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場有股小旋風,培育鉆石概念異動頻繁,多家相關上市公司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10月18日,這股小旋風仍在卻有勢弱表現,主力賣盤明顯增加。
力量鉆石:培育鉆石制造新銳,2021上半年營收利達到0.89億元,毛利潤行業最高。
中兵紅箭:以特種裝備為主,全資子公司中南鉆石為超硬材料龍頭,大克拉技術穩定成熟,體量大、產能領先,2021上半年營收占比升至47%。
國機精工:軸承和磨料磨具共同驅動,旗下三磨所推出鍛造六面頂壓機,客戶包括力量鉆石等。MPCVD項目計劃在2021年實施完畢,預計超80萬臺,可用于制造培育鉆石。
黃河旋風:國內規模領先超硬材料供應商,超硬復合材料2020年收入占比達48.3%。
根據Choice數據顯示,力量鉆石、中兵紅箭、國機精工和黃河旋風分別錄得13.41%、4.04%、1.52%、-0.19%漲幅,將看上去很美的走勢又進一步延續。
不過,從整體主力增減倉來看,卻獲得3.14%、12.72%、5.05%、6.12%的減倉,隨著力量鉆石成為賽道的新晉成員的帶動下的連續高漲,或讓主力產生了憂慮。
從主力凈流入上看,力量鉆石-3570萬元、中兵紅箭-4.06億、國機精工-4503萬元、黃河旋風-8257萬元。
力量鉆石9月24日于深交所上市,2017-2020年公司營收CAGR為20.0%,歸母凈利潤CAGR為19.9%,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2021年H1由于毛利率較高的培育鉆石業務規模迅速增長,力量鉆石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25.4%、326.5%,經營表現亮眼。
另一只表現扎眼的是老軍工股中兵紅箭,預計2021年度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95億元-6.25億元,同比增長80.62%-89.73%;其中,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8億元-2.98億元,同比增長82.61%-103.05%,環比增長16.42%-29.45%。
國信證券認為,公司子公司中南鉆石的工業金剛石受益于大量產能轉為培育鉆石壓機供需格局轉變,去年以來持續漲價行業呈現高景氣,且培育鉆石行業下游呈現爆發式增長。
考慮到公司三季度業績再超預期,國信證券上調中兵紅箭2021-23年歸母凈利潤至8.04/13.15/19.83億元(前值5.42/7.52/10.09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盡管有券商看多研報支持,中兵紅箭10月18日盤中表現看上去亦亮眼,但從減倉12.72%的幅度上看,風險或已顯現。
國機精工近日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6億元-1.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2%-238%。
券商認為,國機精工全資子公司三磨所是中國磨料磨具行業唯一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核心產品主要為超硬材料,即為金剛石和立方碳化硼,尤其是培育鉆石市場空間巨大,公司擴充MPCVD設備。
三磨所自2018年開始實施MPCVD項目,項目之初瞄準大單晶金剛石在電子功能材料方面的應用,計劃實現年產30萬片大單晶金剛石。考慮到培育鉆石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公司也將產能用于培育鉆石生產,計劃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力爭今年實施完畢,預計項目實施完畢后MPCVD設備將超過80臺。
培育鉆石行業數據顯示,今年1-8月印度累計進口培育毛石7.08億美元、同比增長255%、滲透率5.8%,行業正在高速發展、滲透率較低、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券商認為,培育鉆石是人工模擬天然鉆石生長環境下合成出來的鉆石,與天然鉆石具備幾乎相同的物化特性。培育鉆石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中國占據了全球培育鉆石近半產能,當下上游產能偏緊張。
資料顯示,培育鉆石為真鉆,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與天然鉆石基本相同,二者共用4C認證標準,國際權威鑒定機構IGI、GIA等已出具鑒定證書。
培育鉆石價格優勢明顯,零售價僅為天然鉆石的20%-35%。近年來,國際珠寶巨頭戴比爾斯、施華洛世奇、潘多拉等紛紛推出培育鉆石系列產品,中國也出現LightMark等時尚品牌進行跟進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鉆石具備奢侈品和情感雙重屬性,培育鉆石奢侈品屬性偏弱。
券商認為,目前培育鉆石滲透率仍然還很低,未來隨著培育技術的優化,以及千禧一代消費觀念的改變,看好其未來發展趨勢,對標天然鉆石年均市場規模120-130億美元,未來培育鉆石潛在市場空間有望達到800億元左右。
同時,培育鉆石還會普及到更多原先天然鉆石沒有普及到的應用場景上,不僅僅是替代天然鉆石,有望激發出更多的市場需求。
目前培育鉆石處于導入期,2019年全球培育鉆石毛坯產量達600萬克拉,占比約4%,相比2018年增長超過3倍。
根據2019-2020年的數據,培育鉆石的知曉度美國為80%,中國只有5-10%,鉆石品類本身在美國的滲透率更高70%,在中國的滲透率只有30-40%。因此,未來中國空間更大,增速也更快。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球財說”(ID:GlobalFinance1),作者:李新,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