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人民幣走弱有利于提升出口貿易競爭力和價格優勢,推動實體經濟復蘇,但進口成本將有所增加。
海關總署9月7日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71萬億元,增長8.6%。其中,出口2.12萬億元,增長11.8%;進口1.59萬億元,增長4.6%;貿易順差5359.1億元,擴大40.4%。
除此之外,人民幣走弱也對國內企業進口產生較大影響,或許能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IM)的項目得到觀察。
9月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7月的49.0回升至49.4,高于市場預期的49.2,這一數字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收縮區域。
中銀香港研報注意到,供應方面,8月生產分項指數維持在49.8不變,反映出需要加強生產復蘇。在需求方面,8月新訂單指數上升0.7%至49.2,而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也從上月的47.4上升至48.1,表明國內和外部需求正在改善。原材料購進價格分項指數升至44.3,從7月的40.4產出費用在8月亦上升4.4%至44.5。原材料成本偏高的企業占比為48.4%,較上月下降2.4%。這是年初以來,上述比例首次跌破50%,意味著下游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民生銀行宏觀研究高級分析師應習文表示,已經公布的PMI數據邊際改善,顯示經濟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同時,與全球持續通脹高燒不退相比,我國通脹壓力不大,保證了人民幣的購買力穩定。
關鍵詞: 離岸人民幣創新低 央行降低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出口貿易競爭力 價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