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大幅上揚后,周四創業板市場出現了明顯分化格局,核心資產整體走弱,而小市值股票則明顯走強,最終形成了創業板成分指標與綜合指數“分道揚鑣”的局面。具體來看,當日“創業板指”(100家核心資產股)高開漲到3576.12點實現第3次反超“上證指數”后連續回落,盤中最大跌幅1.33%,最終收跌0.44%。而“創業板綜”(所有創業板股)則以上漲0.31%報收。盤面上,522家創業板股收漲452家收跌,其中領跌的康泰生物、智飛生物、普利制藥、泰格醫藥、卓勝微、愛美客等多家創業板成分股跌幅居前;同時,諸如東岳硅材、中來股份、上能電氣、久吾高科、富臨精工、南大光電、瑞豐光電、全志科技一共8家創業板小市值股拉出20%漲停板,另外類似于宜安科技、天能重工等超跌低價股大漲10%以上——這樣“大弱小強”的盤面,使得創業板綜合指數顯著強于成分指數。
“創業板中期大頂臨近,建議投資者規避三類個股風險。”記者采訪的海通證券高級投顧張亮做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1.創業板在構筑中期頭部且急跌一觸即發。雖然創業板兩大指數日線級別MACD又一次金叉,但是盤中每一次下跌放量而上漲縮量,且下跌比上漲更加有力,說明多空力量正在轉換,空頭正逐漸后來居上。加上本周是創業板這輪小牛市第34個月,大級別時間窗口引發向下變盤的風險越來越大,因此投資者對創業板宏觀風險要有一個高度清醒的認識。
2.無條件規避創業板ST股。今年以來創業板ST股在新技術革命與股價長期超跌的刺激下出現了大幅上漲的行情,但這種股價大幅上漲的根基未必是源于基本面的改觀,而是出于監管層考慮到過多退市帶來的負面影響后的適度容忍。不過隨著中報業績逐步展開,創業板ST股必定要接受業績的檢驗。加上監管層進入嚴查“偽市值管理”階段,一大批創業板ST股將隨著基本面爆雷而被清理出資本市場,股價也必然走出迭創新低的行情。
3.無條件規避創業板爆炒股。這里所說的爆炒股主要有三種:一是最近3年結構牛行情中,股價長時間大幅上漲且估值嚴重偏高的個股,盡管它們具備較強的成長性,然而成長性不一定能長時間地保持高增長狀態,因此股價透支的風險不可小覷;二是今年以來被爆炒的次新股,因去年注冊制以來幾乎所有次新股都遭遇了相當慘烈的殺跌,故今年有相當一部分次新股報復性大漲,但這種大漲更多地是以高送轉高分紅預期為由頭,實際上大多數次新股分紅和送轉力度是很有限的,這也就決定了次新股難以成為或達到逼近行業巨無霸的能力,那么股價持續走牛的基礎并不牢固;三是近段時間大幅飆升的低價股,特別是連續拉出百分之十幾二十大陽線的超跌低價股,很快就脫離了低價股范疇后,資金來去匆匆決定了它們不可能繼續走妖,價值回歸也就難免了。
4.重視創業板ETF的防御功能。就目前來講,創業板震蕩構筑中期大頂期間,還會有一些沒有炒作以及剛剛啟動的非ST低價股輪番活躍的機會。不過,既然創業板大勢已去,那么熱衷于創業板炒作的投資者,最好還是防御為主。怎么防御呢?創業板ETF就是最好的防御工具,原因在于行情由牛轉熊時,很多個股會爆雷,一旦碰上停牌就麻煩了。而創業板ETF則完全可以避免踩雷的風險,只要你把創業板指與創業板綜兩大指數進行綜合分析,便能輕松地發現運行規律,從而在創業板ETF操作上,積小勝為大勝,到頭來遠比“費力不討好”地抓妖股要劃算得多。(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也)