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在本月1日正式實施,也意味著國內互聯網行業即將翻開新的篇章。當然,個人信息的立法對于互聯網企業與用戶的影響或許一時半會還體現不出來,但網工信部近日關于網盤企業的新規,則可能會讓網盤用戶感受到立竿見影的改變。
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下文簡稱為《通知》)。其中要求網盤企業在2021年12月底之前優化產品服務資費介紹,清晰明示存儲空間、傳輸速率、功能權益及資費水平等內容,不得進行誤導宣傳,并且在同一網絡條件下,向免費用戶提供的上傳和下載最低速率應確保滿足基本的下載需求。
對于這一消息有不少網友表示,“百度云盤:你直接報我名字和身份證號得了”。沒錯,目前在國內網盤領域,入局不久的阿里云盤打出了“永不限速”的口號,而傳統“豪強”百度網盤為免費會員所提供的下載速度則幾乎是讓人不忍直視,同時也是當下少數還能看到KB/S這個速度單位的軟件。
相信幾乎所有使用過百度網盤的用戶應該都有體驗,無論你的寬帶速率有多高,如果沒有成為付費會員,那么其所提供的下載速率通常都會在100KB/S以下,可謂是讓大家重溫撥號上網時代的體驗。這就使得部分消費者為了能夠正常使用,選擇成為百度網盤的付費會員,而一些精打細算的用戶則會充分利用百度網盤提供的每天限時會員體驗來分時分批下載。
當然,百度網盤通過降低非付費會員的體驗來迫使用戶付費,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事實上,國內網盤行業在最初并非采用的是按速率收費,而是效仿以DropBox為代表的第一批網盤企業,使用初始空間免費、后續擴容收費的模式。
2012年,以免費作為武器掀翻殺毒軟件市場的360進入網盤領域,當時同樣也打出了“免費牌”,并且憑借著注冊就領取18GB免費空間,簽到再免費升級存儲空間的方式,迅速占據了一部分市場份額。同年,百度網盤、騰訊微云也開始以這樣的免費模式大舉殺入這一市場。
這場“網盤大戰”從2012年一直打到了2016年,在漫長的“燒錢換市場”之舉后,金山快盤、新浪微盤、360云盤相繼退出,騰訊微云偃旗息鼓,百度網盤看似成為了最后的贏家。然而網盤與其他的互聯網行業不同,是一個相對重資產的賽道,以數據傳輸和存儲為核心賣點也就意味著服務器與帶寬成本相對要高得多,因此所背負的盈利壓力同時也更大。
但在經過了多年的激烈市場競爭后,百度網給用戶的免費空間太多,以至于消費者缺乏付費擴容的動力。例如,百度網盤如今給免費用戶提供的是2TB空間,而以銷售存儲空間作為營收來源的蘋果iCloud,免費空間就僅有5GB。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百度網盤為什么不采用互聯網最經典的流量變現方式——賣廣告呢?通過廣告變現的本質,其實是將用戶的注意力變現。換句話來說,就是互聯網廠商提供的服務需要用戶一直在看或聽,而出現在屏幕上的廣告讓用戶被迫觀看,長此以往品牌才會占領用戶的心智,而這也是互聯網廠商給廣告主所描繪的愿景。
相信你已經看出來,網盤為什么不適合用廣告來變現。因為,網盤的運作模式就決定了通常用戶在開啟下載或上傳后,往往就會將網盤藏在后臺,幾乎不會有太多用戶會一直盯著傳輸頁面,在這種情況下投放廣告不就相當于是“問道于盲”了嗎。
既然賣存儲空間和廣告這兩條路都走不通,那么自然就只能選擇賣速率了。而為何百度網盤所采取的按照速率收費這一模式會讓用戶方案,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一般用戶都會認為自己存儲在在網盤中的數據都是自己的,對于自己數據的處理理應不受限制,所以百度網盤的這種做法是傷害了用戶權利,帶有一種挾持用戶數據、綁架用戶體驗,讓用戶就范的感覺。
而現在的情況則是,“最低速率應確保滿足基本的下載需求”就意味著按照速率收費的商業模式需要進行改變。那么,百度網盤最有可能的選擇是什么呢?有觀點認為,最大的可能是重新回到賣存儲空間的老路上,并且免費的大容量網盤或將一去不復返。如果百度網盤選擇了這條路,也就意味著許多用戶可能需要對自己在百度網盤里存儲的數據未雨綢繆了。
看到這里有的朋友或許會問,百度還能把給用戶的2TB免費空間收回去不成?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了。2019年9月,騰訊微云發布了超額存儲帳號管理通知,自2019年10月24日起將上線超額存儲管理規則,已用容量超出可用額度的用戶需要在180天內升級存儲空間或對容量超額部分進行清理,否則帳號將會被凍結。
對于只是將網盤作為文件中轉站和分享工具的用戶來說,網盤不再限速顯然是一個利好,這意味著他們將不再需要為下載付出額外的等待時間。可對于將網盤作為數據存儲的用戶來說,或許未來就需要付出額外的支出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