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周鴻祎的一番言論引起了熱議。
周鴻祎在視頻中坦言,自己給方正、雅虎打過工,但是,因為這都是他未來想做的事,所以并不覺得自己在打工。
相反,打工其實是在用老板的錢,給自己交學費。
在公司打工,做不成事,不會有什么大的損失。而做成了,卻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經驗。
如果在公司只是混日子,完全就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但依然有很多人認為,每天上班僅僅是為老板打工,在工作時間摸魚就是賺到。習慣于做表面功夫,得過且過。
持有這種心態的人,即便能獲利一時,沉浸在眼前的愉悅,但是卻在持續消耗自己的隱性價值,能力無法得到任何精進,個人發展將會嚴重滯后。
所以,毀掉一個人的不是打工,而是打工者思維。
前幾天,后臺有位朋友阿靜,和我談及她在公司的近況,表示心情極為郁悶。
事情是這樣的: 阿靜在 一家電商公司任職運營崗,平時負責上架產品、統計數據、市場調研等工作,月薪4千。
雙11促銷活動開始前,她花了3天時間,整理出一份關于產品的調研報告,為活動做準備。
然而,老板從這份報告中,發現了很多漏洞:
沒有預估競爭對手的策略,推廣產品的渠道少,人手分配欠妥,產品賣點不夠等。
老板提出問題后,也提供了一些建議,然后讓她返工,重新做一份。
可是阿靜認為,給這么一點兒錢,還要求這么多、這么高,于是一直拖著不做。
后來,老板再次詢問時,發現她的工作仍然沒完成,對她非常失望。
阿靜自己也覺得很委屈。為了一點微薄的薪水,就要加班加點的熬夜工作。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有和阿靜一樣的想法:過度注重價值的對等。當薪酬跟付出不匹配時,就會感到吃虧,漸漸地陷入被動。
可你要明白,職場奉行的并不是價值對等,而是你的價值是多少。
當你有能力,為公司創造價值時,老板自然會為你升職加薪。 如果 沒有,你隨時可以 跳槽,獲得 和你 能力想匹配的 報酬。
所以,一開始工作,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固定的薪酬范圍里,不然,你的能力也會被局限,這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平庸。
董明珠入職格力時,遇到過“追債”的經歷。
當時,格力為了推銷產品,奉行“先發貨,后付款”的準則,這也讓某些不良商家拖欠貨款。
公司自然就要去催債。可這不是新來的董明珠的責任,但董明珠認為,自己已經是格力的一員,就有責任為公司追回屬于公司的財產。
俗話說:討債就像跨越珠穆朗瑪峰一樣困難。
這次追債,讓“鐵娘子”董明珠最后都流淚了,可見過程的艱辛和屈辱。但我相信,這次也讓她學會了很多。
好在,最后董明珠奪回了公司的財產,追債成功。
因為這次事件之后,董明珠得到總經理朱江洪的關注,在業內也是名氣大增。
一個優秀的人,不會只站在打工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擁有主人翁的全局眼光看待問題。
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同時,自己的個人能力也會得到迅速的提升。
李笑來說過: “我們身邊有兩種人,一是單純給老板打工,二是給自己打工。后者比前者得到更多。”
學會轉換打心態,對工作多一分付出,在崗位上獲得的成就感,將會超出自己的預期。
21歲時,王來春來到富士康工作。
每天十幾個小時工作,有時還需要加班,讓很多女工叫苦不迭,可王來春從不抱怨,在崗位上盡職盡責。為了生產出更多產品,她總結經驗與方法,每個崗位 都去嘗試一遍。
對于工廠培訓,主題大致是管理員工、提高工作質量等內容,一般人會感覺枯燥和厭煩。
可王來春聽得十分認真,她清楚其中深藏的管理邏輯,還將技巧運用到以后的企業管理。
工作10余年,她連升三級,成為富士康的領導。
后來,王來春從富士康離職,創辦立訊精密,主要生產電子連接線和連接器,做著富士康干不完的單子,慢慢成長起來。
為了更好地在市場生存,她帶領公司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跟聯想、華為、華碩合作,走向全新的業務領域。
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王來春的個人身家也升至23億,并登上中國富豪榜。
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王來春并沒有像其他員工,只著眼于手頭工作,而是把當前的工作跟以后的事業聯系起來,利用一切資源為自己賦能。
把工作當成事業去經營,高效利用工作時間,創造更多成效,就是在為日后的職業生涯做鋪墊。
雷軍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到一個公司打工的時候,偷懶,老板沒有看見,就覺得自己又蒙了一下。玩貓和老鼠的游戲,真沒必要。公司付出的那么一點錢,就買下了你一個月的青春?學會的東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
無論你處在什么薪資范圍,在什么行業工作,為公司獻力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
在相同的時間內,你認真地執行每一份任務,對工作更賣力一些,就能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經驗和技能。
分享3個建議,讓你的職場生涯更有競爭力:
1、對工作進行量化反饋,判斷自己的真實水平
學會對各類事項進行記錄、分析、總結,通過工作成果,找出自身的弱點,反饋給發起端。
對于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作出調整。用調整之后的方法,再次驗證工作結果,如此反復,不斷迭代改進,形成正向循環,能讓你迅速成才起來。
對工作的量化反饋,能及時發現自身的變化,避免在職業發展生涯中止步不前,固步自封。
2、擺脫低價值的重復,拓寬崗位的成長空間
很多人工作多年,每天干著重復度高的工作,變得消極被動,難以看到向上發展的潛能。
通過優化流程,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效率等方法,對工作內容進行迭代升級,變得具有創造性。
從繁瑣的細節中,提煉出可增值性的內容,實現技能層面的提升,拓寬所處崗位的成長空間。
3、成為十字型人才,提升職場的溢價能力
當今社會,單單擁有專業能力,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速度,也難以匹配一個崗位多元化的從業要求。
這時,你需要轉變成十字型人才,這類人才不僅掌握寬泛的知識面,也需要有深厚的專業功底,具備創新意識。
擁有深度跟廣度的雙重實力,能夠迅速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和溢價能力,在公司內部站穩腳跟。
很多人工作多年,年紀往上走,能力卻停在原地,面臨著被替換的風險,本質上是心態出現問題。
持有打工者心態,成天混日子的人,終究逃不出被淘汰的結局;將工作當成事業,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曉芳說職場”(ID:XF-SZC),作者:曉芳,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