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涌現,并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著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并為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
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布,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10月31日醫療健康行業周報請查收。行業周報收錄了本周醫療健康領域「36氪創投頻道」報道的融資新聞,以及其他值得關注的國內外行業新聞動態。
骨科手術機器人創新企業深圳市鑫君特智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君特)已完成數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軟銀愿景2期、華泰紫金和創新工場共同領投,農銀國際與老股東晨興創投跟投,浩悅資本再次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鑫君特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打造中國最智能化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創新型平臺,實現“機器人+AI”有機結合,在其宣布A輪融資時,36氪曾對其有過詳細報道。
36氪首發 | 骨科手術機器人獲批三類醫療器械,「鑫君特」獲數億元B輪融資
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企業北京華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芢生物”)已完成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鼎暉投資獨家投資,易凱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華芢生物血小板源生長因子TPG項目在中美二期臨床試驗的推進,以及后續mRNA疫苗等多條重磅管線的研發。華芢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為主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研發能滿足巨大臨床需求的生物大分子藥物、疫苗等產品。
36氪首發 | 「華芢生物」獲億元A輪融資,加速推動臨床研究和管線開發
微流控核酸一體機研發企業北京百康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新一輪人民幣戰略融資。本輪融資新增投資方潛龍投資,同時老股東追加增持,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公司新生產基地建設與營銷體系建設。百康芯成立于2013年,主要針對臨床微生物檢驗領域,依托于微流控芯片和基因檢測技術,為臨床醫院提供智能自動化核酸檢測產品,一張芯片即可快速、準確檢測致病菌及其耐藥性,為醫生快速提供治療方案,減輕病人痛苦,顯著節約社會醫療成本。
36氪首發 | 基于微流控技術入局分子POCT市場,「百康芯」獲新一輪戰略融資
基于疾病模型的癌癥創新靶向藥研發公司希格生科(深圳)有限公司(Signet Therapeutics,以下簡稱“希格生科”)已完成天使+輪近千萬美金融資,本輪投資由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領投,雅億資本和藍海資本跟投,老股東天圖投資和云九資本等繼續加注。本輪融資將用于加速公司在研的兩條創新靶向藥研發管線向臨床試驗推進,同時推進疾病模型平臺的擴展以及應用。今年3月份希格生科曾宣布完成約6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36氪首發 | 用“疾病模型平臺+AI”加速創新靶向藥研發,「希格生科」獲近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醫療待遇保障暫行規定》,該《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共8章43條,重點對醫療保障對象范圍、標準條件、保障辦法等作出規范。《規定》明確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在軍隊醫療機構就醫的醫療待遇,界定軍人跨軍地就醫的具體情形,打通遠離軍隊醫療機構單位軍人及其家屬就近就便到駐地醫療機構就醫渠道,實現軍人配偶免費醫療、軍官軍士父母和配偶父母優惠醫療,繼續實行軍人、軍人未成年子女免費醫療。
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寧夏回族自治區15個省份作為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地區,試點時間為2022年1月—12月。康復醫療服務試點主要涉及以下七項任務:一是增加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床位數量;二是加強康復醫療學科能力建設;三是加強康復醫療專業人員培養培訓;四是創新開展康復醫療多學科合作模式;五是加快推動居家康復醫療服務發展;六是積極推動康復醫療與其他服務的融合發展;七是探索完善康復醫療服務價格和支付機制。
大數據+AI如何提升醫療“新基建”?近日,廣州天鵬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鵬天元大數據”)旗下公司給出了一個實踐方案。
2020年5月15日,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天鵬天元大數據啟動“健康醫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平臺”合作,成立了重慶鵬康大數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康大數據”)和重慶南鵬人工智能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南鵬研究院”),承接西部6省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課題,36氪曾詳細報道。
據天鵬天元大數據總裁、南鵬研究院執行院長陸廣林介紹,目前該項目已在西部6省合作超過20家醫院,累計合作項目超過40個。其中,重慶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平臺項目已經在重慶地區近10家醫院上線系統,實施階段醫院超5家。
不過,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是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所發揮的作用也體現在各個環節。近日,陸廣林也公布了公司所參與的相關項目和取得的相應成果,具體如下……(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日前,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影)推出了磁共振“類腦”平臺uAIFI Technology,并發布了基于該平臺的一系列應用——覆蓋臨床普適、全身科研、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近20款磁共振產品。
據悉,作為智能傳感器、智能芯片以及AI等技術共同驅動的磁共振智能“類腦”中控平臺,uAIFI Technology覆蓋磁共振掃描前、掃描中、掃描后全流程,可逐一突破全場景中的相應痛點。
長期以來,磁共振應用中始終存在多重痛點,包括掃描過程中噪音大、掃描慢、操作復雜、閱片難度大、偽影來源多等……(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編輯:頓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