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QQ網購和QQ商城合二為一,以QQ網購成為騰訊電商開放平臺的唯一品牌,定位為“精致、有趣”。而在此之前,騰訊于2012完成對易迅網的全資收購。
2014年3月10日,騰訊忽然發布公告,宣布入股京東。
交易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騰訊以2.14億美元+QQ網購+C2C拍拍網+少量易迅股權(據估算約10%)獲得了京東IPO前的15%股份。第二部分,騰訊承諾,京東首次公開招股時,以招股價再認購京東額外5%股份,京東有權利收購易迅剩余股份。
此外,騰訊將為京東提供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突出入口位置以及其他關鍵平臺支持,雙方還將在在線支付服務領域進行合作。
馬化騰、劉熾平和騰訊總辦當時發布內部郵件表示,通過與京東的深度合作,騰訊將繼續參與增長迅速的實物電商業務,并大力發展支付平臺。同時,騰訊將繼續通過公眾號體系,把基礎電商能力賦予廣大的商家(包括O2O商家),構建新的移動電商生態圈,并聯合京東的電商平臺優勢為商家提供更全面和多渠道的支持。
京東以低于市場價格接受騰訊入股,看重的便是換取微信和手機QQ的一級入口以及微信支付。
騰訊電商和京東合并,這個案子是京東投資人、高瓴資本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磊牽頭策劃的,起初,京東和騰訊的團隊有人反對合并,騰訊一方的反對更激烈,張磊開玩笑說:“騰訊有人恨不得拿刀找我,我把他們的工作弄黃了。”
2011年,張磊就找劉強東和馬化騰見面聊,2012年也把他們拉在一起聊。那兩年,兩人心態不一樣,騰訊在電商上沒有認輸,也沒有進化到用投資合縱連橫的境界。京東在上升期,也沒有合縱連橫的強烈需求。
2018年,吳曉波對話了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劉強東在對話中也首次爆料了為什么騰訊最后會將電商業務給京東。
劉強東說:“你知道騰訊為什么同意最后把電商決定交給我們嗎?這也是我第一次告訴你,這個因為在這之前我們是跟騰訊談兩次,談兩年了。對我跟馬化騰,劉熾平見了好多次。我們秘密談判,但每次他們都說我們再等等,再打打看看。因為騰訊一直說。不舍得這個事情,后來我去了美國之后,待了八個月回來之后,一談立馬就給我了。
因為我一去美國的時候劉熾平就開始給內部開大會。這個說,老劉去美國上學了,這是我們騰訊電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爭取在老劉在美國上學這段時間咱超過他,馬化騰和劉熾平調動整個騰訊的所有資源。QQ各種各樣的資源,強勢的灌流量然后拼命的去投投的物流,一跟我們樣。結果在美國的話,我七八十月都沒有接電話,早上會沒看開的,一個電話也沒接單就是每周是說收點郵件,完全是兄弟們跟他們打,結果幾個月之后不僅僅跟我們的差距沒有縮小。還沒反而變得更大了,所以呢,馬化騰很劉熾平說這仗已經沒法打了,因為你想,競爭對手的老板都不在公司,是吧,人家都不管了。底下兄弟們打你都打不過人家。這怎么打?在加既然沒法打了,算了吧?交了吧。”
從騰訊的角度來看,這是投資京東最好的時機,張磊說服馬化騰,靠的是一個詞:庫存。
張磊對馬化騰說,騰訊賣的所有東西都是虛擬產品,經營電商平臺易迅,卻要面對一個從沒經歷過的單詞—“庫存”,生意越大,庫存越多。對于劉強東,張磊則把重點放在了移動趨勢上,京東PC端網絡銷售非常出色,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物流倉儲系統,但缺乏移動基因。
憑借“庫存”和“移動”兩個關鍵詞,京東和騰訊這兩個看起來缺乏相似度的公司坐到了一起。騰訊入股京東,可以擴大其在實物電商領域的影響力,同時可以更好地發展公司的各項電子商務服務生態,如支付、公眾賬號和效果廣告平臺,為其平臺上的所有電商業務創造一個更繁榮的生態系統。京東則可以獲得微信和手機QQ的入口,從而接觸到騰訊龐大的移動社交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