和金錢的投入都是一般創作者難以匹敵的。
再看其他的虛擬人賬號,可以發現,能夠維持長期熱度的賬號,在角色制作上必定都是花了大功夫,很多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第三、元宇宙概念的走紅;
最近誕生的虛擬人們,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搭上了“元宇宙”概念的快車。翻看各個賬號也會發現,很多創作者都在自己的視頻下加上了#元宇宙 的tag。那么這個最近被無數大佬看好,被資本市場青睞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金的小說《雪崩》中。
簡單的說,元宇宙即存在一個和現實世界共存的平行數字世界,現實世界的人可以通過某些介質與該數字世界鏈接,并同時在其中擁有“虛擬”身份。這個數字世界本身,有著能不斷自我發展的文化、經濟系統,能夠平穩而安全的運作。
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也使得其成為最近科技圈和資本圈的大熱。國外,Facebook已經改名為meta,直譯過來就是"元",微軟、英偉達等科技公司也都宣布布局“元宇宙”,而國內,騰訊、字節跳動等大廠也爭相進入相關領域。
但是,翻看各種文章資料,依然沒有幾個人能說自己完全理解了元宇宙,為什么?因為元宇宙概念本身就還未發展成熟。這樣一個大的概念下包含了很多小的要素,而每個要素背后又需要高精的技術做支撐。“元宇宙”時代到底什么時候能到來?網上眾說紛紜。
現在我們見到的很多虛擬人,其實并不能劃入元宇宙的范疇,更多的是想要借力元宇宙的熱度。因為元宇宙有幾個特點定義: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目前我們看到的,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虛擬人實在是寥寥可數。
柳夜熙的爆火證明不了元宇宙已經到來,但起碼能夠讓更多人接觸到元宇宙這個概念。也提醒各位創作者們,“元宇宙”是個“硬骨頭”,并非是一個虛擬人設就可以簡單代指的。熱度過后,如何維持虛擬人的話題性與討論度,如何尋找視頻新的看點,或者說如何讓虛擬人真正“接入”元宇宙,或許是創作者們應該重點思考的事。
各大公司喊著“打造元宇宙”,更多是對未來的布局。元宇宙還處于極度早期的階段,未來的發展路徑、發展規模究竟如何,沒人能說清。并且,從現實的技術環境現狀看起來,還需要一段漫長的發展時間,人類想要邁進元宇宙的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元宇宙此時此刻的輝煌能延續多久,交給時間去證明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卡思數據”(ID:caasdata6),作者:霜微,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