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確實是全球汽車領域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發展的戰略選擇。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三個突破”:
一是技術突破,建立了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產業體系,突破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其中,動力電池技術全球領先,與2012年相比,單體能量密度提高2.2倍,成本同時下降85%左右。
二是產品突破,續航里程在原有基礎上大幅提升,很多車達到500公里以上。
三是市場突破,連續六年產銷量全球第一,截至8月底,累計推廣超過700萬輛。今年1月份-8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81.3萬輛、179.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近兩倍。
面對當下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太多,處于小而散的狀況,肖亞慶表示,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強推廣應用,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抓好公共領域汽車全面電動化的城市試點,推動提高城市公交、出租以及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促進跨界融合,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的融合發展。提升產品質量,在質量安全、低溫適用等方面形成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樹立品牌形象,讓消費者更喜歡買,用起來也更放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協調力度,加強供應鏈精準對接,使汽車芯片供給能力全面提升,促進汽車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主要有三項措施:
一是保障穩定運行。加強對汽車行業發展和芯片制造供應能力的監測,積極扶持芯片制造企業加快提升供給能力,加快替代方案投入運行使用,優化整個產業鏈布局。
二是加快轉型升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特別是加快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動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繼續深化開放合作。芯片是全球化的產業鏈,要想維護好供應鏈產業鏈暢通,就要加大國際合作,穩定國內外供應渠道。特別是與國外加強在技術創新、國際貿易、標準法規上的開放合作,使芯片產業鏈供應鏈按照雙循環的要求進一步穩定發展,通過建立長效機制,高質量地促進汽車工業的發展。 (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