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北185家省級以上開發區以占全省約2%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省超過40%的地區生產總值、60%的外貿進出口額、80%的實際利用外資額。
這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將開發區改革發展作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戰略舉措和關鍵一招來抓的可喜碩果。2020年8月和11月,省財政安排資金對全省45家先進開發區、20家示范開發區分別進行了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今年已初見成效。
1-7月,河北全省開發區實現營業收入53693.2億元,同比增長24.5%;稅收收入1848.2億元,同比增長18.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3%;實際利用外資65億美元,同比增長7.9%。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開發區達到30家,其中,超過1000億元14家,超2000億元1家;實際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以上開發區36家,1億美元以上16家,2億美元以上7家,3億美元以上3家。
專項資金投向了哪兒?當然是把錢花在了最有價值的地方。專項資金用于開發區推進與重大項目相關的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等新型基本建設,開放與創新等公共服務平臺和配套設施建設,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載體建設,重大規劃和宣傳推介等。如保定經開區將2600萬元用于投資建設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汽車科技產業園孵化器項目、購置建筑面積約16000平方米的蓮池創業園項目和保定海智基地招商引資推介會等。
資金支持助推開發區能級水平和實效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力推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進了產業升級技術支撐平臺的打造,推進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同時,助推開發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要素加快集聚,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布局在開發區。目前,全省開發區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1%。如滄州臨港經開區將獲取的200萬元資金撥付至興泓科技發展公司,完善了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試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研發團隊入駐、高端項目落戶和更多高層次人才進區創業等。
如今,開發區作為京津創新要素外溢和產業轉移的集中承載地,河北省引進的京津產業項目和引進資金的70%落地開發區,同時撬動了社會資本投入。專項資金產生了較好的“乘數效應”,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支點作用,資金放大效應凸顯,撬動基金公司、項目投資主體、配套投入和吸引銀行貸款等社會資本投入。如保定經開區實現財政投入“乘數”,即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達到財政補助的15倍。
(作者系河北省商務廳開發區管理處二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