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發展,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大部分技術的發展更迭似乎都在驗證“摩爾定律”的存在。然而,影響著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藥業卻充當著“反摩爾定律”的角色——從1950年起,每投資10億美元所得到的上市新藥數目每 9 年就減少一半,新藥研發的成本急劇上升。
2019年7月17日,《藥理科學趨勢》雜志(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發表來自 IBM Watson Health 人工智能團隊的綜述文章《臨床試驗設計中的人工智能》指出,AI可以加快藥物臨床試驗的成功,從而助力破解“反摩爾定律”難題。因此,AI介入新藥研發,AI+制藥賽道發展地如火如荼。
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H1全球AI+制藥賽道共發生33起交易,累計融資余額25.7億美元,已然接近2020年AI+制藥賽道全年融資額(27.8億美元)。
以此趨勢預估,2021年AI+制藥賽道融資額很大可能創新高。融資市場的火爆,也從側面展現了人們對于利用AI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的強烈愿望。
然而,AI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只是從技術層面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的途徑之一。除了AI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途徑能夠加速新藥研發效率的途徑呢?
瑞士公司Roivant Sciences通過構建一種極具特色的業務版圖,力圖從運營特色商業模式、發展底層先進技術以及挖掘、整合底層數據等多個維度來提升新藥的研發效率,以打破制藥行業的“反摩爾定律”。
“Vant帝國”的夢想
Roivant Sciences(以下簡稱“Roivant”)由Vivek Ramaswamy創建于2014年,該公司總部位于瑞士西北部城市巴塞爾,美麗的萊茵河畔旁。
Roivant 旨在成為一家為數十家生物制藥公司提供服務的大型控股公司,以建立一個“Vant帝國”(Ramaswamy創建的所有公司名后綴均為“vant”)——實現每個子公司都能專注不同疾病領域藥物的研發且同時發展先進技術以加速藥物的研發進程,提升新藥的研發效率。
Roivant 采用“中心輻射”的模式進行業務版圖的構建,以創建公司所描述的“研發中的新型產業組織形式”。
Roivant 旗下的每個生物制藥子公司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運營,以保留初創公司的敏捷靈活性和創新創業精神;同時,每個子公司都可以利用和共享來自母公司和其他由數據驅動的子公司的資源來支持其相關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
Roivant Sciences的“Vants帝國”
左下角圖注:Altavant、Enzyvant、Myovant、Spirovant 和 Urovant 于2019年12月轉讓給日本住友制藥旗下子公司Sumitovant
(圖源:Sec.gov)
自 2014 年成立以來,Roivant 通過自主創建/收購合并了21家子公司,其中4家已成功上市,5家被日本住友制藥收購;投入開發了40多種涵蓋廣泛疾病領域的藥物管線,開展了8項積極的藥物臨床III期研究,其中有3款藥物已經獲得FDA的批準。
其知名開發合作伙伴包括武田、默克、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衛材、福泰制藥、第一三共等。
接下來,我們將從Roivant Sciences以“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的核心點出發,通過其運營特色商業模式、發展先進底層技術以及挖掘、整合底層數據的三種不同業務版圖來認識這家公司。
通過“撿漏”式投資,
提升對于新藥研發資源的利用
Roivant Sciences創建的發展初心是“拯救制藥業被遺忘的藥物”。之所以誕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Vivek Ramaswamy在華爾街做對沖基金經理時,發現很多大公司會因各種原因放棄在研藥物,而這些藥物本身有著廣闊的前景。自身在投資領域的成功,更堅定了他立志將“拯救制藥業被遺忘的藥物”作為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決心。
在QVT Financial擔任對沖基金經理期間,Ramaswamy成功投資了多家丙肝藥公司,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兩段投資經歷是他從2008年開始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買入Pharmasset的股票(后來Gilead以1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Pharmasset)以及在2009年以大約1美元每股的價格大量買入Inhibitex的股票(2012年Inhibitex被BMS以25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使得QVT獲得了大概25倍的投資回報。僅28歲,Ramaswamy就成為了QVT的合伙人。
正是由于這段特殊的投資經歷,讓Ramaswamy看到“很多制藥公司由于一些與藥物療效無關的原因,放棄許多具有上市潛力藥物的開發,造成許多本來對社會有用的藥物被拋棄”。
Ramaswamy決心創建Roivant Sciences,以幫助“被制藥公司放棄但仍具有開發潛力”的藥物管線完成臨床試驗,使它們能夠順利上市,從而提升對于新藥資源的有效利用。
為了最大化這些新藥“棄兒”的研發成功率,Roivant Sciences通常會聘請到相關藥物開發的原裝技術團隊或者該領域最頂級的科學家來參與這些藥物的研發,保證最優化設計臨床試驗,努力減輕研發風險并縮短藥物開發時間。
Roivant Sciences在網絡優質人才上“很有一套”,通過設置極具誘惑力的研發獎勵機制以及有保障的工作體系,使得眾多曾在大型制藥公司擔任各種要職的頂級人才紛紛加入Roivant Sciences旗下的子公司團隊。
比如Rachelle Jacques,前Alexion公司全球副總裁,現擔任Roivant 旗下Enzyvant的CEO;Pete Salzmann,曾在禮來工作20年,擔任各種要職,現擔任Roivant 旗下Immunovant的CEO。
Roivant的人才獎勵機制,不僅使用了通常小型創業公司所用到的股權激勵,還規定如果相關藥物成功上市,負責藥物開發的科學家會獲得非常豐厚的物質回報。即使相關藥物最終上市失敗,Roivant將會為這些科學家在Roivant的其他子公司尋找合適的職位,以繼續從事其他藥物的臨床開發。
而傳統制藥公司對于科學家的做法通常會是這樣:當團隊開發的藥物成為重磅炸彈時,科學家通常不會得到回報;藥物開發失敗,通常會導致裁員。
當然,對于動輒上億研發花費的藥物,Roivant 也不會對所有新藥“棄兒”照單全收。如何從眾多藥物中找到自己想要繼續研發的藥?
Roivan有著自己的一套算法:他們先從公共數據庫和利益相關者數據網絡中尋找藥物信息并進行篩選。在篩選出幾個候選藥物后,該司分析師會將這些藥物與現有藥物的類別、作用機理、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比較,并考慮相關藥物的市場大小,從而選出目標藥物。
Roivant前首席信息官Daniel Rothman表示:“Roivant會從研究專利開始,然后確定正在穩步進行臨床試驗的公司。通過這種方式,公司將范圍縮小到五個和三個藥物。同時,考慮到藥物最終的商業化,Roivant會仔細考察真實的臨床需求,判斷到底有多少患者需要這些藥。”
斥資30億收購Silicon Therapeutics,
打通AI制藥產業鏈的最后一環
發展前期,Roivant這種獨特的商業模式固然吸睛,通過重新研發“被制藥公司放棄但仍具有開發潛力”的藥物以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的美好愿景也著實令人期待,但對于傳統的制藥業來講,這種商業模式仍然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制藥巨頭們擁有最頂級的研發資源、人才以及充沛資金尚不能保證一款新藥的順利研發,Roivant這種撿漏式的新藥投資方式又有多大把握能夠實現“盈大于虧”,并承受新藥研發失敗或者專利斷崖的危機呢?
作為一名聰明的投資者,Vivek Ramaswamy當然不會“把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里”,他比別人更懂得如何“平衡”投資組合以在總體上實現盈利。
正如我們在文章的開頭所述,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的手段絕對不止一種,而AI+制藥就是一種令人期待的路徑嘗試。這種路徑不僅是在資本市場展現出了足夠的激情,現實研究也證實AI+制藥確實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
2020年6月,Drug Discovery Today期刊發表了一篇短文綜述《The upside of being a digital pharma player》,文章分析了2014年到2018年,全球21家制藥巨頭研發部門中AI應用的現狀。結果表明,盡管AI+制藥領域仍處于早期,但已經趨于成熟。該文章分析了各大制藥巨頭的收益和研究投入,發現僅賽諾菲和吉利德兩家企業的投入大于收益,阿斯利康和諾華兩家企業則是收益遠遠大于研究投入的代表。
2019年,Roivant成立VantAI ,這是一家提供人工智能計算藥物設計平臺的公司,通過幫助生物制藥公司進行從頭藥物設計、藥物靶點預測、計算機 ADMET 和交互式映射,進行蛋白降解劑的計算設計和優化,從而提升新藥研發效率。
2021年1月,Roivant宣布收購一家蛋白降解公司 Oncopia Therapeutics,以充分汲取計算藥物發現平臺公司VantAI的優勢,形成子公司之間的協同布局。
2021年2月,Roivant宣布斥資4.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收購Silicon Therapeutics,另外的16億美元將根據管線發展分批支付,總計交易規模達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3億元)。
Silicon Therapeutics 是一家專注于小分子療法的藥物設計和開發公司,其特有的物理驅動藥物設計平臺結合了量子物理學,統計熱力學,分子模擬,專用超級計算集群和相關軟件,內部實驗室和臨床開發功能,旨在通過物理模擬和試驗驗證來解決傳統難成藥靶點的開發,開辟藥物設計的新途徑。
Silicon Therapeutics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從物理驅動藥物發現到臨床試驗整個完整體系的公司,用于治療癌癥的高分化小分子干擾素基因(STING)激動劑是該公司目前的首要項目,已于2020年11月進入臨床階段。
此前,Roivant用計算驅動藥物研發的能力更強地體現在臨床階段和銷售階段,而Silicon Therapeutics的物理計算平臺是專門針對臨床前的早期研發。完成此次收購后,兩家公司的整合不僅加強了Roivant在計算機驅動藥物研發方面的能力,也完成了其制藥產業鏈閉環最后一環的打通。Roivant將能夠兼用基于計算物理和基于機器學習的方法進行藥物設計。
挖掘臨床數據,積極連接“醫療數據孤島”
在為提升新藥研發效率問題而努力的道路上,Roivant除了運用“撿漏式”新藥投資策略以充分利用新藥研發資源,布局AI制藥利用先進技術加速新藥研發進程,它還積極地進行臨床數據的挖掘以及醫療大數據的整合以進一步提升新藥研發效率。
Vivek Ramaswamy發現,與其他行業不同,醫藥領域的信息共享極為有限:制藥公司、基因測序公司、CRO、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一系列機構單位之間的數據很少存在交集,大多是“一座座的醫療數據孤島”,這造成人們對于醫療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十分有限。Ramaswamy認為,正確整合、利用醫療大數據,是有效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的途徑之一。
2017年9月,Roivant創建了Datavant來整合醫療數據,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對數據進行高效的分析和處理,提高新藥的研發效率。Datavant稱這些數據的整合和分析將會被用于指導臨床試驗的設計和操作,以提高臨床試驗的成功率,降低試驗成本,縮短藥物上市時間。
2019年,Roivant成立了Alyvant,該公司致力于將去識別化的患者數據與醫生數據聯系起來,以盡可能經濟高效的方式將患者群體與合適的藥物進行匹配,從而幫助醫藥銷售解決藥品營銷問題。
Roivant Health總裁Benjamin Zimmer 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Alyvant的技術平臺讓我們能夠進入傳統制藥商業模式服務不足的新細分市場,同時還減少了對昂貴且浪費的大眾市場DTC活動的需求,這些活動會增加向患者提供新藥的成本。”
以上就是Roivant發展至今的業務版圖。
成立7年,推出4家上市公司,
3款產品獲FDA批準
如此看來,Roivant“三路”并行,分別從創新新藥研發模式、推進先進技術加速新藥研發進程、加強對于醫療大數據的挖掘與整合以提升新藥研發的效率,是一種布局十分長遠的且相對完善的公司發展戰略,我們為Roivant的業務版圖拍手稱奇,也為Vivek Ramaswamy的高瞻遠矚感到驚嘆。
然而,Ramaswamy并不是一開始就做了如此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布局,而是通過這些年公司的不斷發展以及對于市場漸次的深入洞察才逐步布局了以上的業務版圖。
最開始的Roivant,體量相對較小,資本力量亦不夠雄厚,主要是通過“變廢為寶”的激進新藥開發策略以及Ramaswamy較為亮眼的前期工作履歷和極富魅力的個人性格讓部分資本為其“傾倒”,選擇押注Roivant。初期發展時期,很多資本更多地是投資Vivek Ramaswamy這個人。
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以及資本力量的雄厚奠基,Roivant開始逐步擴充自己的業務版圖,平衡“投資組合”并著力布局熱門賽道,使得公司整體的發展風險相對降低。
截止目前,Roivant已經通過自主創建/合并收購成立了21家子公司,其中有4家成功上市,5家被日本住友制藥收購;創立以來的7年間,Roivant投入開發了40多種涵蓋廣泛疾病領域的藥物,開展了8項積極的藥物臨床III期研究,其中有3款藥物獲得FDA的批準。
在 Roivant 創建的4家生物醫藥公司中,有2家公司分別締造了當時歷史上生物技術領域的最大IPO以及當年的生物技術領域最大IPO——Sio Gene Therapies(原公司名稱為Axovant Sciences,于2020年更名)成立于2014年,2015年即完成IPO,是當時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生物技術 IPO,籌集了3.15億美元;Myovant Sciences(已被日本住友制藥收購),由Roivant與武田制藥合作成立于2016年,僅僅4個月后,就成功登陸紐交所,募集資金2.18億美元,同樣是當年生物技術領域最大IPO。
Roivant已經獲得FDA批準的3款藥物,2款是來自Myovant Sciences(已被日本住友制藥收購)的Orgovyx (relugolix)和Myfembree,分別用于治療成人晚期前列腺癌以及用于控制絕經前女性子宮肌瘤引起的大量月經出血;另一款獲批藥物是Urovant Sciences(已被日本住友制藥收購)的GEMTESA ?(vibegron),一款用于治療有癥狀的成人膀胱過度活動癥(OAB)的藥物。
目前,在歸屬Roivant的16家子公司產品管線中,有包括14款產品已經進入臨床階段。
圖源:Roivant Sciences官網
目前產品管線進展最快的是Roivant旗下專注于免疫皮膚病學藥物開發的子公司Dermavant。該公司近期完成兩項III期臨床關鍵試驗,PSOARING 1和PSOARING 2,將tapinarof用于治療成人輕度、中度和重度斑塊狀銀屑病。
目前Dermavant已經向FDA提交了關于tapinarof用于治療成人斑塊狀銀屑病的NDA申請,預計在2022年年中得知批準結果。若獲得批準,tapinarof 將成為20多年來FDA批準用于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的首個新型局部療法。
此外,Dermavant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啟動tapinarof用于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關鍵3期臨床試驗。2021 年5月14日,Dermavant與三名機構投資者就tapinarof簽訂了價值1.6 億美元的收入利息買賣協議(“RIPSA”)。
軟銀豪擲70億,SK控股押注、輝瑞看好,即將通過SPAC上市
Roivant如坐火箭般的發展速度以極具特色的業務發展模式,吸引了一大批知名資本/上市公司爭相拋出橄欖枝,他們或押重金投注、或花重金購買,其中就包括全球大型制藥公司輝瑞、日本住友制藥以及知名投資基金軟銀、韓國SK控股等。
2016年10月,在Myovant上市之際,輝瑞以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的投資成為Myovant的主要投資者,獲得該司優先談判權和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2017年8月,軟銀牽頭豪擲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對其進行投資,創造了歐洲當年最高風險投資記錄;
2019年9月,日本住友制藥宣布計劃支付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4億元)預付款收購Roivant旗下5家子公司Altavant、Enzyvant、Myovant、Spirovant和Urovant的股權,并獲得Roivant的10%股權和收購另外6家子公司的優先權;
2020年12月,在收購PROTAC公司后,Roivant的靶向蛋白降解藥物研發平臺獲韓國SK控股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的股權投資。
Roivant一時風頭無二。
2021年5月3日,Roivant Sciences宣布開始準備進入“新篇章”,正在通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合并進入公開市場,并將在此過程中籌集到6.11億美元。
新聞透露,Roivant 將從 SPAC、Montes Archimedes Acquisition Corp. 獲得至多 4.11 億美元,并通過 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mpany、Eventide Asset Management、Suvretta Capital、Palantir Technologies、RTW Investments、LP、Viking Global Investors、軟銀和日本住友制藥等投資者以每股10美元購買 Roivant 股票的2億美元投資,合并后的公司將以 Roivant 的名義運營。
新的 Roivant 將繼續在Roivant原本的管理團隊下運營,由首席執行官Matthew Gline領導。公司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 Vivek Ramaswamy 將繼續擔任執行董事長。當該交易完成后,新Roivant的股票將在納斯達克進行交易,股票代碼為“ROIV”,該交易預計將在本年第三季度完成。
寫在最后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大部分行業或取得了突破式創新,或取得了顛覆式進展,作為制藥業源頭動力的新藥研發卻“巋然不動”,甚至出現新藥研發效率愈發下滑的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生命現象過于復雜,我們對于生物系統認識的不足。
因此,重視基礎科研,提升對于生物系統的認識程度才能從根本上緩解新藥研發效率低下的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對于制藥行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停止對于更有效提升新藥研發效率方式的探索。任何行業唯有革新才能取得進步,這種革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亦是模式上的創新。
與Flagship Pioneering一樣,Roivant Sciences的出現與發展為我們思考制藥業的未來提供了又一個新的窗口。
21世紀,似乎只有想象力才是真正的天花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動脈網”(ID:vcbeat),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