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廣東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泉新材)將上會,闖關創業板。公司主要產品為人工合成石墨散熱材料,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領域。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消費電子領域競爭白熱化,思泉新材的營收數據已現增收不增利趨勢,且公司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可能同比下滑,還未上市業績就要“變臉”。
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或下滑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下稱:報告期),思泉新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7265.57萬元、29514.29萬元、44887.7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8.7%、8.25%和52.0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656.38萬元、5369.52 萬 元 、5812.82 萬 元 ,同 比 增 長45.34%、44.93%和8.3%。可以看出,2021年公司在營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凈利潤卻出現增速大幅下滑的情況。
而在今年,思泉新材極有可能出現營收和凈利的負增長。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2000萬元至45000萬元,同比變動-6.43%至0.25%;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68萬元至5768萬元,同比變動-8.20%至0.51%;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00萬元至5500萬元,同比變動-8.23%至0.95%。2021年,公司營收還出現了高達52%的增長,2022年就預估可能出現營收負增長的可能,令人驚訝。而事實上,在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公司主要產品的盈利能力也不斷下滑。
報告期內,思泉新材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人工合成石墨散熱片和人工合成石墨散熱膜構成,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在90%以上。其中,石墨散熱片貢獻的收入又較高,各年占比分別為88.40%、84.36%、64.00%。
從銷量來看,報告期內,人工合成石墨散熱片的銷量分別為148.44萬平方米、184.52萬平方米、254.48萬平方米,人工合成石墨散熱膜的銷量分別為21.6萬平方米、45.5萬平方米、164.43萬平方米,為逐年增長。毛利率卻持續下滑。報告期內,思泉新材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68%、34.67%、27.61%,其中2021年毛利率較同比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這也導致公司2021年凈利潤增幅小于營業收入的情況。
思泉新材表示,隨著人工合成石墨生產技術的不斷成熟,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公司面臨行業競爭壓力和客戶降價壓力,報告期內,人工合成石墨散熱材料銷售價格逐年下降,未來存在持續下降的風險。
結合2022年業績“預降”的情況來看,思泉新材今年的毛利率還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申報材料數據自相矛盾
產品競爭力下降同時,經營管理也頗為混亂。思泉新材于2016年11月4日掛牌新三板,在掛牌期間就曾多次受到監管層處罰。如公司曾因未按時披露2017年年報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曾因2019年期間的關聯交易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被采取監管工作提示。而這起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的關聯交易,又出現了招股說明書數據與新三板數據茅盾的問題。
根據思泉新材招股說明書披露,2020年2月13日,公司收到全國股轉系統公司監管一部出具的《關于對廣東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的監管工作提示》(公司監管部一發[2020]提示040號)。監管工作提示顯示,2019年期間,公司與深圳市晶磁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發生關聯交易500萬元,與華碳(重慶)新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生關聯交易960萬元,合計1460萬元,占公司2018年期末凈資產的12.33%,以上行為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
在思泉新材自主披露的關聯交易的情況中,2019年對深圳晶磁經常性關聯交易金金額為385.44萬元,偶發性關聯資產收購金額為134.35萬元,合計519.79萬元。重慶華碳的經常性關聯交易金金額為695.02萬元,偶發性關聯資產收購金額為55.88萬元,合計750.9萬元。顯然,交聯交易金額與所引用的監管文件中并不一致。而這兩份相互矛盾的數據,同時出現在招股說明書中,令人對思泉新材的經營管理水平生疑。
思泉新材還因招股書內容篇幅冗長且存在大量重復內容而被要求全面修改。今年初,思泉新材披露的信息顯示,深交所認為,公司招股說明書篇幅冗長,存在大量重復內容,行業信息披露包含部分行業通用信息,信息披露缺乏針對性,投資者決策有效信息不足,深交所要求公司全面修改、完善招股說明書相關章節內容。
然而,在思泉新材最新披露的上會版招股說明書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第171頁,公司在披露經常性關聯交易和偶發性關聯交易之間,還夾了一段關于高管薪酬的文字,初讀之時令人摸不著頭腦。而這已是深交所責令整改之后的版本,著實反映了公司管理和業務水平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