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現狀年度報告(2020年)》,首次對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現狀進行了全面匯總分析,旨在全面掌握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
本報告根據2020年度登記的藥物臨床試驗信息,從申辦者類型、藥物類型、試驗品種、適應癥、試驗分期、特殊人群試驗、臨床試驗的組長單位、啟動耗時和完成情況等角度對臨床試驗的整體進展、主要特點、變化趨勢、和突出問題等進行匯總、梳理和分析。
根據報告,化學藥臨床試驗前10位品種基本為抗腫瘤藥物:其中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開展試驗最多,為15項;其次分別為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和氟唑帕利膠囊,均為10項。
生物制品開展臨床試驗的前10位品種主要為治療用生物制品,其中重組人源化抗 PD-1 單克隆抗體注射液開展試驗數量最多,為17項,其次分別為阿替利珠單抗注射液和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均為11項;預防用生物制品涉及2個品種,分別為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 細胞)和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分別開展10項和8項臨床試驗。
同時,從作用靶點來看,登記臨床試驗的藥物品種的前 10 位靶點分別為 PD-1、CYP51A1、VEGFR、PD-L1 等,且品種數量分別多達 75 項、53項、50 項、43 項;前 10 位靶點中有 9 個靶點的藥物適應癥領域集中在同一適應癥領域,其中 7 個靶點的藥物品種的適應癥超過 90%的占比集中在抗腫瘤領域。
臨床試驗數量最多的前10位靶點也主要集中在為PD-1、VEGFR 等,其中 PD-1、VEGFR、PD-L1 等靶點的品種開展的臨床試驗均超過 60 多項,PD-1 靶點的臨床試驗的數量將近 100項;另外,6 個靶點的藥物臨床試驗中 I 期的占比均超過 40%,II 期臨床試驗在各靶點中的占比均不高,而 PD-1、VEGFR、PD-L1 等靶點的開展的臨床試驗 III 期均高達 20 項。
此外,2020 年度 605 項生物制品臨床試驗中共有 26 項(4.3%)細胞/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共涉及 22 個品種(以受理號計),主要以 CD19 靶點為主,其次為干細胞品種,此外還包含 1 個基因治療品種。
從2020 年登記的藥物臨床試驗總體上看,我國目前在研藥物靶點和適應癥領域分布都較為集中,適應癥主要集中在抗腫瘤、內分泌和心血管領域,肺癌適應癥大部分為非小細胞癌,靶點集中度高,同質化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