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隨著互聯網企業對大屏市場的關注,基于海量終端資源的運營企業價值加速增長。
5月2日,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100.SZ)發布公告稱,子公司雷鳥科技已與京東達成合作意向,后者擬以3億元人民幣認購雷鳥科技新增股份,獲得6.67%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雷鳥科技成立于去年5月,當年7月獲得騰訊4.5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對應投后估值27億元;而本次京東入股的投后估值已達到45億元,這也意味著不到10個月,雷鳥科技估值即增長了67%。
據和訊網觀察,這并非互聯網巨頭與互聯網電視企業首次聯姻。今年3月,創維子品牌酷開以92億的投后估值獲得百度10.55億戰略投資。而最近,樂視網旗下控股子公司新樂視智家也宣告以90億元的估值引入數名戰略投資者,包括騰訊、京東、蘇寧、TCL在內的8家知名巨頭企業。
有分析指出,智能硬件在互聯網生態具有護城河位置,互聯網企業只能以資本和業務合作方式搶奪客廳經濟入口。
TCL集團2017年年報披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雷鳥的智能網絡電視終端運營的累計激活用戶達到2354萬人,日均活躍用戶數為1081萬人,日均開機時長達到4.9小時,2017年雷鳥科技運營收入達到1.4億元。
截至2018年3月,雷鳥科技TV+智能網絡電視平臺的累計激活用戶為2559萬,日均活躍用戶數1206萬;并且2018年雷鳥科技一季度實現運營收入6887萬元,同比增長超過3倍。
而這與母公司TCL的海量終端資源密切相關,雷鳥科技作為TCL 集團旗下的智能電視運營平臺,既有的海量用戶以及平臺運營能力是其核心優勢。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的發展,基于各場景下的應用技術研究不斷涌現,人工智能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面向未來的核心技術實力。
TCL也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列為了集團2018年的三大技術戰略。
在不久前的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TCL董事長李東生曾對和訊網表示,TCL主要的終端產品已經智能化,“在現有的產業領域要加快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的開發,現在我們銷售一個產品,并不是只賣硬件,后續我們希望能夠讓用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有更好的體驗”。
同時,他也認為,目前智能化技術才剛剛起步,未來人工智能可想象的空間非常大,“在現有產品搭載更多的人工智能應用,另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創造很多新的產品形態,所以我們把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應用作為未來主要的技術產業方向,我們正在加快在這個領域的布局。希望在這一輪人工智能轉型升級當中,能夠把握更多的機會”。
和訊網翻閱TCL剛發布的年報發現,2017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達到47.2億元,主要就投向人工智能、互聯網應用以及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等領域。
而且TCL的財務數據也水漲船高。2017年其實現營收1115.8億元,凈利潤35.4億元,其中歸母凈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66.3%。2018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6.3億元,凈利潤7.88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歸母凈利潤7.31億元,同比增長63.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5.21億元,同比增長2.69倍。
在取得良好業績的同時,公司不忘回報股東,推出2017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共計分配利潤13.55億元。現金分紅比例高達50%。
該公司表示,未來將聚焦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三大技術,同步推進基礎性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發展。目前其香港研發中心已投入使用,開展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人工智能領域基礎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