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播一個多月的快本要回來了?
在湖南衛視舉行的招商會上,之前宣布“改版升級”的《快樂大本營》終于有了動靜。
圖源:網絡
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這檔由快本蛻變而來的新節目將由快樂大本營劉偉工作室和劉建立工作室聯合操刀,內容翻新,《快樂大本營》這個延續了二十多年的名字或許都可能不再保留。
而和快本一起,曾經以“娛樂立臺”為戰略,長時間占據地方臺領頭羊地位的湖南衛視也走向變局。
變化早已開始。
九月底,《快樂大本營》無限期停播的消息突然在網上傳開,國慶之后,更有網友發現在湖南衛視官方網站的“收視指南”中,原定播出《快樂大本營》的時間段換成了電視劇。
圖源:云合數據
一時間,各種傳言甚囂塵上。湖南衛視官方微博在當天發文否認了“無限期停播”,稱《快樂大本營》將升級改版,同時另一檔常規綜藝《天天向上》也會更加聚焦傳統文化、文化交流和科技科教等主題。
圖源:微博
王牌綜藝的變革,也顯露出湖南衛視從娛樂轉向人文的綜藝轉型趨勢。
直接反映這一變化的是口號的更新。今年9月30號,湖南衛視正式啟用了全新口號“青春中國”,稱要“以青春之姿引領時代風尚,以青春之我匯聚青春力量”。
而在此之前,從2004到2020,“快樂中國”的口號已經沿用了近十七年。
變革也具體地落到了節目上。目前湖南衛視在播的幾檔節目,有為普通人完成心愿的《今天你也辛苦了》,回訪新聞人物的《再次見到你》,致敬榜樣的音樂節目《向你致敬》,和開著大篷車到全國各地和人們一起唱歌的《歡唱大篷車》······除了戶外音樂綜藝《時光音樂會》之外,幾乎都是以素人作為主角的節目,和其他集合了不少人氣明星的綜藝相比,算不上“星光熠熠”。
節目的關鍵詞也多集中于人文關懷和公益,連汪涵參與的便利店經營真人秀《云上的小店》都做成了鄉村振興的主題,充滿了正能量。
而從招商會發布的綜藝片單來看,這樣的變化趨勢也會延續。
片單的十檔節目里,有一半是已有節目的續篇。《快樂大本營》的改版方案中將節目的價值觀定義為“以藝服人,以能動人”,還加入了虛擬主持人小漾;《天天向上》重回周五檔,節目內容也更注重青年、文化和公益。
除了兩檔常規綜藝外,被公開的綜N代分別是《中餐廳》《向往的生活》和《舞蹈風暴》。
而五檔新節目也稱得上“正能量滿滿”,經營類綜藝選擇了婚慶做切口,音樂類綜藝向國風主題靠近,競演類綜藝另辟蹊徑從文學入手,跟隨時下流行做起了脫口秀,此外湖南衛視還重啟了《真正男子漢》系列,做起了消防員主題的《烈火雄心》。
節目的主題都在有意識地更注重文化性和公益性,相比今年4月湖南衛視在春夏迎新會上發布的綜藝,娛樂性用“大大減弱”來形容也不算過分。
圖源:網絡
變化當然是敏銳嗅覺的體現。在招商會同一天,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四省市電視臺被廣電總局就衛視節目存在的過度娛樂化問題進行了約談。
圖源:網絡
而在更早的幾天,廣電總局發布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廣播電視節目要把握“公益、文化、原創”方向,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圖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作為走在全國前列的地方衛視,湖南在響應政策方面一直保持著積極性。但目前就播出效果和反饋來看,沒那么積極。
和同類型綜藝《我們的歌第三季》相比,新上線的音樂綜藝《時光音樂會》同期全網有效正片播放量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從云合數據的電視綜藝霸屏榜來看,第四季度的幾檔周末節目最高排名僅到第三位。
從娛樂到文化,綜藝大臺的地位能否保住還未可知。
有很長一段時間,湖南衛視都被稱作是國內綜藝的天花板。
常規綜藝節目里,由何炅、汪涵分別帶隊主持的《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曾經是不少藝人排著隊想上的王牌節目。
在電視綜藝領域,它總是那個先吃螃蟹的人。偶像選秀在今年走到尾聲,而早在2004年,在全國范圍內掀起第一波選秀熱潮的正是湖南臺的《超級女聲》。有了最初的鋪墊,第二屆超女更是呈現燎原之勢,在那個年代,總決賽短信投票數量達到了百萬級。
“先”是優勢,“全”更是亮點,幾乎各個綜藝類型湖南衛視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在如今各家衛視激烈競爭的音樂綜藝市場,湖南衛視推出的《我是歌手》系列曾經吸引大批關注,是許多聽眾心中的“白月光”;親子綜藝雖然近幾年因為未成年明星子女禁令銷聲匿跡,但《爸爸去哪兒》系列一直都是同類型的佼佼者;而旅行真人秀領域,《花兒與少年第二季》更是被稱作“神綜”,還因此在網絡衍生出了一門“花學”。
圖源:網絡
而湖南衛視綜藝的強大造星能力,也一度讓其他衛視望塵莫及。
超女快男系列舉辦了近十年,李宇春、張杰、華晨宇等選手從賽場走向大眾,至今活躍在華語樂壇;《歌手》系列讓林志炫、黃綺珊等不少沉寂已久的藝人重獲矚目,也幫助鄧紫棋、迪瑪希等新生代最快地提升了國民認知度;就連以音樂劇為切口的小眾綜藝《聲入人心》,也讓周深、鄭云龍、阿云嘎等許多音樂劇演員走到了大眾面前。
文案、舞美、后期······“芒果出品”曾代表著對細節品質的把控,幕后團隊更是功不可沒。制作超女快男的龍丹妮有了“選秀教母”的名號,吳夢知還被網友稱作“百萬文案”,還有擅長做音綜的洪濤······節目的火爆也讓節目制作人聲名鵲起,湖南衛視還曾被戲稱為“電視界的黃埔軍校”。
在發展最好的時期,湖南衛視還靠著自有綜藝的版權把剛剛出世的芒果TV生生養了起來,臺網節目制作團隊的打通也讓它迅速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視頻平臺。
據芒果超媒季度報告,2021前三季度,芒果TV的互聯網視頻業務保持穩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87.82億元,同比增長33.24%。
“娛樂立臺”,不是說說而已。
雖有過“黃金年代”,但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湖南衛視不再是那個一家獨大的霸主。
根據云合數據統計,湖南衛視近幾年來在電視綜藝霸屏榜的最高排名僅為第四。
這其中當然有競爭對手正在強大起來的原因,以往遜色的其他頻道本來就因為地域存在各項優勢,能夠吸引人才把綜藝這個缺口填上,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和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播出之后,都在市場上引起了良好反響。
制播分離模式的推行讓電視臺找“外援”更方便,業內有名的節目制作公司燦星就和多家電視臺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中國好聲音》便是由燦星和浙江衛視合力打造。
湖南衛視引以為傲的自制綜藝優勢差距不斷被拉窄,制作團隊的頻繁出走也無異于是釜底抽薪。如今各大視頻平臺的綜藝制作團隊,有許多都是曾在馬欄山摸爬滾打過的電視湘軍。
創新性不足的問題也亟待解決。不光是湖南衛視,目前國內的綜藝市場有不少項目都充滿了“借鑒”的意味,能從海外找到對應的“原型”,完全原創的優質節目少之又少。而綜N代系列往往還連換湯不換藥的程序也懶得進行,和前作相比難得看到突破。
更重要的是,湖南衛視的綜藝口碑也大不如前。
在許多觀眾心里,“撕逼炒作”是芒果臺的一大特色。
電視劇的狗血劇情會帶漲收視率,放大沖突,制造節目的戲劇性則是綜藝慣用手段,從包小松差點兒因為曾軼可負氣退出快女評委,到花少2貢獻了金句“上一季的人都正常”的尷尬拷問,抓馬情節在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里屢見不鮮。
而過度娛樂帶來的后果之一是依附流量明星。湖南衛視擅長造星,更擅長利用明星,制作團隊重視明星陣容,習慣從明星身上挖掘話題,反而容易少了對節目內容的打磨。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停播整改的《快樂大本營》,每周六召集各路明星也挽救不了這檔國民綜藝變為“粉絲定制節目”的頹勢,而主打治愈系的慢綜藝《向往的生活》也因為塞入各種流量明星而被觀眾詬病過。
慣性所趨,即使有過新嘗試,節目也很容易被“重拾娛樂初心”。前幾年湖南衛視已經在打造一些削弱娛樂性的節目,《聲臨其境》《聲入人心》都曾是打破局限后誕生的優質作品,但從播放量和評分情況來看,續作遠不如第一季。
上半年重磅回歸的喜劇綜藝IP《百變大咖秀》也沒能取得預想中的成功,讓觀眾直呼:“爺的青春回不來了。”
圖源:豆瓣
更重要的是,近兩年來的頻繁爆雷更是增加了大眾惡感。
去年,臺里培養的新生代主持人接連被爆違規行為,當家主持何炅也被收禮事件影響,快本節目組也因為飯圈應援事件成為眾矢之的,讓湖南衛視的大眾印象持續下跌。
而今年八月,湖南衛視因為娛樂圈負面新聞發布了一份承諾書,不到半月主持人錢楓就卷入了性侵事件中,嘉賓、主持人接連被爆失德違法等行為,觀眾不由得對它的“背調”能力表示質疑,湖南衛視的招牌也蒙上一層陰影。
近20年前,湖南衛視率先變革,依靠娛樂立臺。它曾經輝煌過,也經歷反噬,被他人迎頭趕上。
與此同時,網綜的蓬勃生長讓觀眾有了更多選擇,日漸收緊的尺度也讓電視綜藝的發展空間更被壓縮。電視臺考慮的事情從如何掌控觀眾的遙控器,變成了如何讓觀眾拿起遙控器。
這一次大刀闊斧的變革,不但是湖南衛視對新時代內容價值導向的迎合,是它想在綜藝市場重奪第一的彎道突襲,可能也是傳統電視臺是面對網生內容的一次自救。
依然搶先走入變局的湖南衛視,又會留下怎樣的經驗和教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ata ENT數娛”(ID:dataentertainment),作者:蕭雨,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