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4月22日納芯微上市后,芯片賽道再次出現了一只百元新股——華海清科。據華海清科5月2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發行公告,其發行價格為136.66元,屬于高價發行的新股,發行市盈率近130倍,遠超行業市盈率水平。
按照以往經驗來看,發行價高的新股成為“大肉簽”的可能性比較大。那么,華海清科會成為大肉簽嗎?
超額募資26.44億元
在A股“冷靜”了一段時間后,本周又迎來新股密集發行期,周內開啟申購的新股多達11只。其中,華海清科以136.66元的高發行價引起市場關注,這也是繼4月22日納芯微上市以后又一只百元芯片股。
據悉,公司股票在IPO階段受到網下機構投資者熱捧。在初步詢價過程中,網下機構報價區間為71-323元,最終確定發行價格為136.66元。此次公司發行總數為2666.67萬股,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680萬股。
除了發行價格高外,華海清科的高市盈率也超出市場預期。發行公告顯示,公司2021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攤薄后市盈率為127.90倍,遠超行業平均值。截至2022年5月23日(T-3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專用設備制造業(C35)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29.20倍。比較來看,華海清科市盈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靜態市盈率平均水平。在同行業公司中,中微公司2021年扣非后對應靜態市盈率為214.28倍,北方華創、芯源微、盛美上海對應市盈率非別為174.76倍、177.37倍、198.75倍。
在高發行價和高市盈率的雙重影響下,也使得此次募集資金總額超出了公司的計劃。據招股書,華海清科原本計劃募集資金10億元,擬用于高端半導體裝備(化學機械拋光機)產業化項目以及高端半導體裝備研發項目等。但按照136.66元的發行價和2666.67萬股發行數量計算,預計發行募資金額達36.44億元,超募了26.44億元。
業績爆發式增長
招股書顯示,華海清科是一家高端半導體設備制造商,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化學機械拋光 (CMP) 設備。據了解,CMP是先進集成電路制造前道工序、先進封裝等環節必需的關鍵制程工藝。
從業績面來看,華海清科高端半導體設備從2018年開始實現量產,公司業績在經歷前兩年小幅虧損后,在2020年扭虧為盈,并由此進入增長期。具體來看,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11億元、3.86億元、8.05億元,對應增速為491.44%、82.95%、108.58%;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4億元、0.98億元、1.98億元,同比變動比率為-331.80%、163.42%、102.76%。
2022年一季度,公司延續高增長,實現營業收入3.48億元,同比增長192.85%;實現歸母凈利潤0.91億元,同比增長121.63%。
目前,華海清科CMP設備已累計出貨超140臺,未發出產品的在手訂單超70臺,設備已廣泛應用于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虹集團、英特爾、長鑫存儲、廈門聯芯、廣州粵芯、上海積塔等國內外先進集成電路制造商的大生產線中。2019年-2021年,CMP設備銷售收入分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為92.39%、91.55%、86.19%。
華海清科也在招股書中坦言,CMP設備市場高度集中,目前公司的競爭對手主要為美國應用材料和日本荏原,擁有全球CMP設備超過90%的市場份額。因此,公司在市場占有率、歷史積淀、經營規模、產品豐富性和技術水平等方面均仍與兩家行業巨頭存在一定差距。
新股賺錢效應回歸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A股在經過4月破發潮后,5月以來暫時還未出現首日破發的情況。有市場人士認為,一方面,受益于A股市場近日回暖,市場整體情緒走出低谷區,投資者打新熱情慢慢回歸;另一方面,上市新股整體市盈率均偏低,高股價高市盈率的情況有所改善。
記者梳理發現,5月上市的14只新股的平均發行價未超過26元,有9只新股的發行價在30元以下。其中,發行價最高的是于5月26日上市的菲菱科思,發行價為72元。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14只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55%,其中科創新材漲幅最高,為141.96%,漲幅最低的是駿創科技,上市首日僅上漲3.2%。
華金證券認為,從最新的注冊制新股數據來看,5月發行市盈率至今呈現的明顯平抑,預計將打開新股打新收益和新股上市初期投資收益的潛在空間。伴隨可見的新股定價博弈逐漸落定、新股發行節奏重新恢復,假設當前在博弈期內呈現的新股定價平抑趨勢再度得到確認,預計新股表現將繼續趨于活躍。
從賺錢效應來看,以一簽500股計算,瑜欣電子、普蕊斯、思特威每簽盈利均超萬元,中科江南、東田微首日盈利也均超9000元。截止目前,瑜欣電子以上市首日以114.9%的漲幅成為5月大肉簽,中一簽可盈利1.47萬元。
由于科創板首日沒有漲跌幅限制,以5月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55%來計算,中一簽可賺3.76萬元。如果以最高漲幅141.96%來計算,中一簽有望賺9.7萬元。但是,如果市場環境趨弱,華海清科也存在破發可能。對于華海清科后續情況,金融投資報記者將持續關注。(本報記者 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