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化集團一季度驚人的業績預告讓市場注目。日前該公司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盈9 億元至 12 億元,同比增長1053.67%—1438.22%,而其去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也僅9.25億元。
也就是說,雅化集團今年一季度就賺了去年全年的錢。如果我們再看看雅化集團的主業,鋰精礦與鋰鹽產品占了主營收入的40%左右,毛利率則達到28%。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45.4萬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報40.3萬元/噸,而去年12月中旬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只有23.6萬元/噸。可以看到,不到3個月時間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幾乎翻了一番,這也是雅化集團今年一季度業績爆棚的主要原因。公司自己的解釋是:鋰行業需求不斷攀升,鋰鹽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公司抓住機遇釋放產能、增加銷售,鋰鹽產品銷量逐步提升,鋰業務利潤大幅度增長。
有意思的是,雖然鋰價突飛猛進,但真正的“鋰電一哥”寧德時代卻在最近幾個月陷入調整之中,股價從去年最高的近700元跌到現在500元以下,而且下跌的趨勢并沒有因為鋰價大漲而改變。這里面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寧德時代雖然是動力鋰電池“一哥”,但對上游原材料的把控力度并不強,在其每年近千億的營收中,只有11%左右來自于鋰電池材料,其對上游鋰礦幾乎都采取合作或者入股的方式,雖然自己也能依靠動力電池終端的強大需求來轉移消化這種漲價,但越來越多地承擔著一個來料加工的角色,利潤率并沒有隨著鋰礦石、鋰鹽的漲價而水漲船高,反而因為下游成本上升及需求的減弱而吞噬了利潤率。2015年至2020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業務毛利率從41.4%降至26.56%,相信目前鋰原料漲價更會讓寧德時代日子難過。
鋰價借助下游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的爆發,從2020年年底開始出現瘋漲。有意思的是,全球范圍內并不缺鋰礦,目前已探明的金屬鋰儲備可以維持1億輛電動車運行100年,這個資源看似并不比石油少。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那為什么全球儲量這么大的鋰礦價格還如此飛漲?一是下游需求端如新能源汽車產能大幅釋放,造車新勢力風起云涌;其次是鋰礦雖然儲備豐富,但分散不均且開采難度較大,成本較高。而價格的不斷上漲又刺激上游企業繼續擴大產能,那么鋰價會不會像豬肉價格和當年的多晶硅一樣,因為供求關系轟然倒下呢?
有報道稱,目前國內僅磷酸鐵鋰的擴產總規模就達到490萬噸,相當于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出貨量47萬噸的10倍,到2025年磷酸鐵鋰的總產能將超過500萬噸以上。而根據下游需求的預測,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儲能 市 場 等 合 計 需 求 約 為1800GWh,對應的新能源電池的需求量約為450萬噸。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新能源電池需求的總量,還包括了三元鋰電池和鈉離子電池以及氫能等多種途徑的新能源電池。看到這里,相信大家都能簡單算一筆賬了,究竟鋰價還能暴漲到什么時候?盛極之后會不會出現鐘擺效應?雖然我們目前還看不到鋰價的頂,但真正看到頂的時候,已經是在距離頂很久之后了,當年的多晶硅行情就是這樣,短期暴漲后迎來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